评论

绩溪霞间窑初论(下)

原标题:绩溪霞间窑初论(下)

宋黎藜

第917期

Preliminary Theory of Xiajian Kiln

SONG Li-li

Cultural Relics Bureau of Xuancheng City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Xiajian kiln.The finding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Xiajian kil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with Xuanzhou kiln ,Yue kiln,kilns of Hunan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We als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ite setting and mud piling technology of Xiajian kiln and Gaoli porcelain and Hunyuna kiln of Shanxi province.

Keywords:Xiajian kiln, relationship, white setting and mud piling technology

二、霞间窑与宣州窑、越窑等窑口的关系

3、霞间窑瓷器镶白和堆泥工艺与高丽瓷、山西浑源窑瓷器的历史关联

霞间窑镶嵌工艺

霞间窑镶嵌工艺

安徽省博物院藏高丽瓷窑镶嵌工艺

高丽匠人制作的青瓷品种主要有翡色青瓷和镶嵌青瓷等。有学者认为,翡色青瓷与浙江越窑青瓷关系密切,镶嵌青瓷则更具高丽本土特色。目前高丽青瓷的起源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9世纪(即晚唐期)、10世纪中期(五代时期)、10世纪后期(北宋初期)等多种不同的观点。因此,关于镶嵌工艺到底是来源于高丽瓷器,还是霞间窑影响到高丽瓷器,还需进一步探讨。但毋庸置疑的是,两个窑场均起源于越窑。

此外浑源窑创烧于唐代,经历了宋金时期,在元代逐渐走向衰落。其最有名是黑釉剔花瓷和镶嵌青瓷。镶嵌青瓷器的出现与高丽镶嵌青瓷出现的时间相差不多,浑源窑的镶嵌青瓷的发现打破了“镶嵌青瓷”为朝鲜独有的说法。镶嵌青瓷在浑源窑烧制的瓷器中独占鳌头,体现了该窑最高的生产技术。

4、与湖南窑系(长沙窑、衡山窑场)的关联(工艺史关联的脉络)

衡州窑是以烧造青瓷为主的、散布在湖南衡阳地区、晚唐至宋代的窑口。湖南省博物馆藏五代衡州窑青釉碗、五代衡州窑青釉葵口碟,敞口或撇口、灰胎,胎体较薄,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有开片,裹足支烧,外底留有五个小圆点支烧痕等特点,与霞间窑碗特征极为相似。而在衡州窑窑址采集的北宋衡州窑青釉双流刻莲瓣纹执壶,除双流和莲瓣纹饰外,造型和霞间窑执壶也极为相似。

北宋衡州窑青釉执壶

五代衡州窑青釉碗和葵口碟

宣城市博物馆藏霞间窑执壶

首先,越窑在唐至北宋时期品质高、名气大,各地青瓷窑口竞相效仿,衡州窑模仿越窑的千峰翠色和优美造型,造型上有花口碟、葵口碗、唾壶等,工艺上,吸收越窑的裹足满釉支烧。足跟垫烧法也同样在组跟上有数个条形垫烧痕。壶、瓶类通常刮掉足跟上的釉再入窑烧造。

衡州窑模仿越窑的特点对照图

越窑、衡州窑、霞间窑(1993年窑址出)足跟垫烧对比图

此外,衡州窑从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社会环境和窑业发展等原因来看,与长沙窑一脉相承。在造型、制作等方面都极为相似。

长沙窑、衡州窑、霞间窑器形对比图

由以上 推断,霞间窑与衡州窑、长沙窑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古代窑工的流动性和窑业的交流是频繁的。

三、小结

霞间窑是皖南地区五代至北宋时期的重要窑口,器物造型和烧造工艺在这期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霞间窑即受越窑影响,又受北方唐五代时期宣州区窑的影响,在烧造工艺上又与高丽青瓷、湖南青瓷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古代窑业的交流互动、窑工的迁徙往来,都是造成这种不同因素的原因。因此,判断一个窑口,不能以现代的行政区划人为的将窑口割裂开来,应该放在古代的社会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中去综合考察。

参考资料:

李广宁:《安徽古代的青瓷生产》,《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7期22-25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8-安徽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

李广宁:《泾县琴溪古陶瓷窑址调查》,《安徽文博》第5期,1985年,14-21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资兴隋唐五代宋墓》,《考古》1990年第3期

宋康年:《望江县城西村北宋墓清理简报》,《文物研究》第七辑,1991年,298-299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沿江高速公路安徽铜陵段墓葬发掘报告》,《文物研究》第17辑208-226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繁昌县文物局:《安徽繁昌县荷圩墓群唐宋墓发掘报告》,《文物研究》第18辑2011年211-244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繁昌县茶亭宋墓发掘报告》,《文物研究》第18辑2011年245-254

李辉柄:《安徽省窑址调查记略》,《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第3期70-74

李广宁、董家骥:《皖南瓷器考古的几点思索》,《东南文化》1991年第2期,208-212

阚绪杭:《皖南四处青瓷窑址的初步调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95年会论文集),1995年10-27

《文物研究》第11辑,1998年

李广宁:《试谈安徽古代瓷器的生产与外销》,《文物研究》第四期1988年199-204;李广宁、叶润清:《安徽古瓷概述》,《文物研究》第8辑,1993年,211-223

陈洁:《秘色瓷新证》,《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研究》中国古陶瓷学会编,故宫出版社2013年10月版,13-22

(作者系宣城市文物局文博助理馆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制作:童达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