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都在跟随我在PAU的学姐、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童慧琦老师,学习「正念父母心」的课程。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最近课上,让我非常感动的一幕。
先简单说说「正念父母心」这个课是什么吧。
正念养育/父母心(Mindful Parenting)是正念减压创始人乔恩·卡巴金博士和妻子麦拉·卡巴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倡的育儿理念和实践。他们的经典著述《正念父母心》正是由童慧琦博士翻译的。
这本书现在断货了,再版即将出版,有兴趣可以关注
卡巴金老师可能有人听说过。他是麻省理工的生物学博士,导师是获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萨维德。
他也是麻塞诸塞州医学院荣誉医学博士,自1979年为大学医学院开设减压诊所、设计“正念减压”课程以来,早已誉满全球。
卡巴金老师和童慧琦老师曾一起来中国带领过「正念父母心」的工作坊,现今又有了课程。
我之前学习过牛津正念认知(MBCT)和斯坦福正念减压(MBSR)课程。
「正念」,Mindfulness,是我们咨询师在做心理咨询时,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治疗/练习的方法。
它已经被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能够帮助治疗许多身心不适,乃至心理障碍的症状。例如焦虑、抑郁症复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物质滥用、饮食障碍等等……在医疗和心理学领域被广泛应用。
在国外,正念早已走进了学校和家庭教育。身为母亲也是咨询师,我理所当然决定地学习「正念父母心」这个专为父母量身定做的正念课程啦!
那么在最近一次课上,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有一个亲子共同的练习环节(是的,这个课程中有很多环节是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加的呢),叫做“向日葵游戏”。
爸爸/妈妈在正念静心之后,邀请孩子一起来给这朵小花填上内容。孩子可以在每一朵花瓣上,写上自己观察到的,爸爸/妈妈的一个优点。爸爸妈妈亦然。
优点不能随便乱写,每一个优点都要能讲出“你观察到的事实、根据”。例如优点是“妈妈很爱干净”,那你观察到妈妈做了哪些事情,可以总结出这个优点呢?
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家长之间沟通了感情,也引导了孩子发挥观察力、逻辑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意识到如何去发现、肯定爸爸妈妈。
这份鼓励最终又会流动回来,鼓舞着爸爸妈妈对孩子更温和、宽容。
对父母也是一样的效果,让我们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更重要的是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肯定。
就是在这样一个练习中,我见到了让我特别感动的一个分享:
一位同学的女儿,看上去和果果差不多大,在发言环节中,挨个念出花瓣上写的“妈妈的优点”。
例如她说:“我的妈妈非常温柔,当我做错事的妈妈,妈妈也不会对我发脾气。”
“我的妈妈非常自信。每当我没有自信的时候,妈妈就会鼓励我,让我有自信,这样我就能把以为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做好了。”
“我的妈妈非常大方。因为每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妈妈都会很热情地招待好他们……”
孩子说的很多例子都让我在心里感叹,这个孩子一定是在很多爱的滋养下长大的,所以才会用爱的角度去观察别人——
例如家里来客人这件事,很多年纪小的孩子可能只是觉得很热闹,可以吃喝玩;但这个小姑娘却会说,这说明我妈妈很大方。她看到了母亲在背后付出。
果不其然,游戏的最后要回答这个问题“你觉得妈妈爱你吗?”,小姑娘大声说“我觉得妈妈爱我!因为,这不需要理由,这是当然的啦!”
我们所有人都被她咯咯咯的笑声暖到了。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击中了——我们以往的逻辑是“因为妈妈给我做饭,所以说明妈妈是爱我的”,“因为妈妈给我买衣服、玩具,所以说明妈妈是爱我的”……
但这些是爱的行为,不是爱的理由。
原来,无条件的爱是“没有理由”的,是能让孩子觉得“理所当然”的。
她不需要一桩桩一件件去找证据,也不需要背负着“报恩”的心情。
她只要享受爱的滋养,长成自己的模样,就可以。
感动之下,我发现还隐藏着自己的一阵阵心虚。
因为恰好果果上周生病休息,我没有让她来参加这个课。
我禁不住想,如果是果果来填这朵花,也会这样写吗?我有对她发过脾气,她会不会写的都是我不好的地方呢?
没想到恰好有其他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个同学也是位母亲,不同的是,儿子已经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了。
她说,当让儿子填写这个向日葵,说出自己眼中的妈妈时,儿子问她:“我想写缺点,能写吗?”
她心里虽然有点受挫,但想了想还是跟儿子说,缺点可以写在“叶片”上。
没想到儿子写了写又说:“花瓣上也想写缺点,行吗?”
这个同学就没能把游戏进行下去,问童老师怎么办。
童老师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问她,也问大家:“遇到孩子说,想写缺点的时候,你觉得怎么回应好呢?”
顺着这个问题,又引申出了这些思考:
“孩子想写的,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是不是有些话想表达呢?”
“我们是否允许孩子表达呢?”
“孩子表达的内容,让我们觉得舒服,或者不舒服,这个情绪是谁的呢?”
最后童老师说:“如果我们自己的心态是平静的、开放的,那么是不是孩子说什么,我们就不那么容易受影响,可以倾听了呢?”
是啊!我光是想象果果可能会写“不好的”,就有些心虚和紧张。
其实这完全是源于我对自己育儿中的一些不自信,源于平时对她的一些愧疚心……这都是我的情绪,与她无关。
如果我能放下“自己应该是孩子眼里的好妈妈”的执念,不怕去面对自己在孩子眼中的“缺点”,我才能听到孩子的心声,做得更好吧。
看来,我们总在鼓励孩子“勇敢”,但其实更需要“勇敢”的,是我们自己呢!
那天晚上,哄果果睡觉时,我轻声问她:“果果觉得,妈妈有优点吗?”
果果说:“有啊!你戴眼镜啊!”
我:“……为什么妈妈戴眼镜是优点?”
“人家不戴眼镜能看得清楚。”——小孩真是神逻辑。
我:“可是妈妈看不清楚,所以戴眼镜啊。”
我只好再问:“那除了戴眼镜,妈妈还有别的优点吗?”
“有,妈妈很暴躁。”
果然,该来的还是会来的,吐槽缺点的场景还是发生了。但好在有白天课上的觉察打底,我心里平静多了。
“你觉得妈妈什么时候很暴躁?”
“当别人做错了事情又不承认的时候,你会暴躁。”——呵,小丫头还观察和总结出规律了!
“别人是指谁?”我问。
“我和爸爸。”她狡黠地说,然后自己开始哈哈哈哈大笑。
我跟着她一起笑:“好吧,帮妈妈举个例子好吗?”
“那天说我英语的时候。”——是的,有天她复习功课非常不认真,改了很多遍改不过来,明显是不走心,我着急说了她几句。
“嗯,那天妈妈是跟你着急了。不应该那样。”我摸了摸她的头。我发现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也没那么难。
“你有时候暴躁,有时候温柔。”果果忽然说。
哇~原来当我坦诚的时候,孩子也会主动想起我的好。
“妈妈什么时候很温柔?”
“很多时候。”果果说。拉着我的胳膊使劲往我怀里蹭,像只小猫。
“妈妈还有优点吗?”
“还有啊,你给我很多亲亲。”果果说着又爬起来,对着我脸上吧唧一口。
嗯~我已经融化了。那股温暖在我胸中涌动,我赶紧传递回去。
我说:“我觉得果果也特别温柔。果果对妈妈就很温柔。”“果果还特别善良,总是从好的角度想别人。”“果果画画也特别好,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很细致地记录下来。”
果果听到这里打开了话匣子,跟我说了之前从没聊过的事情:“那天美术课,老师让我们画一个俯视图,是从上面看的,我画的和老师一模一样,老师还表扬了我……”
眼看着哄睡工程要失败了,可我怎么觉得,这么值得呢?☺️
真希望这偶然一次的“夜聊”,能成为我们每周,甚至每天的一个小环节,饭后聊聊天,说说今天对彼此的观察,让我们的能量正向地流动。该有多好!
我非常喜欢「正念养育」(Mindfullness Parenting)的一点是,它和我之前学习的「PET父母效能」一样,都并不是要教家长如何做个“完美的父母”,或者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
「正念父母心」并不是所谓“开悟”,而是“觉知、敞开、在场”,是一份有待体验的探险、一种发现,包括从我们的“失败”和“不足”中去持续学习。
卡巴金教授在《多舛的生命》(Full Catastrophe Living)中,写到正念的七种态度:
1.不评判(Non-Judgmental):不对自己情绪、想法、身体感觉等现象做好或坏的价值评判,只是纯粹的觉察
2.耐心(Patience):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况保持耐心,有耐性地与他们和平共处
3.初学之心(Beginner’sMind):常保持一个初学者之心,保持好奇,开放,以赤子之心面对每一个现象的发生
4.信任(Trust):相信自然的安排,相信生命的智慧与能力能带来最适合的安排
5.无为(Non-Doing):只是无为地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身心现象;不强求(Non-Striving):不强求想要的目的
6.接受现状(Acceptance):愿意如实地观照当下的身心种种现象
7.放下(Let it go):放下种种的好恶分别心,只是分分秒秒地觉察每个当下发生的身心现象
我发现,当我们把这七种态度融入到和孩子相处的日常中,是这么适用,又这么好用。而且,正念并不难,任何人都可以零基础开始。
在学习将「正念」用在育儿中之后,我发现,自己更容易坦然和放下了。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听她说起对孩子“无条件接纳”的困难时,我还说:我也有时做不到,比起陷于“做不到”的痛苦,我们不如先接纳自己和孩子都是凡人。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卡巴金博士的这段话:
“养育,是奥德赛一般的英雄之旅。所有的父母,无论我们的孩子有多大,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在任何时刻,我们都行走在一个艰难的旅途上,有点像是奥德赛的长途探索之旅。而这个旅途,并非别的,就是生命、生活本身,它带着生活所自有的曲折和颠簸。”
养育孩子,或许真的远比我们想象中有挑战,但又因此给我们平凡的每一天注入了活力和浪漫色彩。
相信我们和孩子是为了互相成长而来,用生命去体验,一起完成这场英雄之旅。
——爱你们的花时间
—End—
作者:花时间。微信公众号「慢成长」创始人,国际新闻硕士,四语妈妈,童书译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美国加州PAU心理学研究生。创立公众号慢成长,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
微信公众号:manchengzhang123
个人微信号:花时间: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