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调整进返京政策:防疫有力度,便民有温度 | 新京报社论

原标题:调整进返京政策:防疫有力度,便民有温度 | 新京报社论

▲11月16日,北京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视频/新京报我们视频

近日,北京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及时调整了进返京管理有关措施。

11月17日零时起,人员进返京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14日内有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地旅居史人员非必须不进(返)京、严格控制在京举办全国性会议、培训等活动三条新规正式实施。

与此同时,北京启用周边13条进京高速服务区的核酸检测点,为进京人员提供核酸检测;对受到影响的进京列车乘客免收退票手续费;对生活物资和应急保障车辆等开通绿色通道。北京的疫情防控工作正在“从严从紧、科学精准”原则指导下,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地落地推进着。

当前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冬奥会举办日期又日益临近,“从严从紧”是积极应对疫情变化应有的态度,也是为确保冬奥会安全顺利举办必须坚持的防疫原则。没有防疫安全,就没有成功办奥。对此,北京态度明确,措施果断。

也要看到,自疫情暴发以来,我们每个人的正常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就医、上学、工作,乃至出门买菜,都比之前多了几道关口,存了几分小心。尤其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在确保健康安全同时,便利正常生活,不只是民众的诉求,也是北京防疫政策制定的考量标准。“科学精准”的要求,就是为避免防疫过度、搞“一刀切”,使各项防控举措精准切入市民生活常态,在“安全”与“方便”间找到最大公约数。

▲11月17日零时起实施的三条最新的进出京管理有关措施。图/北京发布公众号

揆诸此次北京升级入京管控的各项举措,针对不同层面采取“放”“管”“服”不同的处置方式,既避免“棒打一片”造成误伤,也把握好了政策力度与效果。“放”的层面,为生活物资、应急保障车辆开通绿色通道,对确有必要、确有所需的人员在具备条件情况下,畅其所行;“管”的层面,严格控制会议、培训等活动、执行限制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地进(返)京管控;“服”的层面,允许高速路服务区被检测人员不必等待检测结果;继续为外地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等。

此外,为方便环京地区通勤人员,政策给予“特殊照顾”,“首次进(返)京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此后每次进(返)京持14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即可。”还专门建立环京通勤人员数据库,实现精准、高效查验。

▲10月27日,北京,工作人员对快递进行消杀。图/IC photo

如此种种,可以看出,此次北京对进返京管理措施的调整,更加注重各方协调、注重照顾民众需求、注重“精细化”实策,将“从严从紧、科学精准”的原则要求体现在对“力度”与“温度”的有机融合上。对病毒就要果断、精准、靶向打击,而阻断传播链、保护民众安全,又必须有久久为功的耐心和周到严密的防范措施。

自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几经严峻疫情,都成功控制了其蔓延态势,此番管控升级,也是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的果断措施。无论是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布涉疫信息,还是动态调整防控措施,针对不同人员采取不同管控举措,都需要不同部门密切协作、发挥合力,更需要民众的有力配合。

这其实也是把“防疫”这篇大文章嵌入城市治理宏观背景中的过程。把握好政策执行力度,才能充分释放政策善意,体现政策温度,构建起全民防疫的立体防护网,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战“疫”格局。

新京报社论

编辑 | 李潇潇

实习生 | 王帆校对 | 李立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