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猫猫不吃人是不是因为体型限制了它?

猫真的不吃人吗?美国一名30多岁的男子在家中服药自尽后,被发现时发现脖子和手臂大部分被动物啃食干净,而这名男子的周围就躺着十几只猫的尸体,很显而易见是这名男子服药自尽后,被家里的猫啃食了,由于他体内有过量的药物,猫才会中毒死亡,由此可见在极端的个例情况下,猫还是会“吃人”的

这是一篇来自《美国法医医学和病理学杂志》上的报道,是伦敦考古学院一名人类学家在查询相关资料时偶然发现的,这侧面说明家猫可能会吃人,在封闭没有实物的条件下,也许会选择啃食人的尸体。

那这个发现就比较有趣了,它和我们平日里的认知相互违背,因为我们认为家里的猫都是十分温顺乖巧的,丝毫看不出会伤人的样子,如果没有刻意的去联想,“猫”和“吃人”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码事,那现实生活中家猫为什么不吃人呢,是不是因为小小的体型限制了它?

01:体型是限制猫的天花板,如果体型足够大,一切皆有可能

能把人当做猎物的,基本都是体型硕大的食肉动物,例如狮子、老虎、狼、豹子等,而猫之所以不行,明显是因为体型的天花板。

生活中,家猫会把鱼、老鼠当做美食,这可以说明它们骨子里是食肉动物,那么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如果猫能长得足够庞大,就像是老虎和猎豹一样,那它们可能就会把人类当做捕猎对象。换一种假设的方式,如果把人类缩小成鱼和老鼠的体型,猫的体型维持原来的大小不变,那在这样的情况下,那猫可能就会把人当成菜谱上的必点美食。

有时候对于一些食肉动物来说,体型大小限制了它们的发挥,这一定程度决定了它们食物体型的上限,猫就只能吃吃比自己体型小的鱼和老鼠,所以导致它们在一些原本能成为菜单的猎物面前心有余而力不足。

02:驯化让家猫失去了野性,共生关系让它们失去了对人类的欲望

家猫不吃人另外一方面重要的原因即是它们经过了驯化。家猫是由野猫驯化而来的,它们能成为人类的宠物、帮手,或许已经有了几千多年的历史。一项大型研究显示,家猫起源于野猫,在历史上曾经被驯化过两次:一次是在近东,农民把野猫驯化,促进了人猫关系的和谐;另一次则是在几千年后的埃及。

被驯化的猫,逐渐和野猫分道扬镳,它们习惯了和人搭档共生的关系,人们给它们吃的、提供住所,而它们负责帮人们捕食老鼠,久而久之家猫就和野猫渐行渐远,因而在这种关系之下,猫对于人类很多人合作或服从关系,长久以来,猫几乎不会产生“吃人”的欲望。

还有一些宠物猫,在长期的驯化、遗传过程中,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战斗能力,甚至是对于“老鼠”和鱼都失去了原始的欲望,它们只会接受来自于主人的投喂,所以想要吃人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了。

03:为什么说猫的骨子里,藏着会吃人“基因”?

但很“遗憾”的说,如果不是被驯化和体型限制,可能人类就是猫的必点菜谱之一了。猫和老虎的DNA相似度高达95%,可以侧面看出猫和老虎很久以前可能是亲戚关系;再看一下非洲大草原、南北美洲森林深处的那些老虎、美洲狮、美洲豹,它们都以比较大型的动物为食,例如兔子、鹿、羊、鸟类等动物。

如果和这些大型猫科动物狭路相逢,人类或许也在劫难逃,因为饿昏了的大型猫科动物,可不会像家猫一样谦让客气,它们捕食的速度、精准度都很高,咬住猎物的脖颈大动脉后,就完成了一次狩猎。

所以在世界各地的这些大型猫科动物行为中,你可以看到不少家猫的影子。首先是有高度相似的DNA结构,都来自同一个家族;其次它们的外形也很像家猫,只不过他们的体型比家猫要大,由于长期在大自然里生存,也还保留着最初的野性,由此可见如果家猫能长成老虎、美洲狮一样大,同样还保留着野性的话,那么“吃人”就不是怪事了。

总的来说:

猫猫(家猫)不吃人,是因为体型的限制;有时候不是不敢吃,是实际不允许。不信你去看家猫的亲戚,例如美洲狮、美洲豹、老虎等没有被人类驯化过的动物,特别是老虎伤人事件频发,在它们的身体里隐藏着野性猫科动物的天性,如果猫在未经驯化的情况下能长成像老虎、狮子、豹子这样的体型大小,那“吃人”就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了。

其次,在一些极度匮乏食物的极端环境下,猫可能会被迫啃食人类的“遗体”,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在封闭条件下猫都饿坏了,人又失去了反抗能力,那它们也只能一视同仁、照章办事了。

只不过这样的案例发生概率几乎为零,你只需要知道家猫还不敢把人类当成美食,更不敢打人的注意,你只需要好好把家里的猫照顾好就行了。每一只动物都蕴藏着各不相同的野性,就像是家里的二哈或许还有狼的血统呢,但只要你能好好善待它们,它们也会努力对待你。

所以,你会相信你家的猫会伤害你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