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家长难免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但是,相信每个家长都发现了,家长多次的批评教育好像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孩子越来越听不进去家长的教导,有时还没等家长说几句话,就被孩子嫌弃唠叨,这就是“超限效应”,家长越是揪着孩子的一个缺点不放,孩子就越是屡教不改。
什么是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教堂做礼拜,有个牧师想要募集一些资金,一开始马克吐温觉得这位牧师的演讲很有意思,打算等他演讲结束后就给他一大笔钱。
可是等了一个多小时,牧师的讲话还没有结束,马克吐温就开始觉得不耐烦了,他就想等下,就随便给点钱意思一下就行,然而又过了差不多半小时,这个牧师还在说个没完。于是,等到结束以后,马克吐温不仅一分钱没有捐,还从牧师的募捐箱里面拿走了2元钱。
这和教育孩子是一样的道理,就一个错误家长重复地教训孩子,超过一定的限度之后,不仅没有达到教育人心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孩子的反感,这就是家长越唠叨越教育不好孩子的原因。
打破“超限效应”最好的方式就是言传身教,家长说一百遍,不如亲自为孩子示范一遍,所以,面对已经陷入到“超限效应”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做。
1. 三分钟效应
在演讲中,前三分钟就决定了你能不能抓住观众,教育孩子也要尽量控制在3分钟之内,在孩子注意力最近中的时间将想要表达的东西传递给孩子。
2. 注意说话语气
即使孩子犯了错,家长也不要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质问孩子,要让孩子有说话的权力,客观公正地看待孩子犯的错误,要让孩子真心悔改,而不是迫于父母的威严而妥协。
3. 抓大放小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父母要学会抓大放小,给孩子适当地犯错误的机会,只要不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家长没必要太较真。
4. 过犹不及
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分寸,不能不顾及孩子的身心感受,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孩子,批评与表扬相反,并不是多多益善,毫无新意的说教,只会让孩子身心俱疲,最后只想逃离。
在批评教育中,父母少说多做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不管不顾地一味说教,只会让孩子想逃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