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南京老城南街巷名称的由来 (一)| 雷国俊

南京老城南街巷名称的由来

(一)

雷国俊

六朝古都的南京老城南历史悠久,有着十分丰富的物质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明代朱元璋开始定都南京,就把45平方公里的老城分为3部分:西北军营,东部皇宫,南部人群居住,因此老城的南部以夫子庙为核心,东、西至城墙,南至中华门,北至白下路,是南京居民最密集的地区,延续至今,称为“老城南”。它包括中华门、三山街、水西门、仓巷、评事街、南捕厅、牛市、夫子庙、白鹭洲、老门东、老门西等著名地区。到了清王朝的时候,又在东部有些地方,增设了驻军的布防,而且用驻军的标号来命名街巷。如:马标、炮标、三十四标等等。这些布局及街巷的命名、叫法,在历史多次变革以后的年代,由于老百姓多少代人的生活习惯称呼难以更改,直到南京老小区改造拆迁之前,都一直被保留下来。可见南京,在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蕴含时代印记的文化遗产。老城南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是仅存的能够代表南京本地文化的活化石。走进南京老城南,粉墙黛瓦,民风淳厚,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从街头巷尾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它的作用。

地名因屯兵、驻军、戍边的需要而名。在南京城的东边,从御道街向南、瑞金路向东到南京城墙附近一带,因为有些地方需要屯兵、驻军、清朝的城市布局就有炮标、马标、标营的地名;在城内太平路杨公井附近,还有叫三十四标、内桥附近还有马号地名的街道;到了东水关、中华门有偌大的藏兵洞,附近有街道叫做边营、中营、三条营及东关头(现在为了旅游需要,改成为东水关),这些恐怕都是当年清王朝江宁府衙门戍边、守城、屯兵的大营驻地。

(陈冠平摄)

因手工业者、匠人、商人的住处与店铺一条街所在地而名。虽然历史变革,多年的明、清王朝被中华民国所替代,南京的基本布局,没有多大变动。老城南依然是商业圈,分布在中华路东西两侧,被人称十三坊的地方,手工业者商人多汇于此,不仅仅是他们的住处,还是店铺相对集中的一条街。如:东西走向的升州路上,在路北边是马巷、在路南是中山南路的交叉路口的巷子里,就有叫铜作坊、铁作坊、银作坊、颜料坊、鞍辔坊、弓箭坊、船板巷、白酒坊的街巷。而且街巷继续往东、南、西方向延伸,就会发现有糟坊巷、糖坊廊、大油坊巷、小油坊巷、箍桶巷、豆腐坊、瓦匠巷、铜坊苑、木屐巷、绣花巷与学智坊、孝子坊多个街巷。靠近内桥的附近,游府西街的东边还有锦绣巷。除了军师巷、秦状元巷及学智坊、孝子坊是老门西老百姓为纪念达官贵人、或者讲求礼仪教导孝子贤孙的街巷而命名、它们没有涉及到人们从业的关系,其余的街巷名称,都与从业的行当有相关。不是铜、铁、银、木、瓦、颜色的制作匠人的集中住处,就是从业的店铺、作坊一条街。还产生了绣花、锦绣、色染、颜料、糖业、糟酿、豆腐、弓箭、鞍辔、木屐、箍桶、榨油、酿酒匠人及作坊的一条街。譬如:还有穿插在其他街头巷尾的木(瓦)匠营、棉鞋营、破布营、扇骨营、皮匠营、芦席营等等各类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场所。比如:马巷、牛市、木料市、及秤砣巷、笪桥市等等。还有国家重要场所所在地,如:评事街、南捕厅、止马营、钓鱼台、接驾桥、皇册库、钞库街;这些手工业者,凭借自己的辛劳手艺而劳动生活。虽然是社会下层,但由于这些劳动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一日复一日繁衍生息,又给老城南老门西带来相当商业生机及人丁,加速发展了商业、流通业、服务业、手工业、制造业、餐饮食品业等等行业的循序渐进及更新换代、GDP的大幅提高、社会进步。还有商业圈里老百姓祈福、神灵保佑,多建庙宇、寺庙,诵经拜佛的场所,街巷名派生了其所在地的街巷名。如:六度庵、善师庙、地藏庵、瓦罐寺、凤游寺、唱经楼等等,不一一列举。还有与之应运而生的货币流通店铺,如:当铺、小钱庄、银楼、钱米店、回收旧货物品及其他行业的店铺,也横平竖直的充斥在井子形方块街道里,它们的所在街巷,老百姓一清二楚。可见历史内涵的深邃!

因外地移民(族)聚居而命名。南京城中的街巷初期,名称多为xx苑的缘故。狭小的老民居,多为人满为患的小屋,在老城南大户住宅的周边,他们夹缝中生存。多是移民族,他们没有手艺和生存能力,农作是基本能力,只能是凭劳力吃饭。因此特别在有水塘、荒地、菜园地的街巷,移民族在街巷的边边角角,拉车、种菜、帮工、做下手来求生存。南京本土苑字的原意是指院落,住户人多集聚的意思。另外南京人的乡音口语快读,就把“苑”的字音读成加了“儿”音的院,把苑叫成“院儿”了(譬如:头儿、碗儿、蝶儿、筷儿、管儿)。还有拆迁以前的来凤小区,在双塘、鸭池塘、西城角等一带,就有以住户人家的姓氏来命名街巷名称。如:井家苑、毛家苑、朱家苑、韩家苑、王府巷、陆家巷、李府巷,还有太平苑、铜坊苑等等。这些移民多为苏北、皖北、中原人,极少数有上江口音(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人)。我认为:这些人的先人多数都是外地的移民,一家一户都是在战乱、或者求生计迁徙到南京的移民族,他们集聚在一起居住,相互照应,互帮互助,街巷也由此姓氏来命名。随着社会的稳定安居,家族繁殖营生。老南京与老南京人又是个很包容的地方,南京人本质好、不欺生,南京话语又好懂、好沟通交流,外乡与南京本土人融入一体,由此移民族就一代又一代定居下来。各种各样的行业也应运而生,多样化的发展,如:钱庄、当铺及佣人、奶妈、厨艺等等的媒行(现在叫职业介绍所),社会需求量大,更加人丁兴旺,造就了大明王朝以后的老城南,到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人心思定,一片歌舞升平。这些街巷以它们在社会进程的功能,作为街巷的记忆,基本上可以说出南京过去的城市布局、老城南、老门西街巷名称探索由来的吧!

编辑:平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