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芦溪县:变出县域新芳华 百年瓷城绘新卷

原标题:萍乡芦溪县:变出县域新芳华 百年瓷城绘新卷

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全景(图片由陈果摄)

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杨宣公路(图片由李梦丽摄)

远离喧嚣的城市,置身于弥漫着泥土芳香的乡村,湖水宁静、蜿蜒石径、漫山青葱、果树飘香、孩童嬉戏……这是一幅静美的江南画卷。这里就是萍乡芦溪县紫溪村,一个既可以写诗,又可以被称为远方的地方。

紫溪村所在的芦溪县,位于江西省西部,面积960平方公里。芦溪居袁水源头,袁水源头河古称芦溪,故芦溪县地名因河得名。

近年来,芦溪县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绿色生态家园”三项举措,全力打造“法治、民主、山水、生态、文明”五个芦溪,争当全省践行绿色崛起的急先锋。而今,行走在芦溪县的城区乡间,映入眼帘的是连绵不绝的生态绿色。这一片绿,是芦溪县的发展特色,是芦溪人的生活方式,是芦溪县的生命色彩。

翻天覆地的变化

驱车从芦溪县城中心区向紫溪村,一路城区、工业区和乡村的变换,全都是一幅油画。不禁感慨车窗外的景色之美,“这几年,我们这里的变化确实蛮大的。”同行的芦溪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这样说。

杨宣公路(图片由李梦丽摄)

过去,从芦溪县到紫溪村,需要绕道多地,车程大约在40分钟。而今,杨宣公路的建成和即将通车,大大缩短了往返两地的时间。

紫溪村位于芦溪县银河镇,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33个村民小组,1318户5274人。在2016年以前,紫溪村一直处于多年无经济收入状态,是典型的集体经济和产业“空壳村”,被列为江西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197人。

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寿光智慧农业园(图片由陈果摄)

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猕猴桃产业基地(图片由陈果摄)

此前,紫溪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蔬菜、养鱼、养猪为主,自给自足,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村集体年收入也不足1万元。村子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外出务工,紫溪村一度失去“青春活力”。“范书记来了后,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现年63岁的易培生谈起紫溪村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村里现在有了产业,蔬菜大棚啊、脐橙呀、猕猴桃啊,大家都有事做,日子越来越好啦。”

2015年,范小敏按照组织安排,开始担任紫溪村“第一书记”。一个月时间,范小敏走遍了紫溪村33个村民小组,入户了解村民情况,“刚到这里,大家对我并没有太热情,怕我就是来做做样子,走走形式。”为了彻底改变紫溪村和紫溪村民的样貌,范小敏在熟悉情况后,开始制定措施,筹谋紫溪村的发展。

彼时,范小敏看着全村的废弃危房,横亘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开始对全村的老旧危房进行排查,“一共110多栋老旧危房。”三天,范小敏带领大家拆除了90余栋,“5天,拆了114栋,全部拆除。”回忆那一段经历,范小敏直言是村民们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工作。

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圆珠岭组组长李国其走在新修的柏油路上(图片由李梦丽摄)

“翻天覆地的变化啊!现在路宽了,也都是水泥路,晚上出门也有路灯,日子越来越好了。”正午时分,走在新修的水泥路上,70岁的圆珠岭组组长李国其笑的合不拢嘴。如今,紫溪村的主干道有7米宽,且从村头到村尾,径直的水泥路或是柏油路,小汽车直接开到家门口。但是几年前,这是紫溪村人不敢想的事。“一开始,只有主干道是3.5米宽的水泥路,其他村组的路基本上为土路、断头路,骑自行车都觉得颠。”范小敏说,到紫溪村工作的这四年多时间里,自己已经骑坏了两辆自行车,“以前的路太差了,有的路只能靠双脚走。”

修路!修路!这个最朴实、简单的事,成了紫溪村全体人的共同心愿。

但是,唯独陇塘组做了修路的那只“螃蟹”。范小敏介绍说,陇塘组第一个报名修路,全组人联名写申请,自筹资金,并捐出了0.7亩土地。至今,20余条、超过30公里的崭新宽阔的道路环绕着紫溪村,村民们告别了过去那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日子。

紫溪村的变化,离不开近年来,芦溪县对乡村“塑形”“铸魂”行动的精准发力。芦溪县紧抓“两环两横四纵”交通路网建设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总投资约22.1亿元、涉及8个乡镇、总里程117.44公里。此外,芦溪县还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农村环境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并先后荣获全省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美丽宜居试点县。

此外,紫溪村还加强对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修建自来水主管网改造7400米,太阳能路灯安装167盏,新建污水处理池3个。

成为投资洼地

要想富,先修路。路修通了,如何致富,成为了摆在范小敏和紫溪村人面前的难题。

“贫困村必须要有产业。”这个念头在范小敏的心底里生了根。他结合“眼前和长远”发展的思路,针对紫溪村实际制定了发展计划。不完全统计,范小敏先后帮助紫溪村争取了村自来水管网改造、村主路提升改造、河堤项目维修、村亮化工程、村绿化工程、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等30多个项目,资金合计230多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范小敏还邀请省市县各级专家到紫溪村调研,结合该村特有的资源优势,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厘清产业脱贫思路,确定了适合该村发展的蔬菜、脐橙和油茶三个产业。

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脐橙产业基地(图片由陈果摄)

站在不算高的、种满赣南脐橙的山头,眺望紫溪村,远山青黛,湖光潋滟,虹桥卧波,尽收眼底。“之所以选择在这里种脐橙,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和当地政府的诚意、服务。”萍乡市远丰脐橙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放,本为赣州市信丰县人,从事脐橙种植20余年。2015年,当杜放第一次来到紫溪村,就被当地的良好生态环境吸引了,“尽管当时村子里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但是生态好,青山绿水,民风淳朴。”杜放二话不说,决定在这里种赣南脐橙,“土壤很适合种脐橙。”

如今,越来越多像杜放一样的外地人或是本地人,开始投资紫溪村。绕紫溪村行走一圈,紫溪田园综合体、紫溪田园客厅、山东寿光现代设施农业园、紫溪农耕互动园、四季花海等一大批农业项目如星般布在紫溪村的大地上。紫溪村也秉承建设生态美丽田园理念,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建成了“一园两场多基地”产业群。目前,紫溪村已建成500亩蔬菜、2000亩脐橙、320亩油茶、260亩猕猴桃、200亩安福蚕子、100亩杨梅、200亩蜜桔等产业基地群。值得欣喜的是,紫溪村的集体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9.7万元,2017年17.55万元,2018年49.9万元,“今年有信心破百万元。”范小敏自信地说。

紫溪村的变化,离不开近年来,芦溪县“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芦溪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芦溪县城东北部以320剾为主线,以“一园一区” (国家农业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抓手,在紫溪田园综合体、山东寿光现代设施农业园之外,还引进了仙凤三宝等一批示范功能好、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优的产业项目,在绿水青山之间绘就美丽新农村的生动画卷。

日前,芦溪县召开全县领导干部会议,强调将继续坚持主抓项目、强攻工业、决战“三区”、推进“四化”发展战略,打造世界领先的电瓷产业基地、全国著名的现代旅游胜地、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争当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

芦溪县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图片由李梦丽摄)

行走在芦溪街头巷陌、工业园区,电瓷元素是抹不去的痕迹。芦溪工业化制瓷已有110年历史,上世纪70年代芦溪电瓷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出口量分别占全省、全国电瓷出口量的80%和22%。近年来,芦溪县县全力推进电瓷产业转型升级,带给传统产业更多活力。而芦溪县清晰的发展思路,以及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和凉爽的自然环境,巨大的电瓷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吸引力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芦溪,也正成为投资洼地。

2017年5月,规划占地5500亩的中国建材产业园的正式落后开元,是中国建材集团组建后的首个产业园区,同时也是芦溪县乃至萍乡市落实央企入赣战略里程碑式的成果。

同年8月,“萍乡市•中国三峡新能源•中材高新合作项目”在萍乡市迎宾馆举行签约仪式。

2018年4月25日,江西华文昊电力电瓷开关有限公司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芦溪县。

……

生态经济两相宜

作为“百年电瓷”大县的芦溪县,在过去、以至将来,电瓷或将都是芦溪县的一张名片。然而,“烟囱林立,到处黑烟” 也曾是芦溪的真实写照。

“绿色保护”。近年来,芦溪县坚持不要“黑色污染”的发展理念,下大气力整治工业生产中的黑色污染。9月11日,站在芦溪县转型升级产业园开园暨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工地上,但见蓝天白云、分外明媚,华能安源电厂,两百余米的“烟囱”高高耸立,却见不到滚滚黑烟。这与芦溪县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密切相关。芦溪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和经济共赢,让老百姓的致富更有了奔头。

仙凤三宝农业休闲观光园,是萍乡市首个省级5A级乡村旅游点,坐落于芦溪县宣风镇。四季花海、黄金沙滩、花卉苗木基地等景点,像珍珠一样被串起来,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拉动了旅游消费,带动了周边农户致富。而这只是芦溪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一个缩影。

如今,大变样了的芦溪县,已获得“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等荣誉。芦溪县城,仍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紫溪田园客厅(图片由李梦丽摄)

“变化太大了,简直是翻天覆地。”傍晚时分,正在紫溪村拍摄的陈果惊喜紫溪村的变化,“从前这里连路都没有,整个村子缺少点生气。”时移两年,再度来到紫溪村,陈果对紫溪村的变化连连称赞,“芦溪县这些年的变化是也很大,看在眼里。”作为外来人,陈果每年都会到芦溪县工作或游玩,“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惊喜,次次都有变化。”

而今,走进紫溪村,俨然一幅宜居靓美的现代新农村面貌。宽敞的柏油路直通家门口,村道两侧绿树成荫,种养基地一片繁忙,一栋栋新建的房租错落有序地分布在道路一侧,老人、孩子在广场惬意地休闲健身……

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驻村“第一书记”范小敏走在三眼塘组新修的景观路上(图片由李梦丽摄)

范小敏回忆说,紫溪村33个村小组,最初却只有白石塘组是一致同意建设新农村的,“37户,每户主动交了1000块钱,就这样开始建试点了。”没有经验,也没有案例可以参照,范小敏和白石塘的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将白石塘打造成了一个全新的白石塘组,“其他村组看到这里(白石塘组)变得这么好,纷纷要求建设新农村。”“试点”成“示范”,霎时间,就有23个村小组报名要建设新农村。“我们是每个人交3000块钱。”不甘弱后的三眼塘组村民更是拿出了彻底改变脏、乱、差面貌的决心,三眼塘组村民熊祖安说,眼看其他村小组都在改变,三眼塘组“眼红”,更有改变的决心和信心。

而今,走进三眼塘组,水泥路通道每家每户,路面干净整洁,新建的广场宽敞,池塘边绿树环绕,好一派新农村美景。

杨宣公路一侧的稻田和村庄(图片由李梦丽摄)

从紫溪村离开,再次驱车行驶在杨宣公路上。道路两侧,麦田千倾,稻穗饱满压弯了禾苗。金秋时节,又是一个丰收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