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为什么说林雨峰的结局不怪丁元英?他给自己挖了坑

在《天道》之中,当林雨峰独自开车前往鸡公山,并且假装疲劳驾驶而撞向山崖的时候,民众将这一次的舆论重点直接推给了丁元英,包括刘冰之死。

所有人都将丁元英归纳为罪魁祸首,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丁元英布下的一个杀富济贫的局,的确是导致林雨峰走向死亡的根本原因。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想到,其实林雨峰的死并不是在丁元英策划之下的偶然事件,而是一个必然悲剧,而林雨峰的结局除了归咎于丁元英这个事件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他自己,也就是让他走向死路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在关键时刻,自己给自己挖下的一个坑。

而事件的真相就是:丁元英的这个计策根本,就没有把乐圣逼近死胡同的意思,而他想达到的目的也不是致林雨峰于死地,只是想在乐圣的碗里化点缘而已。

所以当伯爵公司提出以650万的价格收购格律诗的时候,丁元英没有任何犹豫地就拒绝了,因为他的目的根本不在于将乐圣逼到死路,而是在于与乐圣达成合作。

那么林雨峰为什么会走向死路呢?其中有两个很关键的原因:

其一,是欧阳雪与叶晓明去求和,给林雨峰释放出一个错误的信号;

其二,是林雨峰过于刚强带来的结果。

其一,是欧阳雪与叶晓明去求和,给林雨峰释放出一个错误的信号;

其二,是林雨峰过于刚强带来的结果。

当叶晓明望着天价赔偿单之后,马上就乱了阵脚,他在第一时间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就出了一个主意:去深圳求和。

于是他先和冯世杰、刘冰两个人商量,然后找到欧阳雪。

当他们到了深圳之后,林雨峰听到这件事情微微一怔,他没有想到格律诗的动作会这么快,而格律诗的这个动作,刚好向林雨峰透露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是此刻的林雨峰认为,这个官司对方一定会输,要不然他们不会这么慌张到失态的地步。

但是真相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真相就是这一切完全在丁元英的掌控之下,而欧阳雪前去深圳求和的这个事件,是在丁元英所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叶晓明和冯世杰,刘冰三个人共同商议所谋划的一步棋。

而当欧阳雪给他们释放一个错误的信号之后,又加上林雨峰本身性格过于高傲,甚至到了关键时刻还抱着“只有矛没有盾,只有进攻没有后退”的口号来做事,在谈判的时候还故意找了媒体宣扬这件事情,甚至在媒体面前放话说,如果这个官司不赢,他就从楼上跳下去。

但是他没有想到,他所接受的一切信号都是错误的,而他给自己挖的这个坑,除了自己对于客观事实的判断错误,也在于自己性格之中存在的高傲陋习。

这件事情在丁元英的计划之下,林雨峰最后会输,但是丁元英并没有计划让他输得这么彻底。

所以当欧阳雪在深圳谈和不成之后,回去在叶晓明他们的逼宫之下签了退股协议。当欧阳雪处理好这一系列事情之后,便找到丁元英和他诉说这个事情,当时就有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丁元英一边看文件,一边听欧阳雪的叙述,当他听到冯世杰置换农户债权时笑了笑,听到刘冰要求留在公司打工时又笑了笑,只是听到林雨峰当着众多记者声称如果没有公理就跳楼时神色沉重了一下。

丁元英一边看文件,一边听欧阳雪的叙述,当他听到冯世杰置换农户债权时笑了笑,听到刘冰要求留在公司打工时又笑了笑,只是听到林雨峰当着众多记者声称如果没有公理就跳楼时神色沉重了一下。

从丁元英前后三次的表情变化之中,就可以看出他对问题的态度。

冯世杰要求置换农户债权时笑了一下,这是欣慰之笑,他知道冯世杰是一个厚道之人,在关键时刻还会想着保住村里的那套机器;在刘冰要求在公司打工时又笑了一下,这种笑除了对于自己意料之中的肯定之外,还夹杂着对于刘冰的几分欣赏,因为刘冰是一个从井中爬上来的人,即便输了还要吊在井沿上再吊一段时间,这个是让丁元英想不到的。

而丁元英之所以听到林雨峰要跳楼时神色沉重,就是因为这个事情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

所以说,不管是林雨峰的死还是刘冰的死,都是在丁元英的意料之外,如果不是林雨峰太过于强势,最后其实不至于死,所以说与其因为丁元英而导致林雨峰的死亡,不如说是林雨峰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对于很多事情来说,人生大可不必这么糟,但是很多人总是沉不住气,在问题面前把不住自己的底线,让自己一再颓废下去,本来可以及时止损的事情,或许双双联手还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抹不开自己的面子,理不清自己的情绪,最后又给自己挖了一个更大的坑。

与其说这是一种魄力,是英雄的魅力,倒不如说这是妇人之见的短浅。

-end-

文|易论

-end-

文|易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