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诸葛亮的挣扎10:益州南部少数民族群起叛乱,真够喝一壶

《诸葛亮的挣扎1:向败局而去,岂非宿命》

《诸葛亮的挣扎2:务农青年开局,拉关系全靠媳妇 》

《 诸葛亮的挣扎3:隆中对并不高大上,只是一次讨好老板的面试 》

《 诸葛亮的挣扎4:刘备基本没把隆中对当回事儿,听过就忘 》

《诸葛亮的挣扎5:他只能站在简陋茅庐中向前眺望,小心揣度》

《诸葛亮的挣扎6:历经十四年,成为蜀汉二号人物》

《诸葛亮的挣扎7:白帝城托孤,刘备究竟托付了什么?》

《诸葛亮的挣扎8:白帝城托孤,托的是讨曹灭贼、兴复汉室的使命》

《 诸葛亮的挣扎9: 好一招激将法,刘备临终展露枭雄本色 》

(接上期)

刘备死后,章武三年(223年)五月,十七岁的刘禅即位于成都,是为蜀汉后主,改元建兴。

为父亲拟定昭烈谥号的同时,对于诸葛亮,在丞相、司隶校尉的职务,以及录尚书事、假节的待遇之外,刘禅又封他为武乡侯,并允许他开府治事。

开府意味着诸葛亮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底,其中成员均由他自行任命,相对独立于蜀汉朝廷。东汉规定,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汉末大乱以来,开府成为权臣的一种象征。董卓死后,李傕挟持献帝于长安,迁车骑将军,开府;曹操迎奉献帝后,任司空,开府;后来曹操罢三公,恢复并自领丞相,仍然开府。开府之后,司空府、丞相府便成为曹操培养人才、培植亲信的基地,在府中任职的掾属,大多转任汉廷,或留任中枢,或赴任地方。而此时,诸葛亮在蜀汉朝廷的地位,与曹操在汉廷的地位非常相似。《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样形容:“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也走上了一条权臣之路。

可是,这条权臣之路并不好走。诸葛亮刚刚接手的蜀汉,绝非那个曾经四海一统的东汉;诸葛亮辅佐的后主刘禅,也绝非在名义上为天下共主的献帝刘协。夷陵战败后,刘备病笃继而身死,这对蜀汉政局的影响简直是震动性的,各路反对势力从蠢蠢欲动到明火执仗,从暗流涌动到肆无忌惮。就在永安托孤前后,整个益州南部已经笼罩在叛乱的烽烟之中。

除了汉嘉太守黄元反叛的兵锋一度迫近成都,处于益州南部的越嶲郡、益州郡、牂牁郡也发生叛乱,波及永昌郡。《三国志•后主传》载:“建兴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拥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越嶲夷王高定亦背叛。”建兴元年(223年)即章武三年,而实际上,益州南部的叛乱在此前便已发生。

在越嶲郡,《三国志•李严传》载:“越嶲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此事发生在章武二年(222年)李严被调至永安任尚书令之前,高定乱兵围困新道(今四川绥江),逼近犍为郡,时任犍为太守的李严才南下驰赴救援,可知越嶲郡高定的叛乱在章武二年已经发生。

在益州郡,雍闿不仅叛乱,还里通外国。据《三国志•张裔传》记载,“耆率雍闿恩信著于南土”,杀害益州太守正昂后,“使命周旋,远通孙权”。刘备便命张裔继任益州太守,前往赴任,但雍闿“趑趄不宾”,竟执张裔送至孙吴。时至建兴元年,诸葛亮遣邓芝使吴通好,嘱咐邓芝请求孙权释放张裔。张裔“自至吴数年,流徙伏匿”,孙权对此毫不知晓,遂同意邓芝所请。从张裔到孙吴已有数年的情况看,正昂被杀,雍闿通吴,张裔遭徙,这一系列实践应该发生在刘备去世之前。

在牂牁郡,《三国志•李恢传》载,刘备死后,“高定恣睢于越嶲,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牁”。益州郡后来改名建宁郡,处于益州南部腹地,并不毗邻孙吴,雍闿欲外通孙权,必得经过东面的牂牁郡。以情势推断,蜀汉在牂牁统治的失序,与越嶲郡、益州郡的反叛应是一个连锁反应的过程,雍闿与朱褒有所勾连,才能顺利途径牂牁,将张裔送往孙吴。

雍闿降于孙吴,而当时吴、蜀尚未恢复联盟关系,《三国志•吕凯传》载,所以孙权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永昌郡位于益州郡西面,“道路壅塞,与蜀隔绝”。雍闿前往赴任,遭到五官掾功曹吕凯与府丞王伉的抵抗,于是“数移檄永昌,称说云云”。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时,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又从建宁、永昌二郡中分出数县新设云南郡,以吕凯为云南太守。但吕凯旋即“为叛夷所害”,可见永昌郡受雍闿叛乱波及,形势糜烂难治。

在《三国志》的不同传记中,称高定为“越嶲夷王”“越嶲夷率”,称雍闿为“南中豪率”“耆率”“益州大姓”“益州豪姓”,可知二人皆为益州本土豪族,属于地方豪强,拥有私人武装,在地方势力极大,与当年反抗刘璋的犍为太守任岐、校尉贾龙,以及刘焉死后拥立刘璋的“州大吏”赵韪一样,属于蜀汉政权底层的益州派。相比令孙策、孙权兄弟费尽心机的江东本土豪族,他们中不少是少数民族,未经开化,依恃武力,发展程度不及诗书传家的江东豪族。朱褒虽为牂牁太守,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其出身,大概也属于本土豪族,才会响应高定、雍闿的叛乱。

刘备去世前后,发生在益州南部的一系列叛乱,可以视作益州本土豪族趁夷陵战败、政权不稳之机,发动的武装叛乱,目的是改变益州派居于政权底层的被动局面,颠覆以刘备、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所建立的蜀汉政权。蜀汉立国时埋藏下的主客、新旧矛盾,在刘备病笃、国本动摇时以叛乱的形式爆发了出来,而地方武装动乱,只是这种矛盾在当时的表现形式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益州南部本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越嶲夷王”高定、“耆率”雍闿本就是少数民族首领,所以民族冲突也夹杂在叛乱之中,更增添了处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此外,益州南部的反叛还与孙吴牵扯在一起。孙权袭取荆州之后,俘获了先前被刘备迁往公安的刘璋父子。《三国志•刘二牧传》载,孙权“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刘璋死后,正值雍闿叛乱,孙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界首”。孙权将刘璋之子刘阐置于孙吴之交州与蜀汉之益州交界处,意在发挥刘璋父子的影响力,策动益州的反叛势力。如此一来,益州南部叛乱就不仅仅是单纯的武装反叛,而是叠加了主客矛盾、民族冲突、外交争端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政治危机。

刘备的死,让益州南部的反叛更加肆无忌惮。《三国志•吕凯传》载:“时雍闿等闻先主薨于永安,骄黠滋甚。”但对于诸葛亮而言,这只是政治危机的一部分,所以诸葛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显然,还有比反叛更加棘手的危机。

(未完待续)

【新书发售】从老子到韩非子,先秦诸子都说了啥?先秦哲学对现代人有什么启发?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怎样形成?

《诸子的声音》书评:偶然的缘起,必然的皈依

【三国志】系列:

《曹操的信仰》

《刘备的谲诈》

《孙权的安全》

《袁绍的意外》

《周瑜的雄图》

《曹丕的帝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