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王冰冰“塌房”事件的可怕之处,跟你想的不一样

来 源 | 王耳朵先生

作 者 | 我是王耳朵

“王冰冰「塌房」了。”

一条莫名其妙的热搜,在这两天的微博刷屏。

何故?

是贴吧上,有人号称人肉出了王冰冰的隐私,掌握了她诸多黑料。

先是放出一条:四级成绩。

“王冰冰根本不是学霸,四级考过不止一次,离425分的分数线还差得远。”

之后,又施一击:

曝光她19岁时的恋爱博客。

用同居、私生活,给王冰冰扣上一顶“不检点”的帽子。

配上过往的一张照片,声称:

王冰冰还和摄影师暧昧不清。

最后,祭出“大招”。

爆料王冰冰离过婚,并放出她的疑似结婚照。

一条条,意在猛锤。

“看,她离过婚,那就是个二手货。”

“看,她谈过恋爱同过居,那就是不清纯,不自爱,烂裤裆。”

以“假学霸”“恋爱舔狗”“离异女”之名,把央视女主持锤向道德洼地。

且不说这些“料”的真假,尚不可知。

退一步说,即便是真的。

那这个故事,反而是一个不算特别优秀的女生,靠着努力,一步步从地方电视台,打拼到央视。

一个曾经步入过错误婚姻的女生,勇敢止损,从懵懂青涩蜕变到光彩照人。

何来不堪,岂非励志?

况且,王冰冰也从来没给自己立过“学霸”形象,哪怕她确实是985、211的吉林大学毕业生。

只要你会用搜索引擎,就会知道1990年出生的王冰冰已经32岁。

这样的年纪谈过恋爱、结过婚,有什么不寻常?

更何况,这些网络传言,还真假未知。

而且那张与摄影师的“暧昧”照,也是被刻意断章取义。

真实的场景,是工作时众人说笑的日常。

那,王冰冰到底得罪了谁?

豆瓣有知情人透露,爆料者之所以有如此多王冰冰的隐私信息,是因为ta曾经是王冰冰的忠实粉丝。

如今猛泼脏水,不过是脱粉回踩。

脱粉的原因,可能是王冰冰的什么言行不合ta的意。

又或者是发现王冰冰并非ta心目中的“完美”模样。

于是,狠狠揪住那些小辫子,恨不得在网络上置之于“社死”。

如今这件事,以媒体评论“病态追星不可取,人肉与曝光他人隐私已经触及底线”,暂时收了场。

但,王冰冰的“塌房”,让我越想越后怕。

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的很多人,已经容不下异己者的存在。

我认为四级很简单,所以你考不过,就是差劲;

我认为没有恋爱史的才是清白好女孩,所以你交过男朋友,就是作风有问题;

我认为结过婚的都是二手货,所以你离了婚,就是不值钱。

总结就是:一切不符合我之规范的,都应该被批判。

仅凭自己的观念,构成强硬的逻辑,就能在键盘上完成一场单方面的审判。

无限上纲,喊打喊杀。

王冰冰之前,还少吗?

王冰冰之后,又会是谁?

先说最近的。

两个月多前,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上线了第四季。

其中一期,访问的对象是个南京女孩。

她信奉“如非必要,不增实体”的生活原则,习惯节俭和攒钱:

不买奢侈品,日用品尽量领券买便宜的,避免不必要的聚会。

每月工资,储蓄率90%。

大学毕业前,她就打工攒钱在山东某小城买了一套房。

如今32岁,工作9年,她已经在南京先后贷款买了2套房。

这本是她的生活方式,她也并未号召大家都学她如此。

并且,也诚恳地分享自己的想法:

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但也不要为了抠而抠,自己舒服就好。

但,节目一出,骂声一片。

“守财奴。”

“有精神疾病。”

“没人愿意和她生活。”

还猜想,她肯定“克扣孩子,吃糠咽菜”。

甚至有人传,她是做不正当行业赚钱买的房。

她做错了什么吗?

大概是错在,没像骂她的人一样,买东西毫不犹豫。

没像鄙视她的人一样,把消费当成乐趣。

于是,便被扣上“奇葩”“变态”的帽子。

女孩在豆瓣发帖:作为一个普通人,第一次被人骂到手脚冰凉。

再往前。

一位二胎全职宝妈,因为家庭收入全靠丈夫一人,生活压力不小。

孩子想吃零食,她便买来蛋糕的边角料。

一大袋不贵,还有不同口味,孩子们很开心,享受了美味。

可这,得到的是无数讨伐。

“丢人,太寒酸了。”

“穷人何必生二胎呢?”

“不富裕的家庭生了只会害自己,害孩子。”

宝妈无奈反复解释,自己家只是在生活方面比较节约,钱主要用在孩子的教育和素质培养上。

可就因为她没有满足一部分人的标准,展示了与他们设想所不同的生活。

连生孩子,都成了一种错。

还有。

夏天时,江西一桩行李箱藏尸案。

那个杀害了女同事的男人,把尸体藏在皮箱里,拦下了李师傅的出租车打算抛尸。

李师傅帮忙把箱子搬到后备箱。

但他闻见腐臭味,指尖摸到血液。

发觉不对劲,立马询问。

男人神色大变,仓皇逃走,李师傅立刻报了警。

这才促成警方迅速把凶手捉拿归案。

从男子拦下出租车,到李师傅报警,一切不过3分钟。

如果不是这位司机的迅速反应,那个年仅19岁的女孩,不知何时才能被人发现。

可,还有人不满意。

“当时为什么不追上去拦住凶手,害得警察费劲抓那么久。”

“手到摸到血了还敢跟人说话,这司机估计心理也有问题。”

甚至,曝光了他的车牌。

“扩散车牌,泰和的人小心了,别坐装过死人的车。”

做了一件好事,却骂声缠身,生意惨淡。

乃至于那段时间,没人敢坐当地的出租车。

“好多人只要看到红色出租车,都躲得远远的。”

以及去年年初。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个大一男生,在教室捡到一台iPad。

因见iPad内语言设置是全英文,猜想可能是留学生遗失。

出于热心,在校内论坛发布双语失物招领。

中文和英语,内容一样。

几个小时后,他成功联系上了失主。

哪成想,这是噩梦的开始。

从那天中午,他的QQ充满了辱骂,校园论坛清一色在攻击他。

就因为他用了双语,拾金不昧,变成了“舔狗行为”。

发失物招领,一定是为了秀英语,并想趁机结交外国朋友。

还有人直接主观认定,这肯定是个女生,是个easy girl。

看到没有,网络杀伐,就是这么简单。

太多人不允许有异类的声音出现,只要有不同看法、不同行为方式,就会被围猎。

上到张文宏说了句“早餐要喝牛奶”,就被推上崇洋媚外的风暴。

下至看了场电影,没有与自己情感共鸣的,就是没长心。

情绪压倒事实,立场胜过是非。

互相揣测,口出利剑,执笔为枪。

从规范言行,到规范三观;从规范喜恶,到规范情感。

都认定自己看到的片面即是真理,没人愿意相信,对方只是在表达另一种观点,展现不同的生活。

诚如《乌合之众》那句话:

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

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被这样网暴的经历,我也不止一次遇到过。

关注我久的朋友都知道,每个周末,我会停更一天,陪陪家人。

上个月圣诞节,恰逢周末,我便只发了一段话。

就因为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过洋节。

崇洋媚外,甚至“汉奸”的帽子,就被狠狠戴在我头上。

平日写文章,也多的是如此。

有些人,同意我的观点时,万事大吉。

看法不同时,那就是在瞎编,在恰烂钱。

我也曾注意到有些平台在文章末尾都要加上一句:以上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现在才知道,这何尝不是卑微的求生欲。

无奈的是,这已经成了网络环境的常态。

随便打开一条热搜,评论里但凡出现不同的声音,跟帖的张口就是人身攻击。

很多人发布评论,还得小心翼翼说句“个人观点,不喜勿喷,狗头保命”。

甚至有人总结出滴水不漏的说话方式,生怕哪个字说错,就招来了伺机待发的攻击。

考试写篇议论文还需要几十分钟抓耳挠腮,想论点、论据、逻辑。

可网络的讨伐,无需论述,不求逻辑:

你追星,那你就是脑残;

你替女性说话,那你就是制造性别对立;

你替男性说话,那你就是被洗脑的“驴”。

用自己的尺子衡量别人,不喜欢的,都要定罪。

以前流行一句话: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但现在变成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所以我要找你的瑕疵搞臭你。”

张文宏教授如此,央视女主持如此,多少发过声的人都如此。

我们普通人,能逃过吗?

别忘了,每扼杀一种声音,都是在献祭一部分自由。

你能保证,你的一切都符合“完美”的道德吗?

网暴的指针转动,没有人知道,下一个会是谁被绞杀。

也许这篇文章,也会招来很多不满的痛骂。

但我依然会像过往的文章那样,看到有异议的留言,也不会避讳放出来。

因为那是思想的碰撞。

就像新年伊始,我写下的那段话。

当随意指责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如履薄冰地活着。

或者,用虚伪掩饰真实,缩在日渐狭小的自由空间。

可自媒体人拾遗说得好:

人生观是拿来看待的,不是拿来评判的;

价值观是拿来畅谈的,不是拿来否定的;

世界观是拿来享受的,不是拿来鄙夷的。

攻击异己者或许满足了你的情绪,但理解每个人的不同,包容每种存在,才是一个人的胸怀。

别做热衷“教育”别人的道德家。

请记得:

让你不悦的观点≠错误的观点。

观点不同≠我要把ta当敌人≠应该想办法不让ta说话。

否则,在小事上扣大帽子的人多了,每个人只会都说着滴水不漏的话,却看不见真实的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可怕。

限时特惠

1.9元抢

『数据分析能力提升训练营』

名额有限,购完即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