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我军第二代单兵防空导弹 中国“前卫”-1便携式防空导弹

原标题:我军第二代单兵防空导弹 中国“前卫”-1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1(QW-1)中国“前卫”-1便携式防空导弹是我军第二代单兵防空导弹,也是后来久负盛名的“前卫”家族的老大。该导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易于操作,“发射后不管”,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其性能已超越大名鼎鼎的美军“毒刺”导弹的早期型。目前已列装我军一线部队(如西藏山地步兵旅,成都快反部队等)。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结构特点“前卫”1没有敌我识别系统,发射之前必须通过空情通报或者目视识别确认目标为敌机。采用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前卫”1位标器采用圆锥扫描体制,无探测盲区,捕获视场大。导引头上的电路全部集成化,并采用微组装技术,可靠性高,结构尺寸小,重量轻。

前卫”1采用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其一级推力可使导弹在极短时间内达到续航速度,二级推力用以在续航段内保持这一速度。辅助发动机在发射管内就燃烧完毕,主发动机采用电子延时点火,在导弹飞离射手安全距离后点燃,以避免主发动机尾焰烧伤射手。

第一代国产单兵导弹红缨5的电冷硫化铅探测器只能探测到发动机喷口处的高温热源,只能尾追攻击低空喷气式飞机。第二代国产单兵导弹“前卫”1的导引头采用氦气致冷锑化铟探测器,更加敏感,还能感应飞机发动机排出的温度比较低的热辐射信号,跟踪能力强,探测距离远,准全向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固定翼飞机有正面迎头来袭时候,发动机排气热源被飞机机体遮蔽,故此有迎头30°盲区),能拦射、能尾追攻击低空喷气式飞机。“前卫”1位标器采用圆锥扫描体制,无探测盲区,捕获视场大。导引头上的电路全部集成化,并采用微组装技术,可靠性高,结构尺寸小,重量轻。历史上第一代便携式导弹多次炸烂尾喷口而飞机成功返场迫降。作为第二代弹便携式导弹的“前卫”1上有目标自适应导引系统,在飞行的末段,第一代导弹“红缨”5继续追逐热源(发动机喷口)直到碰炸,破片主要杀伤发动机,“前卫”1攻击对象从热源调整向飞机机体,直接破坏机体,杀伤效果大大提高。(制导方式)。

“前卫一号”武器系统可对各种空中目标实施全向攻击。进行拦截时,目标的最大速度为300米/秒,作战高度为30—4000米,最大作战斜距可达5000米。“前卫一号”导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精度高,具备全向攻击及“发射后不管”等特点。系统长度仅为1.532米,重量不超过17千克。导弹的杀伤威力大,其战斗部重达1.42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中最重的,其杀伤威力较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提高了40%。

导弹系统反应时间短,从起动电池至导弹出筒不超过5秒。该导弹系统的使用、维护、保管也很筒便。战时维护、携带及使用由1名士兵即可完成。作战时,射手将其展开扛在肩上,只需在必要的目视条件下,即可按发射规则发射导弹。发射阵地的选择和转移方便、便捷,只要是能保证射手安全,又便于射手发现、跟踪目标的任何场地均可发射导弹。导弹发射后即能自动跟踪目标,射手可以立即转移阵地,兔遭敌人攻击。“前卫一号”导弹在发射前存放在密封的发射筒内,在贮存及运输时,筒装导弹又放在具有除氧、除湿功能的密闭贮运箱内,导弹的贮存寿命长,可靠性高,非常适合在野战条件下使用。

“前卫一号”导弹系统机动性好。行军时,射手用背带将该系统背在背后,也可放在包装箱里用机动车辆运送或用飞机空投,其运输几乎无任何限制条件。“前卫一号”防空导弹系统的基本性能与美国“毒刺”导弹相当。

“前卫一号”导弹系统的作战使用过程是这样的:根据前方预警雷达指示或经目视观察确认来袭飞机是可攻击目标后,按指挥员命令进行发射准备l射手把武器扛在肩上,指向飞机来袭方向,目视探测目标并估测距离;确认敌机已处于武器系统激活范围之内后,压下激活手柄;当武器系统发出已捕获目标的声光信号时,射手即可给出发射前置角,扣动发射扳机。 “前卫一号”导弹系统能够掩护前方地域内的机动部队,各发射组配置于部队队形内或与部队十分靠近的地方,这样既能避免地面之敌的进攻,又便于随时跟部队实施转移。在掩护行军纵队时,通常将发射组安插在被掩护的行军纵队中,发射组间距约2千米。此外,“前卫一号”导弹系统也可保卫小型固定点目标(如指挥所、通讯站等)及固定线状目标(如桥梁、运输线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