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山西盂县皇后村宋金壁画墓

原标题:山西盂县皇后村宋金壁画墓

山西盂县皇后村宋金壁画墓

《文物世界》 2015年01期 赵培青

摘要:宋金时期仿木结构砖室穹隆顶墓葬,历年来在山西东部地区一带多有发现,但有壁画和准确纪年的并不常见。盂县皇后村许平壁画墓,仿木结构部分做造规整,斗栱形制独特,层次分明,体现了早期建筑风格。壁画内容和纪年明确的铭文对研究宋金时期的民俗文化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2013年10月25日,阳煤集团一矿维运工区在通风区修建配电室时打破一座砖室墓葬。阳泉市文物管理局、盂县文物管理所联合进行了清理。

一、墓葬位置及形制

该墓位于山西盂县城南路家村乡皇后村楸树坟,距县城13公里(图一)。墓葬坐南朝北,墓室为八角单室,仿木结构双抄五铺作斗栱,叠涩穹隆顶砖墓。

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道长度不详(图二)。墓门高1.29、宽0.71、厚0.55米,为砖砌拱劵门,封门为条砖直垛六层封堵(图三)。墓室南北长2.66、东西宽2.6米,总高3.25米。墓室平面八角形,有凹字形棺床,高0.35米,用0.34米×0.34米方砖铺砌。墓壁以条砖错缝平砌。仿木建筑结构每角用立砖砌作倚柱承普拍枋,上接栌斗坐双抄四铺作斗栱。再上为撩檐檩椽及瓦作。墓顶条砖叠涩砌券,逐渐内收,最后以条砖覆口(图四)。所用青砖大小略同,长36、宽16、厚0.6厘米。

棺床上有尸骨4具,其中2具保存较好,另外1具腐朽程度较高,还有一具为火葬,但只发现肢体火化,头部未见火烧的痕迹。随葬品很少,南面头骨处出铜钗1件,铜耳环1件,与之相邻的骨架腰部发现煤精石带銙11块。墓门东壁靠墓室边有墨书“大定八年四月十八日记”的字样,墓门西边墓室内边有墨书“大定八年四月十八日,□白面乌沙村王忠政,□忠口□立""盂县同颖黄侯村□□□家口葬,砌坟葬人许平口氏弟许望"字样(图五)。

二、墓室壁画

墓室内壁墓顶及斗棋棋眼都有彩绘图案和壁画。彩绘和壁画均无地杖,直接在砖砌的墓壁上涂一层白灰浆,然后在白层上绘画图案和题记。绘制技法用粗细不一的墨线勾出轮廓,以各种矿物颜料平涂填彩。看不出更明显的晕染层次,主要有红、黑、青、褐、绿等几种颜色。由于墓室早年进水和环境潮湿的影响,部分壁画已经酥碱,起皮脱落。但是能保持现在这种程度实属不易。

整个墓室的画意,按照墓室结构分为两个部分。瓦作以上穹隆顶为一部分,描写的是天象星图,下面是另一部分,表现了主人生前一些生活场景(图六)。

墓室穹隆顶壁画以黑灰色打底,在上面画有众多星星及月亮、太阳。太阳在东,月亮在西,用白色连线把七个星星连在一起,表示出了北斗星座的位置。

墓室除墓门没有壁画外,其他七面均有壁画。壁画以两角柱为一单元用褐红色线条剪边,形成一个1.1米x0.94米单独的画面。墓门西第一壁∶画面分三个层次,上面绘 10厘米宽浅蓝垂褶平幔。偏上部位有墨书题记。下面画有两只黑猫,一只前腿蹲立,尾巴盘卷,怒目前视,一只俯首伏卧,随于后面(图七。

西南壁题记; 少翁许景,妻张氏口口口口口□,生三子。大郎许平,妻张氏、侯氏、郝氏。二郎身亡。三郎许望。.

二郎许信,妻岳氏,生二子,九廷、望叔。女子虫娇。

三郎许忠政,妻康氏,生三子,四□重兴重福。五郎许忠侯,妻郝氏,女儿杨娇、粉娇、月娇。...

大定八年四月,内砌坟葬三所。三祖代合葬一所甲穴。平葬一所庚穴。弟三郎壬穴葬一所。砌葬匠人乌沙村王忠(政)四日内□□□□。

西壁∶"妇人启门图"(图八),上垂10厘米浅蓝双层垂褶平幔。中部用黑边勾勒出门框,两扇朱红大门一扇半开,门上用四行排列整齐的黑色圆点表示门钉。中间站立一位向外窥视的启门女子,女子右半身藏于门后,脸部及左侧身体外露门外,左手扶门。面部丰满,圆脸,高发髻。身着斜领长衫,下穿长裙。

西北壁∶"妇人踏青图"(图九,上垂 10厘米浅蓝垂褶平幔,有一妇人身着长衫长裙,外露云头鞋,高发髻,面部丰满,表情和善。左手持团扇,右手放胸前,悠闲漫步,显得格外潇洒。

北壁∶"开芳宴图"(图一O),这是墓葬壁画中最重要的部分,描写墓主夫妇端坐宴饮的场景。上垂浅蓝垂褶平幔,内挂幔帘,两边用团花卷起,正中悬挂外圆内方的钱式挂件,下垂三束飘带。画中间有一张用墨线勾勒、填以淡黄彩的长方形木桌,桌的前面挂有桌帘遮挡。桌上摆放了各种水果和酒具共7件,在桌边上还分别放有两双筷子。男主人阔面广额,下颚留有山羊胡,头裹皂罗巾,身着圆领袍,双手袖于袖中坐于桌子右侧。女主人脸庞浑圆,柳眉细眼,头发高髻用发带束花于头顶。身穿对领披衫,内衬低领小袄,红彩带垂于胸前,坐于左侧,所坐椅子均为高靠背带椅垫无扶手的椅子。男女仆人站立于桌前,男仆头带皂罗巾裹头,身穿圆领长袍,外套短衫,双手握于袖中,立于右侧。女仆发髻高束,身穿长裙,手捧食盘,立于左侧。

东北壁∶"尚酒图"(图一一)。上垂浅蓝垂褶平慢,有两女仆人相随前后,为墓主传酒。前女仆高发髻用发带束结,面部丰满,身穿长披长裙到底,双手托盘,盘内放高足酒杯4个。后女仆发髻高束同前女仆稍有变化,长条脸,个头略高于前女仆,身穿长披长裙到底,一手提酒壶,一手呈护状。东壁∶"厨房侍宴图"(图一二)。上垂浅蓝垂褶平幔,右侧画面中有一张以墨线勾勒,填以灰黑彩台面的桌子。桌板下装有牙板。外露两条用墨线勾勒、填以黄彩的桌腿。桌子上面摆放两摞碗口朝下的斗笠碗。还有勺子两个,一个朝上摆放,一个朝下扣着,扣着的那个还饰有木式花纹。桌子旁站立一女仆。身穿长披长裙,发髻高束,唯一不同的是发外露耳,还带有椭圆形耳环。左侧用墨线勾勒出一灶台,圆形火口,筒形烟道。灶台上还绘有带盖蒸笼五节,蒸笼均有对称提手。

东南壁∶"妇人挑灯图"(图一三)。上垂浅蓝垂褶平幔。右侧用砖雕加彩绘的技法,下面设置一个砖雕灯柄,上面用褐红色勾出灯的火苗。一旁站一妇人,双手平举,右手持细条状物作挑灯状。

三、出土遗物

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棺床上第二尸骨腰间带板13块。第三尸骨头顶处出铜钗1件。头骨旁铜耳环1只。墓道口白釉瓷盏(残)1件。

(一)煤精石带等11块。素面,正面抛光较好,背面皆有凹槽,侧面有对穿小孔。其中桃形双鞋两块,长5.5厘米,宽4厘米。正方形排方8块,边长5.5厘米。铊尾1块,长7厘米,宽5.5厘米(图一四)。

(二)铜钗1件,呈"L"形,扁形钗首弯曲2.5厘米,有花纹。弯角处分叉为两根,圆形直径0.3厘米,长15厘米(图一五。

(三)铜耳环1件,一端粗一端细,弯转回折,近似椭圆形,如英文字母"q"之形状,长2.5厘米,宽1.5厘米(图一六)。

(四)白釉瓷盏(残),小翻沿,浅曲腹,挖足过肩。器内外施白釉,釉略泛黄。胎白细腻质坚。器内有涩圈。口径 18.8厘米,足径5.5厘米,高4厘米(图一七)。

四、结 语

(一)墓葬的年代

该墓在墓道和题记里发现的墨书"大定八年四月十八日记",应是墓穴营造或入葬时所记。大定年号在中国历史上仅金世宗完颜雍拥有,由此可以断定该墓年代为金大定八年,即公元 1168 年。

(二)意义

此墓葬对我们研究当时的民俗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从政治环境上看,大定八年(1168年)前后,金朝还处在设官定制的新旧交替时期。新旧文化的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在墓葬形制和风格上看还保留了传统的做法。穹隆顶、砖砌彩绘仿木结构建筑,应该为北宋典型的建筑特征。在墓室内雕砖砌的柱、枋、斗棋、檐瓦等,完全仿照现实的木结构建筑样式,全面反映了死者生前的房屋居室。特别是壁画中的两只黑猫比较少见,绘画者投入了极大的情感而精心设计,应该有某种特别的民俗意义。

《金史·志二十四·舆服下》记载∶"君子之服,以称德也,故德之备者其文备。古者王公及士庶民莫不各有一定之制,而不敢相逾者。"在金代严厉禁止女真人着汉族装束,违者杖八十,可以看出金代的服饰有明确的等级制度。规定平民窄袖、盘领带素巾。妇人服檐裙,对襟彩领,前齐地,后曳五寸余。在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后才更加明确了衣服通制。壁画中男女服饰,应是低级的汉族富绅人家中日常穿着,充分保留着过去北宋时期服饰的风格。

在墓道壁上题有"大定八年四月十八日","盂县同颖黄侯村"。可以看出,盂县路家村乡皇后村在宋代应为同颖黄侯村。明嘉靖版《盂县志·建置》载∶皇后村。清乾隆版《重修盂县志·建置》载∶黄侯村属招贤三都。招贤古曰桐颖。清光绪版《盂县志·建置》载∶黄侯村同属招贤三都,招贤古曰洞颖。三种志书均不统一。民国时期复更名为皇后村至今。

墓室壁画中的桌子、椅子、蒸笼、斗签碗、灯檠具有明显的汉族文化特征,充分保留了北宋墓室壁画的特点,布局结构合理,墓壁墓顶联系紧密,七面壁画画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充分反映了墓主生活中各种活动场景和美好的愿望。壁画采用了完全写实的风格,用笔精湛,,线条朴实,直接用墨线勾勒,填色柔和,温润淡雅。为本地区发现纪年最早的壁画墓。

墓中出土白釉瓷盘,成形采用轮制,可以清楚地看到镟坯痕。施釉薄而均匀,釉面无泪痕。釉为草木釉,釉泛黄。为典型盂县瓷窑坡窑的器物。这次出土为研究瓷窑坡窑烧造时间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