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晓明说历史】舂陵江水道漕运初探

原标题:【晓明说历史】舂陵江水道漕运初探

舂陵江浩浩荡荡流经过蓝山、嘉禾、新田、桂阳、常宁、耒阳、衡南等地,聚集了独特的山川秀美,也是湘南历史文化的发祥母亲河。

它的名字起源于一个动人的故事。据《汉书》记载:“长沙定王发,母唐姬,故程姬待者。景帝召程姬,程有所避,不愿进,而饰待者唐姬使夜,上醉,不知,以为程姬而幸之,遂有自;已觉非程姬,及生子,因名发(刘发)。以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立王(长沙定王),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刘发有13个儿子,最小一个名叫刘买。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为舂陵侯。这位侯爷体恤民间疾苦,为当地的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相传,他在一条江边体察民情,不幸淹死江里。 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他,将这条江取名为舂陵江。这便是这条母亲河名字的由来。

舂陵江上游飞仙段流域

舂陵江全长314公里,流经桂阳全境就有110公里。因此,桂阳县境内拥有舂陵江的河道最长, 流经舂陵江镇、浩塘镇、仁义镇、敖泉镇、樟市镇、洋市镇、雷坪镇、和平镇、桥市乡等九个乡镇,过胡溪桥、入常宁、耒阳等地,再至衡南茭源河口(舂陵江下游当地人称茭源河),汇入湘江。

自古以来,舂陵江流域为人类宜居之地,从源头到入湘江口, 有大小支流153条。但舂陵江的主要源头有三个: 一是钟水的源头,发源于蓝山县所城镇人形山的峡源村(并非是旧志说的南风坳)。 二是新田河的源头,发源于新田县金陵墟。 三是漼水(鸡水)的源头,发源于桂阳县白水瑶族乡子顶山的福隆村。新田河在舂陵江镇车溪村与漼水汇合,合称漼水。钟水向北流与西来的漼水在舂陵江镇理坪村形子山下的钟亭处汇合,形成了蜿蜒弯曲的舂陵江河道。

飞仙古垅渡口

有宽阔的河道,便有官船与商船通漕的运水路。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漕运就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及其他物质的一种专业运输。古代的漕运是以官府运输粮食和盐为主。唐、宋、元、明、清历代朝廷均重视漕运,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设立漕运司,主要负责漕运水道的运输的粮食以及其他物质归库入仓。

舂陵江飞仙古墟市(原称古垅墟)

舂陵江的漕运,始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舂陵江漕运水道开始通航,却与东汉桂阳郡太守周憬有关。据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周憬列传》记载:“周憬,字君光,徐州下邳人也(今江苏邳州)。少而敦笃,内行甚谨。举孝廉,拜尚书侍郎。延熹中为桂阳太守,以德化为治。郡界溱水入始兴溪,至曲江,通南海郡,商旅资以生给。舟下泷,经蓝豪(今蓝山)山间,水石险恶,装载重,舟移致沉坏。憬命吏开凿,镌石通流。今九泷十八滩,皆憬所开道也。”东汉延熹年间(158—166),汉恒帝派周憬任桂阳郡太守。周憬来到桂阳后,见舂陵江水道险恶,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头痛伤感,便命令桂阳郡中的官吏们招来大量石匠民工在舂陵江的江岸凿石开道,方便船只通航。这就是舂陵江漕运水道的由来。

作者与作家王桂松考察飞仙龙泉湾渡口

自古以来,舂陵江漕运水道就是沟通中原和岭南的重要水道。就湘南而言,大部分物资从这条水道来回通往。往上游达嘉禾、蓝山等县,往下直至衡阳、长沙。三国时期,赵云计取桂阳郡,在舂陵江下游的野鹿岭设关卡。东晋建武元年(317),陶侃郴西地置平阳县。野鹿岭设的关卡,古称“平阳戌”,意为“平阳边境的关卡”,主要是防卫与盘查过往的漕运通航的船只。唐大历二年(767),元结任道州(今道县)刺史时,创作了五首《欸乃曲》。这五首《欸乃曲》融入当地的船歌风格,在舂陵江至湘江一带广为传唱。 元结在《欸乃曲》之二这样描述道:“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唱桡欲过平阳戌,守吏相呼间姓名。”因此,桂阳县桥市乡镇内的平阳戌(今关口村一带)首次出现在唐诗中。

有人认为,平阳戌建在祁阳一带,这是错误的观点。湖南境内只有今桂阳县古称平阳县,而且称呼了一千多年,直到明洪武九年(1376)才停止,这就是重要的历史依据。

舂陵江柏家渡

舂陵江的漕运古籍上很早就有记载。《旧唐书》记载: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大饥,京师米价斗至一千,官厨无廉时之职,禁军之食。时,刘晏授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随即,刘晏上书宰相元载云:“潭、衡、桂(指桂阳监)必多积谷,关辅汲汲,只缘兵粮。漕引潇、湘、洞庭,万里几日,沦波卦席,西指长安。三秦之人,待此而饱;六军之众,待此而强。天子无侧席之忧,都人见泛舟之役;四方旅拒者可以破胆,三河流离者于滋诸命。”宰相元载采纳了刘晏的建议,并派刘晏主管朝廷的漕运工作。

作者考察飞仙岩口渡

桂阳县的南面,又称南阳峒,是古代湘南产谷的重要粮仓。唐大历四年(769),戴叔伦由刘晏推荐,任湖南道转运使,经常乘官船走舂陵江漕运水道。他写的《柳花歌送客往桂阳》一诗便是描述当时的场景:“沧浪渡头柳花发,继续因风飞不绝。摇烟拂水积翠间,缀雪含霜谁忍攀。夹岸纷纷送君去,鸣棹孤寻到何处?移家深入桂水源,种柳新成花更繁。定知别后消散尽,却忆今朝伤旅魂。” 在古代,舂陵江又称桂水。诗中的“桂水源”便指舂陵江的源头钟水。

广告时间

点击上图进入全国网上年货节桂阳专场

广告时间

安史之乱后,唐朝廷的粮食十分紧张,刘晏便派戴叔伦从桂阳监的南阳峒调粮解决京城长安的粮荒问题,沿舂陵江水道,进入湘江,最后运往京城长安。唐大历元年(766),刘长卿任湖南道转运使判官,常常辗转奔波于舂陵江水道上。因刘长卿曾被吴仲孺诬奏下狱,觉得怀才不遇,愁云密布,在舂陵江水道途中作《入桂渚次沙牛石穴》吟唱道: “枫林月生猿声苦,桂渚天寒桂花吐。此中无处不堪愁,江客相看泪如雨。”诗中的“桂渚”便是指舂陵江岸。

早在汉代,桂阳矿冶事业发达。《汉书·地理志》记载:“桂阳郡有金官。”到两晋时期,桂阳的银矿开采冶炼尤为兴盛。在唐代桂阳矿冶进入了高峰期,依托平阳县的矿产资源设立朝廷铸钱机构——桂阳监。身为转运使判官的刘长卿,对桂阳这处采铜冶银铸钱的重镇,不得不给以格外的关注,来往舂陵江航运水道是职责的需要。由此可见,古代舂陵江的漕运水道是繁忙的。

舂陵江何家渡

渡口是古代漕运水道的船只主要停靠点。 舂陵江漕运水道弯弯曲曲穿越桂阳境内,有110公里长。从上游至下游有钟亭渡、官田渡、黄土渡、古垅渡、柏家渡、岩口渡、史家渡、何家渡、上汾渡、斗下渡、舍人渡、乌石渡、瓦窑渡、长江渡、瑶溪渡、黄田渡、吉村渡、大滩渡、野鹿渡等二十余个主要渡口。以古垅渡、舍人渡、瓦窑渡、乌石渡、长江渡、大滩渡、野鹿滩最为有名。 古垅渡位于古垅墟(今飞仙墟的渡口)。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官府在古垅墟设有古龙驿铺,也是桂阳州西边水陆兼管的重要驿铺。 官府物资运输是从古垅渡口,入古垅驿铺仓库的。因此,古垅渡口是舂陵江上游重要的渡口。

舂陵江上汾渡

舍人渡是桂阳军唯一的官方渡口。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陈傅良任桂阳知军时,组织人力物力,修建这个渡口。后来,陈傅良升调京师,官居中书舍人。当时的桂阳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先贤,便将此处渡口称为“舍人渡”。因此,舍人渡在南宋时已是舂陵江一个水道漕运吞吐量较大的水陆转运的渡口。 南宋时期,桂阳军在舍人渡口旁设有常平仓,是湘南官府的主要粮库。 据清乾隆《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常平仓,城内仓,厫一所”。因此,舍人渡是历代官府的主要漕运渡口。

舂陵江舍人渡

乌石渡位于舍市墟。明清时期,乌石渡是一处重要的粮食转运站。渡口边建有社仓二间,平时贮谷五百八十二石。清同治元年(1862),乌石渡旁建有寨堡,有炮台六处,大炮两门。 可见,晚清时期,乌石渡是舂陵江中游漕运水道的重要渡口。

瓦窑渡位于舂陵江边的瓦窑墟(现存遗址),是舂陵江最古老的渡口。据清康熙《桂阳州志》记载:“瓦窑,州治北三十里”。可见,据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瓦窑地方仓厫一所,计六间,贮谷三千石。” 因此,瓦窑墟市地处桂阳州的中心位置,又是舂陵江下游的一个重要渡口。

另外,民间流传有“先有瓦窑,后有平阳”的说法。瓦窑墟又名瓦窑坪。1982年,桂阳县考古爱好者发现了瓦窑坪古窑址,便向郴州市文物部门汇报,由郴州市文物部门便组织文物考古人员对古窑址进行了挖掘。当时桂阳学者彭德馨先生就是主要参与者。

舂陵江瓦窑坪遗址

据彭德馨先生讲:“自汉代以来,这里是古代湘南区域水陆交会处,水路可抵湘衡,陆路有驿道,四通八达。西北通零陵、衡阳、东接郴州,南去两粤”。因此,舂陵江漕运水道船只来往如梭,人马聚集如云,成为古代南来北往的货物集散地,是湘南最古老的古墟市。瓦窑坪(瓦窑墟)也是古代湘南重要生产瓷器的地方。

据文物部门鉴定,瓦窑坪的古窑始烧五代时期,鼎盛于两宋,宋未即衰落。又据彭德馨先生考证,到了宋代时期,由于衡阳的渣江、醴陵等地青白瓷崛起,瓦窑坪的瓷业销售市场受到严重冲击,致使市场经营日渐萧条而断烧。瓦窑渡口在五代至宋代时期是沿舂陵江漕运水道运瓷器的重要渡口。瓦窑坪生产的瓷器从瓦窑渡口码头装船,沿舂陵江水道进入湘江,运往衡阳、湘潭、长沙、岳阳等地销售。由此可见, 瓦窑渡口始建于汉代,兴盛于唐宋,衰于明清,也是舂陵江漕运水道最古老的渡口。

长江渡口位于长江墟(原银河乡治地)江岸边,为秦氏族人所建。据长江墟《秦氏宗谱》记载:“秦氏太乙公南宋绍兴三年(1133)避金扰之乱,由江西泰和来湖南,择桂郡之北舂陵江畔之满竹塘定居。其生三子,长子季四郎见满竹塘旧宅狭隘不足发展,观形于不远处之仙岛竹园坊,地势开阔,堪容万马,父子相商,乃移居仙岛。”

长江墟位于舂陵江下游北岸,墟村合一,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因此,长江渡口是始建于明正德年间。长江墟有一条从常宁通桂阳的古道。 可见,明代的长江墟是十分繁华热闹的,南来北往的客商都要经长江渡口过渡。

作者同张日生、王桂松考察飞仙古垅渡口

大滩渡口位于舂陵江十八滩中大滩岸边(今大滩村一带)。大滩是舂陵江十八滩中最长的一段险滩。大滩村有廖、程、肖、黄、杨等姓氏的居民,他们的先祖皆以拉纤为生。据杨金桃老人回忆,大滩渡口旁曾建有规模较大的禹王庙。禹王庙分戏台、天井、后殿三部分,总占面积约600平方米。

据说,大滩的禹王庙建于清康熙年间,坐西朝东,十分弘伟。从禹王庙的大门进去,便是戏台。四根顶梁柱擎托着斗拱飞檐,离地两米高用横梁托住四根顶梁,木板铺面。前台后台用木板装隔左右两道门,左门为“出将”,右门为“入相”。左右天井两廊有雕栏小楼。戏台对面为禹王殿,中间隔天井,然后是台阶与厅堂,可供人站着或带凳子坐着看戏。船商看戏则品戏,纤夫观戏则乐戏。可惜的是禹王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建坝而毁,令人唏嘘不已。

舂陵江大滩段一景

从大滩渡口有两条古道,一条通往野鹿村,另一条通往桥市墟。明清至民国期间,官府皆设有收税的关卡。可见,大滩渡口是舂陵江下游的重要渡口。

野鹿渡口位于野鹿滩(今野鹿村)一带。野鹿滩是舂陵江十八滩的最后一道险滩。大板源、小白、竹水头、石笋、大富等五处唐宋银坑离野鹿滩比较近。野鹿驿站是桂阳北部的一个重要驿站,水陆兼用。野鹿驿站设有仓库和马棚,官府会派守重点守护。自唐宋以来,这五处银坑冶炼的银锭铜钱运至野鹿驿站仓库,再从野鹿渡口码头装船,沿水道运往衡阳漕运分司仓库再转运到朝廷。 野鹿渡口是舂陵江下游的主要渡口,因此舂陵江两岸的渡口见证了舂陵江漕运的繁华场景。

作者考察野鹿滩胡溪桥

作者在野鹿村采访九十一岁的杨金花老人

舂陵江水道交通不仅包括了官府的漕运,也包括了民间的商运。民间的商船主要来自各地有钱的商家。官府的漕运繁忙时,因官船不够,便会租用商家的船只,沿舂陵江水道运粮、盐、铁、银、铜等物质,运到衡阳漕运司仓库,再转运朝廷。

舂陵江上游的黄土村(张氏)、柏家村(陈氏)两个大村落便以民间商运而闻名湘南。明清时期,张、陈两姓族人均以操运商船为业,常年泛船于舂陵江至湘江的水道上。他们南上嘉禾,北下衡阳、长沙,最远的地方到江西的景德镇。据村中的老人讲,过去驾船去景德镇运瓷器一个来回要半年多。他们从嘉禾、桂阳带去铁器、陶器、大米,又从景德镇来到瓷器和其它货物。顺流是容易驾驶,而逆流向上却是要流多少血汗,或许献出生命啊!

民国时期,长年从事舂陵江水道商运的张隆汉老人(黄土村人)口述了先辈流传的《下长江船歌》:

观音滩、观音阁,上石窠、下石窠;

中庙、塘里鲤鱼多,箭石、脑崖快如梭。

欧公滩、点灯窝,书房脚下打个转;

等下大滩笑呵呵,不要笑,不要呵,门口还有两个乱石窠。

黄牛滩、樟木滩、牛角湾,到了白沙吃平安。

白沙开船阳加洲,衡头、烟田到烟洲;

雅江、黄石、独石、流水洲。

河口开船到月堡,新塘站、新塘埠、东阳渡、车江寺。

衡阳开船大石渡,樟木、七里问大浦。

萱洲、霞流站,宝米、雷家望衡山。

衡山开船到石湾,三樟圩、油麻田;

王十、挽洲、朱亭过,株洲、上湾对下湾。

转一个弯,猴子石,到湘潭。

湘潭开船文昌阁,腰子岩岩打酒喝;

吃了酒,问昭山,泥鳅湾湾,巴鸡滩;

转一个弯,猴子石,请问长沙弯不弯?长沙不弯一站到通关。

城陵、磊石、矶下水,好过横河到武昌。

这首《下长江船歌》描述了黄土村张氏先辈们下长沙到武昌的水道船程。同时,也反映了船夫们在水道航运驾驶商船的辛苦。

舂陵江瑶溪渡边的惜子炉

舂陵江水道漕运的船夫是辛苦的,但在舂陵江两岸拉纤的纤夫就更加辛苦。在古代,纤夫又称滩丁。至今,我们从田元恺的《滩丁歌》和吴鲸的《滩丁行》中的描述,便知晓拉纤的滩丁是多么的艰辛啊!

据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田元恺列传》记载:“田元恺,字莘臣,绥德州(今陕西绥德)人。清康熙时,任桂阳知州,以廉明著称。州境之内的钟水(今舂陵江)大滩,舟行艰难,需发丁(滩丁)夫(船夫)牵挽方能通过。百姓渡于苦役,田元恺深为同情,作《滩丁歌》以讽誎大吏。”《滩丁歌》云:

滟滪瞿塘称险阻,十八滩头足并武。

声涛澎湃吼虬龙,积石纵横眠怒虎。

逆挽扁舟如上天,顺流鼓枻迅于弩。

行人至此转心寒,歃血荒祠拜大禹。

峭崖未得五丁开,滩水潺潺自终古。

数椽茅屋倚危巅,硗瘠何曾有尺土。

男不耰锄女不缫,黄童白叟惟牵舻。

终年送尽客往来,购得余粮才入釜。

观风至此一泊帆,挥毫拟作滩丁谱。

吁嗟世路已如此,更念民生多疾苦。

谁为临摹入郑图,轻徭减赋始安睹。

吴鲸,字东湄,清乾隆乙卯科(1759年)举人。清嘉庆中醴陵训导,今桂阳县和平镇石城村人。 清嘉庆丙辰(1796年)的某天,东湄从醴陵回乡,见十八滩的滩丁拉纤艰苦,有感而发,便作《滩丁行》云:

滩丁身手带鱼腥,磐石作骨形鬇鬡。

欹帆侧施随人意,撇漩捎濆行最能。

日日江头牵百丈,艘子浮沉只在掌。

有力不愁上水船,无钱莫打下滩桨。

滩心船破泅儿喜,身作鱼鹰不畏死。

摩诃浮尸非男子,装囊捧出江头洗。

奇货可居藏沙底,剑入延津龙在水。

舂陵江黄田村一景

1936年,粤汉铁路、衡宜(衡阳至宜章)公路、郴桂公路相继通车。舂陵江发达的漕运水道慢慢失去了作用。1970年,欧阳海大坝完工蓄水,桂阳通往衡阳的水道交通被阻断。舂陵江汹险的十八滩已是沉没的泷滩,《滩丁歌》早已无人传唱,纤夫拉纤的场景只是勾起后人联想。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舂陵江水静静地流淌,千年的漕运历史也在无声无响地流淌。在静默中,我端祥这青山绿水,岁月的钟声犹在耳边响起。

舂陵江国家湿地公园一景

近年来,随着舂陵国家湿地公园在舂陵江中下游安家落户,将是桂阳百姓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舂陵江的漕运场景早已远去,我们期待着舂陵国家湿地公园新的涅磐,迈向灿烂的未来!

①人文舂陵(桂阳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②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

③《后汉书》

④清康熙《桂阳直隶州志》

⑤《旧唐书》

⑥《古郡流芳》(彭德馨著)

⑦《郡县之韵》(雷晓明著)

⑧《泗洲山考察笔记》(雷渊武著)

⑨《汉书》

⑩《三国志》

每周推荐桂阳好农货

天然绿色无污染

就到桂阳益农社

扫描拉你进福利群

猜你喜欢

END

文/图 | 雷晓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中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 |蓉小妹

一审:周丽娟 二审:罗艳梅 终审:肖 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