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拉丁语:id)是在无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它是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英语:libido)等。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或不愉快。它不忍受任何挫折,就像一个被溺爱的小孩子,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本我没有对错判断力,也有想自我破坏的欲望。
自我(拉丁语:Ego)大致上共通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自我用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如延迟享乐。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个人的生物欲望和社会规范之间相互协调折衷,所表现出来的“自我”。
超我(英语: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道德原则支配,想要完美,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同化。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而令自我左右为难。超我的形成发生在恋母情结的崩解时期,是一种对父亲形象的内化认同,由于小男孩无法成功地维持母亲成为其爱恋的客体,对父亲可能对其的阉割报复或惩罚产生阉割情结(castration anxiety),进而转为认同父亲。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它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启动防御机制,并称为心理防卫机制或自我防卫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
心理防卫机制(英语:Defence mechanism)是指我们无意识的心理机制去减少因不可接受或潜在有害的事物而来的焦虑。原始防御机制是指童年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可以说是原始防御机制的本质。在生理上,心理防卫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心理障碍。过分或错误的应用心理防卫机制也可能带来心理疾病。
- 防御机制往往是出于不自觉反应,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 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或称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 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完成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按行为性质分类
- 逃避性防卫机制:潜抑(repression),否定(denial),退化情感(regression) 以及维持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自我形象或者自我行为模式。
- 自骗性防卫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包括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仪式与抵消(ritual and undoing),隔离(isolation),理想化(idealization),分裂(dissociation),歪曲(distortion)。
- 攻击性防卫机制:转移(displacement),投射(projection)。
- 代替性防卫机制:幻想(fantasy),补偿(compensation)。
- 建设性防卫机制:认同(identification),升华(sublimation)。
按照心理成熟度分类
- 自恋心理防卫机制(一级防卫机制):包括否定、歪曲、投射,它是一个人在婴儿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机制。早期婴儿的心理状态,属于自恋的,即只照顾自己,只爱恋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加之婴儿的“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轻易地否定、抹杀或歪曲事实,所以这些心理机制即为自恋心理机制。一名成年人还运用“自恋机制”来进行自我心理防御,是很危险的。
- 不成熟心理防卫机制(二级防卫机制):此类机制出现于青春期,成年人中出现也是属于正常的。包括内向投射、退化、幻想等。
- 神经性心理防卫机制(三级防卫机制):这是儿童的“自我”机制进一步成熟,在儿童能逐渐分辨什么是自己的冲动、欲望,什么是实现的要求与规范之后,在处理内心挣扎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制。
- 成熟心理防卫机制(四级防卫机制):是指“自我”发展成熟之后才能表现的防御机制。其防御的方法不但比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处理现实的困难、满足自我的欲望与本能,也能为一般社会文化所接受。这种成熟的防卫机制包括压抑、升华、补偿、幽默等。
當我們遇到一些讓我們感到很焦慮的事情時,我們的自我會產生一個防衛機制,用來保護自我避免受傷。它可以:(一)、提供時間,讓我們能夠解決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問題。(二)、防衛機制使我們有實驗新角色的機會,因此可教導我們新的適應方式。(三)、可以使我們的行為更合乎理性。
但大部分的防衛機制也有下列的缺點:(一)、治標不治本,問題仍然存在。(二)、只是逃避與否認,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三)、較不切實際,無法發揮真正的自我功能。(四)、不能學習更成熟的行為。
一些常见的防御机制
- 否认(英语:Denial):指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它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意志薄弱而知识结构又单纯的人,常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否认机制。
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癌症病人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
- 歪曲(英语:Distortion)是一种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卫机制。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护其受挫的自尊心,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因歪曲作用而表现的精神病现象,以妄想或幻觉最为常见。妄想是将事实曲解,并且坚信不疑,如顽固地认为配偶对其不贞。幻觉乃是外界并无刺激,而由脑子里凭空感觉到的声音、影像或触觉等反应,它与现实脱节,严重歪曲了现实。
- 幻想(英语:Fantasy):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为无力实际处理问题,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困难,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以获得心理平衡,这也是思考上退行作用的表现。理想化作用对一个人的安全感有帮助,但会酿成虚幻的自尊,因为理想化作用带有浓厚的自我陶醉色彩。这种保护机制常被无力处理问题的人所用。理想化(Idealization)是幻想的表现之一,是指对另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或能力估计做过高的评价,以获得安全感的现象。
“灰姑娘”型幻想,即一位在现实社会里倍受欺凌的少女,坚信她有一天可以遇到诸如英俊王子式的人物,帮助她脱离困境。被人揍后,因为无力反抗,幻想痛打敌人以满足自己的报复心理。
- 转化,俗称歇斯底里,佛洛伊德学派认为转化(英语:Conversion)乃源自于防卫机制中,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故称之为转化症。今日认为是介于精神科与神经内科之间的疾病,现在称为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要考试以前肚子就感到莫名的剧痛。
- 麻醉作用(英语:Narcotization):指暂时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性格或某种感觉,以期避免情绪苦恼。与神经症性否认同义。它可能包括神游、癔症性转换反映、一种突然的毫无根据的优越感或漫不经心的态度,以及短期地否认自己的行为或感情。它也包括为了消除焦虑或苦恼而显得忙忙碌碌的行为、通过在舞台上表演来“安全”地表达本能欲望,以及为了麻木自己的不愉快感情而短暂地滥用某种药物或利用宗教的“欢乐”。
- 壓抑(repression):將恐懼、痛苦的想法與感覺不自覺地從意識中加以排除。压制/潜抑(英语:Suppression/Repression):
忘记痛苦往事,想不起來一年前被當掉科目老師名字
“压制”指当一个人产生痛苦情绪或经历心理创伤时,有意识的控制自己,避免心理上触及创伤。需要注意的是“压制”依旧存在于意识当中。人类透过控制自己,不去消耗能量思考,减少了痛苦的频率和强度,从而将影响最小化。
例如: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死于车祸,她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每当有人提及车祸,或者交通事故时,她都会迅速的转移话题(压制)。在网上或者报纸上看到相关信息的时候,她也会快速的掠过,当做没有看见。
“潜抑”指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下意识的将极度痛苦的经验或欲望潜抑到潜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性遗忘(不是否认事实),有时表现为口误笔误。但需要注意的是,抑制在潜意识中的这些欲望还是有可能会无意识的影响人类的行为。
例如: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份。当时她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去,“遗忘”了(潜抑)。可以说感情留在意识之中,而观念却被忽视了。这些潜意识中的情绪不知不觉地影响她的情绪,果然她每年十月份均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药物治疗也无效。
-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製造一個自己以及社會較能接受的理由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使它看來合乎邏輯。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理性的解释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变得可以接受。这是多种自我防卫机制中最常见的一种,用作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找借口。 面試沒通過,就說是自己不想要,沒盡力爭取。由于没有花时间温习,导致考试不合格,因此抱怨老师出的试卷太难而导致不合格。
- 投射(projection):把自己不希望的需求與特質歸諸於他人,認為別人才有那些那些特性。外向投射,是主观的将属于自身的一些不良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赋予到他人或他物身上,推卸责任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从而得到一种解脱。它包括严重的偏见、因为猜疑而拒绝与人亲热、对外界危险过分警觉。
有外遇的先生限制自己太太外出,怕紅杏出牆。一个学生平素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则认为别的同学学习也不努力,考试善于作弊,而且与自己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己想要说谎,但却声称或质疑别人想要说谎。在学校人缘不佳、表现不好者,认为他人也交不到朋友、成绩不好。犯罪后声称“这是社会的错!”、“都是教育害了我!”等等。
- 內化(introjection): 將他人的價值與道德標準擷取並吞併成為自己的。内向投射,与投射作用相反。指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的事物,而将它们变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由于摄入作用,有时候人们爱和恨的对象被象征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如当人们失去他们所喜爱的人时,常会模仿他们所失去人的特点,使这些人的举动或喜好在自己身上出现,以慰藉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相反,对外界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在极端情况下变成恨自己因而自杀。内投射也可能是自罪感的表现,他们常常模仿死者的一些性格特点来减轻对死者的内疚感。内投射或仿同的对象,常是所爱,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
受虐兒長久下來也認為暴力是解決的唯一方法;对勤奋用功的女同学产生情感却未能表达,暗地里开始比她更用功;看到人类残害动物,发现自己身为人类真是可耻而对自己感到憎恨,甚至有自残、自杀的行为。
- 認同(identification): 對於成功、有價值的事件、組織或個人的特質,使之與自己的觀念一致,以提昇自己的地位。是指一种无意识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以对方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以此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一般说来仿同的动机是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仿同也可以是儿童早年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未成熟的心理活动。
家境貧寒的某人以与某富豪见过一面为荣。
- 转移 (displacement):滿足動機的管道受到阻礙,乃轉換到另一較安全的目標上。发泄
被上司罵,不敢回嘴,回家後罵小孩
- 退化(regression):面臨非常強大的壓力時,會出現與年齡不相稱的早年階段行為。
遭遇搶劫後,變得很依賴、常哭泣、吸拇指
- 抵消(英语:Undoing):这是指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其心理上的不舒服的一种心理防卫术。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恶感、内疚感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丈夫在酒店玩得太晚,他也许会为妻子带回较贵重的礼物来抵消他的愧咎之情。一个小孩因为犯了过错,刻意在父母面前表现乖巧的样子。
-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將內心的衝動用相反的行為表現出來,來掩飾壓制內心的慾望。矫枉过正,指意识性的采取某种与潜意识所完全相反的看法和行动,因为真实意识表现出来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
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怀有敌意的继母,往往特别溺爱孩子,企图证明她没有敌视孩子。
“恨”自己真正喜欢的某人或某事物,或者“爱”自己所恨的竞争对手或所不喜爱的职务。一位內心軟弱的人,卻裝出冷漠強硬的姿態
- 補償(compensation):發展出一些積極的特質來掩飾弱點或彌補缺陷。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對自己外貌感到很自卑者努力健身。某女子因身体发育有缺陷而努力学习,以卓越成绩赢得别人的尊崇。自卑与超越。
- 昇華(sublimation):將性與攻擊衝動的能量轉向其他管道,是給被社會接納與讚賞的。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另辟蹊径用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本能性满足。这种行为一般对社会有利,从而会受到提倡和鼓励。
失戀後的憤怒與哀傷,轉向透過繪畫表達出。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在学校被人欺负,所以努力考进警校,以维护社会正义。
- 幽默(英语:Humour):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表现(如笑话)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防御机制使自己免于内心的纠结矛盾,焦虑痛苦,否认,转移发泄,压抑遗忘,合理化,转化,通过幻想解决问题,通过升华解决问题。否认问题,摆脱问题,虚假地解决问题,真正的解决问题。减少精神痛苦,防止自我受到过大伤害。防御是对精神问题的应对。不合理的防御是疾病,合理的防御是智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