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10天时间,
在了解冬奥会项目的同时,
你也了解冰雪运动的历史吗?
比如冰雪运动的起源地在哪里?
早期的滑雪主要用途是什么?
滑雪板用什么材质制作的?
……
今天,
我们就跟随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历史老师李春忠,
一起追溯中国古代传统冰雪运动的发展演进,探寻现代冰雪运动的传入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人类滑雪从新疆阿勒泰起源
我国冰雪运动史可以上溯到1万至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2005年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的墩德布拉克河谷东侧坡面巨石洞穴里发现了人类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进行滑雪狩猎活动的岩画。经考古专家认定,这是世界上最早反映滑雪场面的考古资料,年代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滑雪起源于新疆阿勒泰地区。
据《山海经》记录,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钉灵之国”中“其民从厀以下有毛,马蹄善走”,即冬季人们以手工制作的滑雪设备进行滑雪等各种活动。
阿勒泰地区发现的原始岩画
2015年,中国、挪威、瑞典、芬兰等18个国家的30余位专家,对该岩画进行分析、考证、鉴别,联名发表了《阿勒泰宣言》,确定了中国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的起源地”。从此,阿勒泰地区是世界滑雪的起源地得到国际公认。
隋唐时期:滑雪活动多用于狩猎行军
隋唐时期,雪上活动在文献中的记录更为清晰,滑雪活动多用于狩猎、行军等。唐代杜荀鹤的《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中的诗句“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就描写了雪中打猎的情景。
据《太平御览·兵部》记载,唐代“贞观中,苏定方率兵讨突厥。贺鲁大雪,平地二尺”,苏定方“勒兵凌雪,昼夜兼进,所经收其人众。”可见,苏定方平突厥的时候就是在大雪中进行的。
皮毛制和木质的滑雪板
这一时期对“滑雪板”的材质、形制、滑雪的技巧等有了详细的记载。《隋书》记载,大兴安岭“射猎为务,食肉衣皮”的室韦人,就因为“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唐朝《通典·边防》也记载隋唐时期的“拔悉弥”等古代民族“以木为马,雪上逐鹿”。可见,距今1300多年前,室韦人、拔悉弥人就已经掌握了相当于现在雪橇的滑雪技巧。
宋元时期:“腊雪煎茶”“塑雪狮”乃冬日乐事
宋元时期,由于人们的生活富足,便延伸出了以雪为主题的娱乐活动。
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卷六记载:“豪贵之家,如天降瑞雪,则开筵饮宴,塑雪狮,装雪山,以会亲朋,浅斟低唱,倚玉偎香,或乘骑出湖边,看湖山雪景,瑶林琼树,翠峰似玉,画亦不如。诗人才子,遇此景则以腊雪煎茶,吟诗咏曲,更唱迭和。”
腊雪煎茶
元人张国宾的《相国寺公孙合汗衫》杂剧以赏雪开端,唱到“时遇冬初,纷纷扬扬下着这一天大雪。小大哥在这看街楼上。安排果卓,请俺两口儿赏雪饮酒”;其中张员外一曲《混江龙》专门描述了雪景之美:“梨花落砌成银世界,柳絮飞妆就玉乾坤。”
宋元时期,在北方也已经出现了冰雪运输。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信安、沧景之间……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床。”
明清时期:努尔哈赤办起“史上首次冰上运动会”
明朝时期,冰雪运动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普遍开展。据金梁所辑《满洲老档秘录》记载:公元1625年(明熹宗天启五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浑河冰上亲自主持了跑冰鞋的比赛。这天清早,宫内福晋、妃嫔、朝廷贝勒及夫人们,穿着皇上赐的朝衣,戴上皮肩领和狐皮大帽,簇拥着努尔哈赤来到浑河冰场,观赏冰上竞技。第一个项目是冰球,然后又进行了花样滑冰表演。当时,冠军获赏银二十两,亚军十两,这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也是冰嬉运动的真正开端。
冰嬉运动图
根据刘若愚《酌中志》的记载,“凌床”又称为“拖床”是当时宫廷、民间都喜欢的冰上活动。不仅皇家子弟乘坐冰床往来于冰上,普通百姓也通过“拉拖床”谋生。
到了清代,冰嬉运动更为兴盛。清代冰嬉运动的主导是宫廷冰嬉,乾隆年间冰嬉运动达到顶峰。乾隆在《新正瀛台小宴御前藩王大臣及漠咱帕尔》一诗中写道“千群尚可冰嬉试”,描述了当时“冰嬉庆典”气势恢宏的盛大场面和千人竞相速滑的壮观景象。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幅《冰嬉图》,就是当时宫廷画家根据当时宫廷冰上运动绘制的,真实形象地记录了当年清宫冰上运动和皇帝观看比赛的场景。1745年,乾隆帝还亲自撰写了一篇1300余字的《御制冰嬉赋》,认为“冰嬉为国制所重”,其诗注称“国俗常有冰嬉之典”,可见冰嬉成为了清代的国俗。
“冰嬉”不仅是一种娱乐,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训练。据《大清会典》记载,皇上每年都会从驻京八旗官兵和内务府上的三旗官兵中挑选“善走冰”的好手入宫训练,还专门设“技勇冰鞋营”滑冰兵种。
在清代的民间还流行着“轱辘冰”的习俗,每当正月十六晚上,妇女们会三五成群,手执灯笼,嬉笑着来到旷野,横卧于冰雪之上,左右翻转滚动,口里不住地诵唱道:“轱辘冰轱辘冰,腰不痛腿不疼”,“轱辘轱辘冰,身上轻一轻。”接着,在冰上戏闹取乐,俗称为“脱晦气”。当时的冰上运动更加丰富多彩,有打冰嘎、滑冰车、溜冰等等。
中国近代:现代冰雪运动走进人民生活
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内忧外患的加剧,西方冰雪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的冰嬉运动等逐渐走向衰败。滑冰是伴随着西方军队、传道士、侨民一同进入中国最早的冰上运动。19世纪末,在天津英法租界出现了冰球运动。随后,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也传入中国。
20世纪初,速滑运动逐渐成为北方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冬季运动项目,尤其是在校学生。在当时的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南开大学、北洋大学和通州潞河中学、南开中学等大中学校在冬天都会开辟冰场供学生滑冰。
化妆溜冰大会
1926年1月,在北海公园的冰面上曾举行了一场有130余人参加的化妆溜冰竞赛大会;1932年12月,在黑龙江阿城市玉泉镇北山修建了中国境内第一座滑雪场,建有越野和高山滑雪线路及一座小型跳台;1938年在长春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个滑雪俱乐部,现代冰雪运动与中国传统的冰雪运动一道走进人民的生活。
中国冰雪运动的燃情时刻
1951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性滑雪表演大会在吉林省举办。
1953年,首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在哈尔滨举行。
1956年,中国成立全国冬季运动协会,并加入国际滑冰联盟及国际冰球联合会。
1959年,在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中,杨菊成以平第一名的成绩为中国获得1枚银牌。
1963年,在第57届男子速滑锦标赛中,罗致焕成为我国首位冬季项目世界冠军。
1968年,中国第一座人工制冷冰场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建成。
1980年,中国奥委会首次派出28名运动员参加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办的第13届冬奥会。
1988年,中国选手李琰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第15届冬季奥运会上获得短道速滑表演赛1000m金牌和500m、1500m铜牌,五星红旗首次在冬奥会赛场上升起。
2002年,在第19届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在500m、1000m比赛中获得两枚金牌,实现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2022年,北京成为世界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双奥之城”。
文字:李春忠(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策划:常悦
图片:网络
编辑:张广林
美编:刘志军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