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5个走心细节,《水门桥》看破防了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胖到笑
干饭不如看电影

时隔四个月,是续集同时也是大结局的《长津湖之水门桥》登陆春节档。

第七穿插连的故事在水门桥攻坚战中划下句点,2天破10亿的票房成绩也是以绝对优势领跑一众新片。

今天是影片上映的第三天,片中的很多情节和细节也已经引发讨论。

【2022春节档电影专题】的第六期,“细节控”小万就为大家整理出15个不可错过的细节,既是串联《长津湖》,也是勾连那段历史、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提示:本文涉及全面剧透,建议观影后阅读

兄弟部队默契配合

《水门桥》开头承接《长津湖》结尾,七连战士们在下碣隅里和兄弟部队合力攻打陆战一师所在的机场。

这也是系列两部曲中首次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之间默契协作、通力歼敌的大场面。

还记得《长津湖》开篇,余从戎跟炮营杠上了,双方火药味十足差点打起来。而在下碣隅里之战中,老杨(耿乐 饰)带领的炮营则成了掩护七连冲锋陷阵的重要火力保障,两个兄弟连队间配合默契,直插敌人基地要部。

还有一同执行炸桥任务的九连,由七连老连长谈子为带领。一炸水门桥失利,谈子为身负重伤仍坚持总结教训,部署下一步行动计划,最后失血过多牺牲,由千里带领余下的战士继续完成炸桥任务。

谈子为的牺牲是《水门桥》第一个泪点,战士们眼中“打不死的英雄”折戟水门桥,也呼应了当初他告诉万里的那句话——“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对雷公的纪念

《长津湖》塑造了一个粗中带细、如父如兄的老兵雷公,他也是整个七连的精神支柱。虽然死在了新兴里战场上,但七连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带着他的影子继续战斗。

《水门桥》中,万里的标志性装备护目镜就是雷公送给他的。在万里要和敌人拼命时雷公拦下了他,并教给他在战场上冷静比勇敢更重要——“一个找死的混蛋永远成不了英雄”。

三炸水门桥时,梅生开着装满炸弹的装甲车从山坡上冲向敌军,为千里炸桥最后一搏吸引火力,这也跟雷公在《长津湖》结尾中用卡车载着敌军信号弹转移焦点的英勇行为相呼应。

战利品的伏笔

面对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除了要依靠顽强的精神力量,还要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古老智慧。《水门桥》中很多细节都体现了这一点,也呼应了《长津湖》。

二炸水门桥一战,负责偷袭指挥部的余从戎和敌人短兵相接,不小心头部中枪,但靠之前缴获的美军头盔逃过一命。

如果余从戎就此牺牲,便没人能救下被埋在废墟中的千里,七连将折损两员大将。敌军的一顶小小的钢盔,成了挽救战局的一个支点。

还有在战士们之间传递的M1911手枪,新兴里会师后谈子为把缴获的M1911送给了千里,下碣隅里会师千里把手枪借给了炮营杨营长防身,还回来后又给了万里。

另外,平河多次使用的巴祖卡火箭筒也是谈子为送给他的。战利品的传递,不仅提振士气,也让战士与战士、部队与部队之间联系得更紧密。

平河的“秘密”

平河是七连神枪手,战斗力不输雷公、余从戎这些老兵。《长津湖》里对平河的着墨并不多,战友们起哄时平河也都只是淡淡地旁观着。

平河沉默寡言的缘由,在《水门桥》中有了更丰富的解释。二炸水门桥出征前,平河找到万里,终于吐露了一直憋闷在胸中的往事:当年淮海战役百里连长就是为了掩护平河撤退才壮烈牺牲的。

这一些情节在《长津湖》中有过铺垫,万里入伍后,平河就曾想把事情讲出来,但没能开口。

平河始终怀着对伍氏兄弟的歉意,直到决战之际才打开心结。而他的愧疚也得到了万里的谅解:“百里是我哥,你也是我哥,整个连都是我哥。”

水门桥久攻不下,联合国军坦克增援到来,千里偷袭指挥官的计划也失败了,即将暴露在坦克炮口之下。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平河带着炸药包直接冲进坦克车底,忍着被坦克履带碾得血肉模糊的剧痛。平河最终靠牺牲自己炸毁了重型坦克,也救了千里一命,报了当年百里的救命之恩。

水漂少年

“老子就是一门炮!”

战火中万里的怒吼,不仅呼应了长津湖里照顾他的炮排排长雷公,也点出了万里的一项天赋——神投手。

《长津湖》中万里虽然第一次投手雷空爆了,但是第二次扔出两发手雷就直接命中敌军碉堡,进步之神速让千里、余从戎等主力都佩服。

《水门桥》中万里更是发挥特长,为炸桥小队的战斗赢得了不少先机。

万里的第一场戏就是在河边打水漂,这里已经有了暗示。万里的最后一场戏同样也是在家乡的河边打水漂,石头掠过水面,打水漂的人却泪流满面,心境已完全不同。

“千万里”兄弟默契

万里的成长是长津湖战斗故事主线之外的一条重要暗线。从上下两部中“千万里”兄弟携手战斗的对比,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出短短两个月中,万里从一个普通少年到战士的蜕变。

万里参军后首次和敌军短兵相接,哥哥战友都被敌人钳制陷入劣势,打破僵持的担子落到了新兵万里肩上。这时的万里端着枪哆哆嗦嗦瞄不准,千里把匕首递到万里手中也不敢刺,差点害得歼敌小队被反杀。

在敌军手榴弹扔到眼前时,万里本能地躲开自保,来不及考虑战友和哥哥。最后还是千里用敌军的肉体扑在手榴弹上才使战友们逃过一劫。

经历了一连串炮火的洗礼,《水门桥》中的万里明显在战斗中更加沉着历练。偷袭桥上指挥部时,千万里兄弟默契配合擒住了指挥官,并又一次使出人肉掩体的奇招阻挡了手榴弹的威力。

梅生女儿的照片

梅生是长津湖两部曲中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不仅是战士,还是丈夫、父亲。

在开着装甲车冲下高地时,梅生把女儿的照片紧紧咬在嘴里,带着对妻女的思念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民族大义面前,对小家的牵挂并没有被弱化,“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女儿的照片就是承载这种家国大义的载体。

和战友们聊天时梅生总把女儿挂在嘴上;七连首次遭遇敌军空袭,抢救物资,梅生在厚厚一沓军功章和女儿的照片中毫不犹豫选了照片;支援兄弟部队一仗后在废墟中找出只剩一半的照片,一边流泪一边对着照片说“爸爸不好”。

《水门桥》中闪回了梅生妻子将女儿照片塞到梅生手里的场景,更诠释出了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铁汉柔情。

称呼的变化

二炸水门桥出征前,万里对千里行了一个标准军礼,高喊“连长”,俨然已褪去了刚入伍时的稚气。

而千里却完全放下了首长的威严,摩挲着万里的肩膀,以“哥”的身份嘱咐着弟弟:“以前不让你乱跑是怕你惹事,今天你想怎么跑,你自己定”。

在《长津湖》中,年少懵懂的万里参军本就是出于对哥哥的崇拜,报效国家的情怀反而在其次。刚入伍被老兵起哄,万里还会告状“哥,他们欺负我”;第一次交战,万里不服从命令脱离大部队去找千里,也只“因为你是我哥”。

对千里来说,弟弟突然离家参军为他带来了更重的责任,只有以严厉的军纪要求他,才是对万里最好的保护,所以才会一次次坚持让万里称呼自己连长。

从“哥”到“连长”,万里把对哥哥的依赖升华成了对首长的敬重和对战友的信赖;从“连长”到“哥”, 弟弟的成长也让千里放下了担忧,由衷地流露出最真实的兄弟情。

伍氏三兄弟的传承

《长津湖》的故事开始于千里带着百里的骨灰探亲,《水门桥》的故事结束于万里带着千里的骨灰归乡,两兄弟的命运形成了一个轮回。

《长津湖》中千里曾讲过大哥在弥留之际求手足兄弟“帮帮他”的事,万里也请求能跟随千里一起冲锋,就算阵亡了也有兄弟在身边帮帮自己。

《水门桥》中上演了兄弟生死决别的场面,千里在万里怀中咽下最后一口气,两人在风雪中紧紧依靠在一起。

千里之死还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设定:心有余悸的美军用喷火器补刀千里的遗体,冻僵的万里和哥哥燃烧的遗体一同滚下山崖,却因为火焰的高温意外捡回一条命。阴差阳错中,牺牲了的哥哥再一次庇佑了弟弟。

红围巾

影片结尾,飘扬在水门桥边的红围巾不仅引着张营长救下了落单的万里,更是电影中一道精妙的画龙点睛之笔。

七连出征前一位送行的女战士将红围巾抛到了万里的手里,遇袭撤退时万里想带上这条围巾却因为“给敌机当靶子”被千里喝止,后来还是万里在七连的第一个朋友张小山混乱中把围巾带了出来。

这条围巾在第一部中承载着万里的少年意气——对朋友、对女孩子、对家乡外的世界。

被珍视的红围巾最终留在了冰天雪地的荒野中,也是万里彻底和曾经那个稚嫩的少年告别,从此背负着身后伤亡战友的嘱托,远方祖国人民的期盼重新出发。

七连建制的传承

千里把刚入伍的弟弟托付给老雷时叮嘱:“教他怎么活下去”,最后在全体战友的保护下,七连也只有万里活了下来。

《水门桥》最后集结点兵时,万里的那句“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让无数观众落泪。司令员同意了万里保留七连建制的请求,把之前答应颁给七连的锦旗给了万里。

长津湖两部曲中的七连和《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士兵突击》中讲到钢七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是三名战士九死一生归来才保留下了番号,许三多正是钢七连第4956个兵,第七穿插连即是钢七连的前身。

此外,《士兵突击》中钢七连在大裁军中被撤掉了番号,全连只剩许三多一人,这个结局也和万里有许多相似之处。

《长津湖》系列的编剧兰晓龙也正是《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等剧的编剧,这些作品共同打造出了一个属于中国军人的“钢七连宇宙”。

宋时轮司令的鞠躬

张涵予饰演的宋时轮司令员在影片结尾对着长津湖敬礼的片段取材于真实历史瞬间——

1952年9月抗美援朝战争接近尾声,第9兵团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

这个事件也给电影创作者带来了不小启发,《水门桥》中七连战士们对着祖国的方向行军礼的一场戏,就是李晨、韩东君以及徐克导演在片场临时加的。

片尾曲致敬冰雕连烈士

由孙楠献声的电影主题曲《天地我来过》的歌词里,有一段是“坚守这阵地和荣誉/挥洒这热血不放弃/苍天之下冰雪之上/高傲地耸立”。

这其实是改编自著名的冰雕连烈士宋阿毛的绝笔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长津湖》中,就连敌人美军陆战一师,也对撤离途中遇到冰雕连肃然起敬——“面对有如此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战胜他们。”

时代背景的伏笔

《长津湖》中花了非常多的篇幅刻画七连出征长津湖时的大背景,从联合国军的调度,到中国领导人的决策,为观众更细致地科普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前因后果。

《水门桥》中则更多聚焦于几次炸桥行动的细节上,但也穿插了一些对高层领导决策的描写。

比如麦克阿瑟在联合国军败退之时提出使用原子弹,以逼退志愿军的计划,被杜鲁门总统否决后,激进的麦克阿瑟甚至公开反对杜鲁门,最终他在1951年被白宫撤职。

差点使用的原子弹、麦克阿瑟与杜鲁门的分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再去深入了解。

徐克风格

不同于《长津湖》的三位导演分工协作,《水门桥》90%以上戏份由镜头思维强、熟悉特效的徐克导演完成。

徐克虽然是香港导演,但是对主旋律题材一点都不陌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萌生了把《林海雪原》搬上大银幕的想法,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也成为了主旋律大片潮流的引领之作。

《水门桥》中的漫天风雪是《智取威虎山》的升级版,七连战士的集体战斗也实现了对杨子荣孤胆英雄的一次超越。

总之,虎年春节,细节满满的《水门桥》值得每一位观众走进电影院感受。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