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杀狼机器”猞猁,为何能让狼群闻风而逃?狼真的打不过猞猁吗?

在我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活着四种猫科动物,东北虎、和远东豹在这个区域已经消失了,豹猫也因为林区灭鼠活动而日渐罕见。

第四种是长的像猫却比猫大很多的动物,生存状况远比该区域其他猫科动物表现的要好,这就是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大野猫”的猞猁。

关于猞猁的传闻有很多,有人说猞猁是“杀狼机器”,将狼群杀的断子绝孙,那么体型相对灰狼较小,并且独来独往的猞猁,是如何做到让狼群闻风丧胆的?猞猁究竟是不是狼的天敌?狼群真的打不过猞猁吗?下面我们就聊一聊这些与猞猁有关的传闻,究竟有几分真假!

1、先简单了解一下猞猁:

猞猁其实是猞猁属下所有动物的统称,猞猁属下一共有四种动物,分别是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短尾猫和欧亚猞猁。

其中与狼有交集且有能力猎杀狼的只有欧亚猞猁,因为西班牙猞猁主要生活在欧洲西南部,那里没有狼;而加拿大猞猁和短尾猫不具备与狼一较高下的能力,狼甚至是它们的天敌。

因此本文主要介绍欧亚猞猁的相关情况,而且欧亚猞猁与狼群之间的斗争,是有相关研究与记录的。白俄罗斯曾对纳利博基森林里的猞猁与狼之间的关系,做了长达二十年的观察与记录,后面我们会专门提到这项记录结果。

猞猁长的跟猫很像,但比猫要大的多,猞猁的体长在130公分左右,尾巴较短,还不到25公分,体重大约30公斤。它们以一身柔软的黑褐色毛和耳端上竖立的笔毛著称,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猞猁不仅长的像猫,在战斗技巧方面也与猫类似,猞猁非常灵活,生性机敏,听觉非常发达,能够听到数十米外老鼠活动的声音。它们擅长爬树和跳跃,能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不仅能捕食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还可以伏击鸟类。

猞猁还非常聪明,为了节省体力,它们喜欢沿着其他动物在雪地里踩出的足迹行走。冬天捕食猎物吃不完的话,猞猁还懂得将剩下的食物埋在积雪下藏起来,等饥饿时再挖出来吃。

猞猁属于伏击型猎手,善于埋伏在猎物经常出现的地方,借助倒树木根、大石头或者大树等做掩体,等猎物靠近时,猞猁会发起突然袭击,出其不意的将猎物扑杀。

正是因为以上的这些特点,猞猁一般只在森林里生活,很少在密林以外活动,它们一旦遇到危险,就会马上爬到树上躲避。

猞猁是喜寒动物,基本上属于北温带寒冷地区的产物,即使在北纬30度以南有分布,也是栖息在寒冷的高山地带,它们是分布得最北的猫科动物。

在自然界中,老虎、豹子、熊和狼等大型食肉动物都是猞猁的天敌,但是最可怕的是人类为了捕获狍子、野猪等而设下的陷阱,这些陷阱经常误捕珍稀动物,其中就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感到疑惑,不是说猞猁将狼群杀到断子绝孙吗,怎么狼还是猞猁的天敌呢?我们继续看下面的内容。

2、为什么猞猁被称为“杀狼机器”,能让狼群闻风丧胆?

1997年时,白俄罗斯的动物学家们做了一项与猞猁有关的研究,从1997年到2017年,动物学家们对纳利博基森林里的猞猁与狼之间的长期斗争,进行了长达20年的观察和记录。

最终的记录结果显示,狼半年以内幼崽的存活率与猞猁分布密度呈反向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猞猁分布密度越大,狼幼崽的存活率就越低,具体数据如下:

在1999年到2011年之间,纳利博基森林里的猞猁分布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0.45只,此时幼狼在半岁以内的存活率为70%;

2012年到2015年的时候,猞猁的分布密度提高到了每平方千米1.5只左右,而狼幼崽的存活率下降到了37%;

到了2016年至2017年间,猞猁分布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2~5只的时候,狼幼崽的存活率仅有4%,用断子绝孙来形容都不为过!

在这二十年时间里,动物学家们不仅记录了猞猁猎杀狼幼崽的情况,还观察到至少16起猞猁主动猎杀狼的事件,被猎杀的狼当中甚至包括了5只成年狼!为了实现繁衍后代的目的,纳利博基森林的狼曾采取了三种策略来应对猞猁对狼幼崽的猎杀。

狼家族先是对狼窝进行改良,但还是逃脱不了猞猁的偷袭;接着又把幼崽安放到森林之外,结果又有新的问题导致幼崽死亡;直到最后狼群之间互相合作,始终保持幼崽身旁有成年狼保护,才最终摆脱了狼幼崽无法存活的困境。

所以猞猁“杀狼机器”的名号就是从此而来的,猞猁专门猎杀狼幼崽,以减少狼的种群数量。猞猁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猞猁与狼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

如果两个物种生活在同一个区域,生态位又高度重叠,就是说它们的食物基本一致,那么这两个物种就会形成竞争关系。猞猁与狼就是这种关系,它们一有机会便猎杀对方,以减少栖息地食物的竞争对手。

猞猁专杀狼幼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猞猁打不过狼群,即便是成年孤狼,以猞猁的体型也很难把狼猎杀。既然如此,狼为什么会怕猞猁,甚至远离猞猁生活的区域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猞猁专门猎杀狼幼崽,这让狼群无法正常繁衍后代。猞猁擅长隐蔽,而且很有耐心,它们能在同一个地方蛰伏几天而不动,一旦狼爸狼妈离开幼崽去打猎,猞猁就会偷偷猎杀狼幼崽。

因此很多时候,狼如果闻到了猞猁存在的气味,一般会远离该区域,狼躲避猞猁其实是为了保护幼崽。

其次,在密林之中,狼群奈何不了猞猁。就个体而言,一只猞猁是很难猎杀成年狼的,除非几只猞猁遇到落单的孤狼,才敢于主动上前偷袭。

如果狼以群体的方式出现,猞猁无论如何都不敢与狼发生正面冲突,但是在密林之中,猞猁具备爬树的能力,一旦猞猁爬到树上,狼群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以说,猞猁“杀狼机器”的称号是因为猎杀狼幼崽而获得的,而狼闻风而逃也是为了保护狼幼崽,而且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猞猁生活的密林之中。

3、狼群真的打不过猞猁吗?

最后我们要为狼群正名,因为在猞猁面前,狼群并非不堪一击,而且一旦狼群在空旷之地发现猞猁,很可能会主动上前猎杀,也就是说狼并非打不过猞猁。

狼的体长在1.5米左右,体型比猞猁要大一些,狼的耐力也很强,能够以8公里的时速长途跋涉几十公里,也能够以60公里的时速发起短距离冲击,狼群尤其擅长团队协作来攻击猎物,一旦猞猁落入狼群的攻击范围,是很难跑掉的。

正是因为如此,猞猁几乎不会离开森林,它们需要大树和乱木作为障碍物和掩体,削弱狼群的作战实力,才敢偷偷猎杀狼幼崽或者怀孕的母狼。

所以说,狼群并非打不过猞猁,而是猞猁从不离开森林,狼群在密林之中无法发挥作战优势,奈何不了爬树的猞猁而已。

4、结束语

猞猁“杀狼机器”的称号并非空穴来风,在密林之中,猞猁一旦找到狼幼崽,会毫不留情的将其猎杀。而狼群为了保护幼崽,无奈之下作出了远离猞猁生活的区域,于是便有了狼群害怕猞猁之说。

事实上,狼也是猞猁的天敌之一,狼的存在对猞猁也是很大的威胁,一旦狼群遇到猞猁,会毫不犹豫的上前猎杀,以狼的体型和作战能力,根本不需要忌惮猞猁。

所以猞猁杀狼只是发生在特定区域的特定环境下,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食肉动物,狼相比猞猁具备的优势会更大,战斗能力也更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