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素材 | 《长津湖水门桥》精选素材:金句+热门时评+观后感

原标题:素材 | 《长津湖水门桥》精选素材:金句+热门时评+观后感

2022春节档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已破26亿,稳居春节档票房冠军。

该片为《长津湖》续集,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战士们又接到了更艰巨的任务的故事。

战争场面宏大多角度细节直击人心,台词更是令人破防。小编整理了电影中的热血台词、精选时评及观后感。

背景普及

长津湖,朝鲜第二大人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是一座被群山围绕的湖泊。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关键一战,而水门桥则是重中之重。

水门桥,一座全长只有8.8米的桥,是唯一一条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这座桥一旦断掉,位于长津湖地区的敌军都将面临被合围、被围歼的危险,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典台词

1.那是我们的边界,祖国的方向。

—— 伍千里

2.哪一场仗不难打,越难打,就更要打

—— 伍千里

3.无论他们怎么修桥,只要修一次,我们就炸一次。

—— 伍千里

4.新中国万岁

—— 七连战士

5.只要桥在,我们的任务就在。

—— 伍千里

6.打赢这场仗,为了军人的荣耀。

—— 谈子为

7.希望下一代能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

——平河

8.老子就是一枚炮!

——伍千里

9.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

——伍万里

精选时评

《长津湖之水门桥》

家国同构的故事里,英雄不朽

作者:王彦 来源:文汇报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直接聚焦“三炸水门桥”,讲述一群普通战士如何建构起自己与祖国之间的精神链接,如何舍生忘死地投入一场“立国之战”。

开进风雪的那趟列车,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57人。影片尾声,伍万里报数,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问他有什么心愿,年轻人请求保留七连建制。江边打水漂的孩子经历残酷战争,终于成长为一支军队的坚强战士。而影院里,早已一片泪水滂沱。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虎年,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如今又是虎年,人们重温这段峥嵘历史。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承接上篇,故事不再介绍宏观决策,直接聚焦“三炸水门桥”。它讲述的,就是一群普通战士如何建构起自己与祖国之间的精神链接,如何舍生忘死地投入一场“立国之战”。人、集体、国家,是大银幕上的焦点。

上映三天,该片票房破15亿元,观影人次超2700万,已刷新了十余项市场纪录。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说:“影片里这些令敌人战栗的‘冬天的狮子’,正是在冰与火中,在革命与建设中走过95年的人民军队的英雄群像。”网友留言:“我们,永远记得他们。”

还原一场机械部队与钢铁意志的战斗

影片开场,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丢盔弃甲。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见大势已去,下令南撤前往兴南港。水门桥在两座山体之间,下面万丈深渊。对美军的机械化部队而言,这座唯一能通行车辆的桥,就是他们后撤路上的生死之桥。桥断,则美军陆战一师会被消灭在这片土地上。

历史是残酷的。上映第二天,片方发布一则英雄原型特辑,镜头对准98岁高龄的志愿军老兵郭荣熙。爷爷是70多年前那场战斗的亲历者:“炸三次,第一次是我炸的。”时任9兵团20军60师司令部作训科参谋,他更无法忘记当年的军力差距,“美国人是机械化部队,我们是土枪部队”。

《长津湖之水门桥》还原了真实的残酷,故事里的七连和九连,就是在外无增援补给、内无重器火力的困境中,以钢铁意志去抗击钢铁的装备。伍千里说:“只要桥在,我们的任务就没有完成。”谈子为说:“哪一场仗不难打?越难,就越要打!”他们前赴后继,带领打不垮、拖不烂的队伍,一次次深入敌阵,与美军展开殊死相搏,哪怕交付生命。

导演徐克懂得通过镜头营造压迫感。那接近于山顶的水门桥立于万仞之上,在仰拍的镜头下,更给人一种无可战胜之感。敌军占据优势地形,拥有重机枪、迫击炮、火箭炮、喷火器等重武器。我们的志愿军一出现,子弹、炮弹就倾泻而下。冰天雪地里,战斗一打响,志愿军就被置身于熊熊烈焰中。一方面是零下40℃天寒地冻的战场环境,令人触目惊心的伤亡率,使长津湖战役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役之一;另一方面,战火带来了极度的酷烈,燃烧弹、火焰喷射器的烈焰吞噬着人的身体,炮火将血肉之躯瞬间撕裂,英雄与坦克在爆炸中同归于尽……冰与火交织,极寒和极热同时出现,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了冲击力,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取胜之艰难、战争之残忍、英雄之无畏。

借“人”的细节,写透了何谓“家与国”

冰天雪地里,哪儿都是冷的,唯独人的心是炽热的。炮营杨营长与七连兄弟有些争执,可真的打起仗了,哪怕受伤也要拼尽全力拉开炮栓,给步兵连炮火支援;手雷抛来,战友抢先一步用身体覆盖了爆炸的手雷,护住了其他人;他们中还有人主动引开美军战机的火力,即便心里清楚,这是一趟赴死的战斗,但义无反顾,直至在燃烧弹里化作灰烬……

志愿军的战友情为什么如此炽烈?《长津湖之水门桥》用一个个关于“人”的细节,道出缘由。这些细节不仅出现在战场上,如谈子为给千里的手枪、雷公的防风镜、平河的巴祖卡,更渗透在文戏里。七连完成了一次激烈的战斗后,与已经开始炸桥的九连汇合。他们在清点牺牲的战士姓名,梁有田、傅丰收、向春耕……他们甚至没有在影片中露过脸,只是留下了名字。但从这名字,谁都能看出来,这三名战士出身农家。1950年,最安土重迁的农民,万里赴戎机。因为在很久以前,他们很多人连地都没有,可是在党和国家分给他们田地后,他们的家就不再是小家,而是新中国这样一个大家。就像上篇《长津湖》伍千里对父母说的,国家给分了地一样,许许多多战士从宁静的江南水乡踏上一路向北的列车,他们心里,卫国如同保家。家与国,在中国人的身上,就是情感共同体。

平河在战斗前执意要向伍万里说明其兄长伍百里曾为保护他而牺牲的事,伍万里回答他,“你也是我哥”。接着,他对剩下的战士逐一说了这句话。万里把所有战友都喊作“哥”,可轮到伍千里喊他,他的反应却是敬礼叫“连长”。“哥”与“连长”对照,这一幕,个体与集体、家与国,在浓郁的情感中融为一体。

影片里还有一个画面拍得壮美。恶战在即,阳光从山坳间透过,七连战士望着光的方向说,那里就是家。一群年轻的英雄向祖国敬礼:“新中国万岁!”走出影院,有观众写道:70多年来,从“最可爱的人”到我们,新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长津湖之水门桥》

没有战无不胜的英雄,只有大义凛然的普通人

作者:龚金平 来源:上观新闻

相较于《长津湖》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来铺垫前奏,《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的节奏安排更为合理,影片开场30分钟左右就确立了核心戏剧冲突:七连要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仅凭落后的战斗装备,完成似乎不可能完成的炸桥任务。观众关心的是,影片如何在障碍的设置上体现新意,怎样在人物克服障碍的方式上,彰显出志愿军战士超凡的信心、智慧、勇气和毅力。

作为一部表现兵团作战的电影,群像式的人物设置是不二选择,但如何在主线的发展中兼顾众多人物之间的互动,如何在人物刻画未必足够深入立体的背景下,在情节中嵌入不动声色但又感人至深的细节,保证文戏与武戏相得益彰,场面与情感融为一体,这是《水门桥》必然要面对的“艺术攻坚战”。

影片迎难而上,既让观众在身临其境的观影状态中,完成对战争场景的逼真想象和沉浸式体验,重温历史的残酷与壮烈,回望先辈的拼搏与牺牲,感念英烈的豪迈与悲壮,同时又能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中,通过戏剧冲突的不断聚焦,最终只凝视战争巨幕上的一隅,并巧妙地从中透视志愿军的精神面貌和战斗意志,甚至揭示决定战争胜负手的核心因素。这使观众在应接不暇的战斗场面中,不仅感受了视听的震撼,还迎接了内心的震颤与情感的冲击,甚至产生了思想上的升华。

情节设置的用心与细节的力量

影片善于通过色彩与体感的反差,在一片冰天雪地的苍茫与辽阔中,让美军的汽油燃烧弹和火焰枪的烈焰,成为热气灼人的焚烧场面,而志愿军战士就要在如此暴虐的环境中淬火成钢。白色的雪,黑色的焦土,志愿军浅黄色的军服,鲜红的血,还有金黄色的朝阳,在影片中交织成多样的色彩谱系,并在不同颜色中传递不同的情绪内涵与象征意蕴。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香烟”,成为一个含义丰富的意象。伍千里遇到炮营杨营长时,很自然地从他嘴里取下烟,吸了几口之后,又将烟还给杨营长。这个看似随意但又鲜活灵动的细节,凸显了战友之间朴素又深挚的情谊,也是在血与火并置的战场上,志愿军不同军种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并肩战斗的生动写照。

在下碣隅里的战斗结束之后,面对七连巨大的伤亡,伍千里心情沉重,在雪地垒起一个小雪丘,插上一支烟作为祭奠。谈子为牺牲时,伍千里强忍悲伤,从谈子为嘴里取下烟,在手里将它捻碎。这三个有关“烟”的细节,承载了尽在不言中的兄弟情,也书写了反映战争残酷的悲情、面对战友牺牲的悲痛与继续战斗的决心,这无疑是极为含蓄但又极富情绪感染力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战争片中,主要人物的牺牲是观众必然要面对的阵痛时刻。某些人物的死亡不仅是一种情节结局,还融入了特定的主题含义和象征意义,不仅能够通过煽情的方式将观众的情绪提升到高位,还能通过这种伤痛时刻激起观众的情感认同和思想感触。

谈子为在伍万里面前毫无征兆地倒下,让伍万里更加深切地意识到,战场上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永垂不朽。尤其是对几位主要人物的牺牲,影片更是大力渲染:平河为了炸毁美军坦克而勇往直前的无畏,余从戎因为能引开敌人火力的欣慰,梅生怀着对女儿的牵挂与对妻子眷恋的决绝,伍千里面对众敌环伺的豪迈……正是这些场景,为我们描绘出志愿军战士义无反顾的战斗决心,他们对于完成任务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更看到了每个牺牲者背后的宽广胸襟与高贵人格。

人物成长的隐喻意义

影片最为感人的文戏,自然是伍万里的成长历程。伍万里从带点莽撞和叛逆的少年,在战场上逐渐变得成熟稳重。更重要的是,伍万里对于战斗的目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不再执着于杀敌的数量,而是执念于每个战友都能活着回去。

在不断的战斗中,面对一次次战友死亡的悲情时刻,伍万里并没有失去反思与成长的能力。他看到美军伤兵因痛苦和寒冷而发抖时,会用自己身上的被子为对方送去一点关爱和温暖。这是影片非常重要的道德立场,它希望观众看到,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他们为和平而战,为祖国而战,他们内心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围绕伍万里的成长,影片设置了几个颇有象征意味的细节。在最后的决战之前,伍千里郑重地把鱼鹰哨挂在伍万里的脖子上,梅生则把手表给了伍万里。此刻,伍万里无疑是“幸福”的,他得到了七连连长和指导员最珍贵的礼物。此后,只要伍万里在战斗,曾经用过这个鱼鹰哨的人就会激励他一往无前;只要伍万里还活着,那块表就会提醒他,在时间的流逝中,有些人、有些精神会以另一种方式活在我们心中。更令人无语凝噎的是,伍千里牺牲之后,伍万里依偎在他身边被冻僵了,美军用火焰枪喷射时,将伍千里烧成火球,而这火球刚好融化了伍万里身上的坚冰,暖和了他的身体。这是伍千里“发挥余热”,温暖“子一代”的生命,鼓励他们继续战斗生动而悲壮的隐喻。

在一部战斗场景占了很大比例的影片中,我们仍然看到了感人的人物形象,看到了人物之间的深情互动,看到了最年轻的战士在如父如兄的战友保护、帮助、指引、点化、鼓励之下,成为一名钢铁英雄,这是影片在剧情设置和人物刻画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也是影片在主题表达上更富层次的积极尝试。

当第九兵团在火车站集结时,各连汇报伤亡人数,伍万里孤零零地一人站在一旁,大声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时,任是铁血男儿,也不由潸然。这时的伍万里是孤独的,也是豪壮的,他身上凝结了无数英灵的期盼与嘱托,见证了无数英烈的功勋与风范。

主线设置的艺术得失

影片为了体现场景的丰富性与视野的开阔性,同时也为了勾勒抗美援朝战争的复杂格局与背后的政治角力,展现了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在面对部队撤退时的不同考量与决策。这些场景固然可以表现麦克阿瑟的狂妄、暴躁与刚愎,以及杜鲁门总统作为政客的老谋深算,却也分散了观众对于情节主线的关注。

观众对《水门桥》的期待视野,应该接近于南斯拉夫的电影《桥》(1969)。《桥》放弃史诗性的追求,聚焦于游击队员如何炸毁德国人重兵守卫的大桥。观众能在这个过程中领略情节的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也能感动于游击队员的大智大勇、前仆后继。比较而言,如果《水门桥》不是心怀过高的叙事野心,过分追求宏大叙事的壮阔,砍掉这些孱弱而突兀的支线,将情节重心放在如何炸桥上面,情节的凝聚力和观赏性会有质的提高。

虽然,影片在展现志愿军奋不顾身地炸毁水门桥时,突出了志愿军战术的变化与调整,但整体而言对于战斗思路的介绍不够细致。例如伍千里部署四个小分队分头行动时,各分队的战斗目标交代得不清晰,各分队之间的配合与呼应不明显,导致观众的观影体验缺少那种密不透风的紧张感,以及完全进入剧情之后的焦灼与压迫感。

影片中出现了几次志愿军战士凝望太阳升起的情景,在影片整体性的冷峻色调中,这是难得的暖色调场景。相对于美军不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志愿军战士对战斗目标有着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保证了他们高昂的战斗热情与战斗主动性,鼓励他们克服种种艰难困苦。从这个意义上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是精神的胜利。

观后感

1、《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的制作水准、情感宣发、人物刻画均比《长津湖》有明显提升,该片对于今时今日的中国人民,意义重大。

一、感恩先烈:热爱祖国,缅怀先烈

祖国和人民今日的富有、强盛、自由、太平是每一位先烈用意志、用生命换来的。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中,当看到美国军人喝着热咖啡、听着音乐、开着飞机、坦克,扔着炸弹、燃烧弹与满脸冻疮、饮食冰雪、啃着冻土豆、拿着步枪,身着单衣在寒风暴雪中艰难行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作战时,我已热泪盈眶。如今的和平与富有,是这些“最可爱的人”克服万难,牺牲性命,殊死搏斗,拼出来的。我中华儿女当永生牢记“最可爱的人”,当用勤奋、节俭、爱国、创新的习惯和精神报效祖国,纪念先烈。

二、执行力:军令如山、兵贵神速

长津湖之战近乎全歼美军北极熊团后,中国志愿军将帅看到了全歼美国陆战一师的希望,即刻锁定美军唯一退路水门桥,立即下令,第七穿插连(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增援正在执行炸桥任务的九连。

此时的七连已是人困马乏,部队减员严重,正待休整。接到命令后,七连长伍千里、指导员梅生,深知军令如山、兵贵神速,迅速带领全连战士前往水门桥增援,最终拼杀至全连仅剩一人。

七连战士、不怕苦、不抱怨、不气馁、不放弃,这正是:

面对困难无惧色,

面对敌人敢拼杀,

面对炮火向前冲,

面对死亡无退缩。

不完成任务绝不罢休,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会认真贯彻命令,认真执行任务。这样的团队,这样的执行力,定能无往不胜。值得当前的人们学习和铭记。拼尽全力,正如孔子所讲:“尽人事、听天命”。

三、坚持和信仰——舍生取义,身先士卒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中,七连战士在极度严寒中选择咬牙坚持。七连战士在完成炸桥任务后,发现美军迅速修复水门桥,七连战士选择重回战场,坚持战斗。

平河,发现无法爆破后,他抱起炸药包,钻进坦克下面,用生命引爆炸药包,打掉敌人的重武器,并利用敌人的重武器威力,炸桥。

余从戎,发现美军飞机袭击剩余炸桥的志愿军战士,他选择舍生取义,利用身处位置的特殊性,主动曝光自己,用生命吸引飞机的注意力,并被多枚燃烧弹覆盖,葬身火海、葬身疆场,他的牺牲,最终为第三次炸桥保留了有生力量。

梅生,为争取炸桥时间和吸引美军注意力,毅然决然的驾驶着缴获的装甲车,驶向美军的腹地,迎着炮火、迎着弹药,最终在前进的路上,在追逐胜利的道路上,在回忆妻女幸福生活的瞬间,壮烈牺牲。为伍千里的成功炸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伍千里,在营长牺牲后,果断承担起指挥部队的重任,多次布置战术、然战斗变幻莫测,他及时调整策略和战术。在兵力所剩无几之时,他主动承担起炸桥的任务,巧妙运用袭扰、转移注意力、一击致命等策略,用生命完成最后的任务。

平河、 余从戎、梅生、伍千里等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自杀式进攻的方式,一次又一次进攻,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源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家人的亲情。

四、章法——以弱胜强、智取变化

水门桥是美军陆战一师唯一的退路,所以其防御可谓重兵把守,武器本就先进的美军,自然不惜血本也要投入重武器。志愿军长途跋涉,兵少简装,又刚刚经历围歼北极熊团的长津湖之战,伤亡严重。

此战可谓以弱胜强、以智取器、以勇胜惰的战斗。

志愿军第七穿插连和九连的战士们,目标明确:

目标制定——活捉指挥官——炸桥;

侦查——锁定指挥部、狙击手、弹药库、兵力配置;

主攻——管道进入——安放炸药——巴祖卡致命一击;

助攻——外围佯攻、定点清除。

志愿军观察仔细、分功明确,从实战效果讲,可谓很棒,尤其是误杀了指挥官后,迅速做出调整,改为直接炸桥。可谓章法鲜明,可以根据现场变化做出调整。此为智胜也。

最后一次炸桥时,用万里的口哨频繁袭扰美军,使其烦躁不安;用梅生驾车一骑绝尘,直冲美军腹地,使其注意力转移;用其余全部力量,佯攻冲锋,使其全军抵抗,将全部精力投入此处;用伍千里的胆魄和身手,直插目的地,使其一击致命。此为我志愿军智勇双全也!

五、配合:分工合作、目标一致

配合协同是《长津湖之水门桥》中非常精彩的设置,个人英雄主义是无法打胜仗的,每次炸桥,从战术到执行,处处透露着团队与团队、个人与个人的配合与协同。等待着同伴的信号、等待为数不多的机会。

尤其,当伍千里对伍万里说道:“随你飞、随你跑,也要有配合。”让我感触很多,过往在很多影视剧中,过于刻画个人英雄主义,缺少这方面的用心。

常胜之师必唇齿相依,互为依靠。如今的生活中,我们应求同存异,互帮互助,互为后背。

六、传承——七连建制、兄弟情谊

当战争结束,部队清点人数,各连排均损失惨重,但听到伍万里说,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时,让人人泪目。

当宋时轮司令授旗后,询问伍万里的愿望时,万里眼含热泪,不由说出:“请保留七连编制,重建连队”。我想这是全连157人共同的愿望,也是借由万里传达的兄弟情谊。

七连血脉传承,志愿军精神传承,民族胜利决心的传承,《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便是第七穿插连的延续。历史终将过去,但从未遗忘。

七、结语:

《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两部电影,用恢宏的战争场景、国内顶级的导演、演员,倾情演绎了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钢铁般的意志、坚如磐石的共产主义信仰、对祖国的忠诚和对家乡的思念、智勇双全的战斗策略等等。

观影后,不得不承认,当时我们与美军之间武器装备的差距,虽然我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我们用命打仗,美军用装备打仗。如今我辈当奋进、奋斗,重视科技、重视强军,未来的战争不能让让子弟兵拿命拼武器了,要用科技国防、科技保卫家园。

传承文化、传承精神、传承血脉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诗篇,将永远流传。这也是《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两部电影所起到的意义和价值。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跟党走。为祖国强大做贡献,为人民幸福做事实。

感谢创作团队,让我们珍爱生活,保卫和平、保卫家园。

我们热爱和平,但不惧怕战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最后附上《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之歌。

《钢七连之歌》

一声霹雳一把剑,

一群猛虎钢七连。

钢铁的意志钢铁的汉,

铁血卫国保家园。

杀声吓破敌人胆,

百战百胜美名传。

攻必克,守必坚,

踏敌尸骨唱凯旋。

2、《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干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

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

关注视频号 #作文网#

2022中高考写作素材等你来

👇👇👇

end

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原出处。作文网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

点击 " 阅读原文 "添加作文网官方微信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