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寻根石屏袁嘉谷故居——崔峻

原标题:寻根石屏袁嘉谷故居——崔峻

顽石骑行”关注公众号精彩内容

2022年春节,与“顽石骑行”骑回故乡石屏,回到了母亲小时候居住过的袁家老宅,仰望先祖袁嘉谷画像,感慨万千。

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生于云南石屏,21岁到昆明应试,22岁应科试,23岁应优贡试,又应乡试,因常列榜首,被学友尊为“课(考试)王”。31岁再次应试,榜发,取在二甲第六十二名,入翰林院,授职编修。

1903年,清政府进行了历史上惟一一次废除科举后的“经济(经世济民)特科”考试,袁嘉谷由尚书魏光焘保荐应试,他将自己平生所学、平日思考的结论,铺陈为文,写了一篇《<周礼>农商政各有专官论》。全文5千余字,见解精辟,文理流畅,又是一手王欧合流的好字,深得考官赏识,在全国应试的306人中,得一等第一名,是为“经济特元”,榜发下来,俗谓中了状元。

经济特科的考试与一般科举考试不同,它不以八股见长,而是以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方策为主,更注重学以致用。特科考试,整个清朝只有过三次,此次应考的还有已经获得状元身份的人,所以经济特元的地位,高于普通的状元。清代先后开博学鸿词二次、经济特科一次,因此袁嘉谷被赞为“国朝第三人”、民间称袁嘉谷为“独一无二的状元”。

消息传回来,官民奔走相告, 时任云贵总督魏光焘手书“大魁天下”一匾高悬于昆明拓东路上的“聚奎楼”上。袁嘉谷亦自京寄回对联刻悬阁上。从此,老百姓管此楼叫作“状元楼”。

高中状元后,袁嘉谷任翰林院编修,领导教育改革。1904年奉旨前往日本考察学政一年,其间支持云南留日学生所办“云南同乡编译局”杂志,足迹遍及东京、札幌、江户、足尾等地,更潜心到早稻田大学、宏文学院等处了解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巨大变化进步。1905年回国后,先后任编译局局长、廷试外国学生襄校官、宪政馆咨议官、实录馆纂修官、国史馆协修、国史功臣馆纂修、武英殿协修、清奏议纂修等职。负责编写中西要籍,中小学教科书、大学参考书,我国至今中小学有统编教材,当始于此。

1909年,袁嘉谷调任浙江提学使,不久又兼布政使,兴办教育、整理文献典籍。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灭亡。作为浙江布政使兼提学使的袁嘉谷在疾风暴雨面前,已自觉时代巨变,一个安静的文人,对政治风暴显然力不从心,于是回到家乡云南,题诗曰:尚有余生可读书,读残风雨岁将除。梅花报道纯消息,香在诗人旧草庐。

1921年,袁嘉谷任云南省立图书馆馆长;1922年,云南第一所大学私立东陆大学(即今云南大学前身)成立,次年应聘担任国文教授。袁嘉谷本属重金聘请对象,但他得知大学经费颇紧,坚辞不受聘金,反捐款千元作为办学资金。直到8年之后(1931年),东陆大学由私立改为省立,他才开始领薪。袁嘉谷博学,且平易近人,在东陆大学声誉甚高。他每周讲两节国文课,教室设在至公堂,每节课总是座无虚席,除该校学生和一些教师外,还有不少校外人士慕名而至。袁嘉谷任教十余年,培养了数百人,其中不少人成就甚高,如李士厚、李乔、浦光宗、张希鲁等。

回乡这几十年,他还致力于著书立说,主要著作有:《卧雪堂文集》、《卧雪堂诗集》、《卧雪堂联语》《卧雪堂日记》等等,主纂《石屏县志》(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县志之一),参与编纂《清史稿》、《云南通志》、《云南大事记》、《滇诗丛录》、《滇文丛录》等书籍。状元公的书法颇有名气,被编入《中国书法大辞典》,早年学欧阳询,后学王羲之、米芾、颜真卿、褚遂良,自创一体,人称“袁家书”。笔峰坚韧、古朴敦厚、飘逸俊雅。求其书者近至云南,远至日本,络绎不绝。如今,昆明的翠湖、大观楼、西山、黑龙潭、安宁温泉等名胜风景区,都留有袁嘉谷的书法墨迹。

安宁温泉摩崖石刻上的状元公的墨宝。

晚年,他结庐翠湖,自辟一园,名“树园”,堆土为山,名“金钟山”,盖一小亭,名“课经亭”,又种些花草菜蔬以赏心悦目。

2017年9月10日教师节,昆明昙华寺公园袁嘉谷纪念园落成,当年是袁嘉谷诞辰145周年的日子,距状元公辞世已经80周年。

袁氏一门百余人从全国各地赶来,缅怀先人。这个家族,在状元公的光环照耀下、家风熏陶下,走出了许多教授、专家、医生、学者,子嗣遍布世界各地,在各自的领域里各有所成。

复印于上海图书馆的失散家谱(袁嘉谷编撰)。

2020年重修的家谱。

故居前院。

袁嘉谷兄弟七人自幼读书,袁家早年就有藏书上千册,此为后院书房。

云南最有名的普洱茶品牌乾利贞号由袁嘉谷家族经营,1887年12月,状元公的父亲袁德洋去世。理葬完毕,老夫人徐氏将七子一女召集在一起,命老大袁嘉乐治家;老三袁嘉猷、老四袁嘉言经商;老二袁嘉谟、老五袁嘉谷、老七袁嘉璧、老八袁嘉端读书求仕。当时的业务是省货、广货、茶叶、棉花,这其实相当于今天的百货和茶叶。

状元公的母亲:徐氏。

徐太夫人寿辰,五世同堂。

在故乡石屏,“状元故居”紫气笼罩,往来鸿儒络绎不绝,俨然滇南第一名宅。

上排堂屋墙壁正中挂着袁嘉谷任浙江提学史时的半身巨照。

故居走廊上悬挂的“袁家书”。

雨中故园。

从旧社会跨越到新社会的云南状元公无疑是爱国的。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南京相继失守。袁嘉谷忧愤成疾,卧床不起,随即召集子女,说:“人知爱国爱家必以学问经验立其根本,处心积虑者久矣。我则人民知识犹浅,不暇自顾,以大国自豪。人侵我,我不备,战事起,人民涂炭,吾不忍见之矣。”病中起草《责倭寇》一文,未脱稿,竟于1937年12月23日与世长辞,终年66岁。

状元公的一生,留过洋(日本)、做过地方大员(浙江布政使),当过教授(云南大学)。从古代状元做到近代教授,古今仅此一人。与同履历的云南士人相比,袁嘉谷的后世声望,更多来自于科举成就,而非“经世济用”的丰功伟绩。他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士人,一生谨言慎行,绝不出格,慎独安守,兢兢业业,顺应时势。对一个性格恬淡的传统士人而言,孓立案牍前著书立说,无疑是最明智之选。这一点,作为袁氏后人的我尤其感佩。

附:

2022年《 春节建水行! 》

2022年《 春节石屏行!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