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二十四节气之春

二十四节气

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为岁首,意味着万物起始、一切更生,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除夕落雪,初四立春,唐代张九龄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一诗中描述的“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的意境,和盘锦2022年春节里的时节气象有几分相称。

雨水

雨水这一天,不管下不下雨都充满着诗情画意。雨水这一节气名称,也留有农耕文化的深刻烙印。暖湿空气和冷空气两相胶着下,造就了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早春感受,以及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贵如油”的春雨。

雨水有三候: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其中一候十分有趣:捕鱼的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

雨水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民谚有“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说法。这十分符合盘锦的自然——雨水时节,辽河水奔涌起来,破冰入海,而成群的候鸟也在奔赴北方湿地家园的路上了,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惊蛰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是气温回升最快的时节,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惊蛰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每年此时,盘锦的街路、公园里桃花盛开,灼灼其华,酿成了春天里最美的一盅酒,让人沉醉。

春分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天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时间均为6点。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夏至、冬至等节气都有丰富的民间习俗,称得上是重要的民俗节日。春分的节日内涵也很丰富,有吃春菜、竖鸡蛋等习俗。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而在咱们盘锦,户外挖野菜的活动更是老少咸宜,市场上头茬野菜销售也十分紧俏。

清明

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主要习俗有禁火、扫墓、踏青、蹴鞠、插柳等。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三候为“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驽;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可谓“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

谷雨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谷雨后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在北方,谷雨是“终霜”的象征,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同时降水明显增加。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谷雨本就取自“雨生百谷“之意,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民间在谷雨节气有摘谷雨茶、走谷雨、吃春、赏花等习俗。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来源:辽河晚报

整理:文明盘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