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书海灯塔】贺新春,节日民俗有讲究

原标题:【书海灯塔】贺新春,节日民俗有讲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节假期已过,在忙碌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南朝诗人萧子云在《介雅》一诗中写道:“四气新元旦,万寿又今朝。”经历了四季的轮回,万物始新,让我们一起回顾节日的欢乐气氛,感受节日中的北京民俗文化。

正月初一子时之后,是迎神接祖的时刻。人们相信,这个时候不但诸神下界,连自己家的祖先之灵,也都会来家中享受。祭祀祖先具有纪念亡人,慎终追远的意义,是十分隆重的礼仪。

如果是大族,有供奉祖先神主的祠堂,已成年者会合族前往,在祖先的神主前行礼。没有祠堂的人家可以在家中祭祖,一般在上房(北屋)正间举行。留有神主的家庭要请出神主,有的人家还要悬挂起祖宗的“影像”。

旗人过年(首都博物馆藏)

清入关后,满洲人设立八旗,所以称之为旗人。旗人过年和汉族有所不同。新春过年,他们同样有祭灶、拜年、除夕不睡等习俗,但从此图来看,旗人过年没有包饺子、烧香、请财神等活动。

大年初一吃饺子,这是北京以及北方数省的风俗,早在明代就有了。《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条中云:“正月初一五更起……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已年之吉。”

“扁食”“煮饽饽”就是饺子,是老北京话。“水点心”“水饺”似乎都是南方的叫法。将钱币包在饺子馅里同其他饺子混煮,谁能吃到这个饺子,就表示新年吉利,一年有福气,这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妙峰山走会图(首都博物馆藏)

庙会是依托寺庙祠观而设立的集会。明清两代时,北京过年期间的庙会很多。除了东岳庙、白塔寺、白云观这类以祀神祈福为主的庙会外,还有如大钟寺、曹公观一类以娱乐为主的庙会。无论去哪种类型的庙会,人们总称为“逛庙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庙会已经停办,有些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庙会为北京市民春节休假提供了游乐的场所,丰富了人们的春节生活。

(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老北京传统节日文化》一书)

书名:老北京传统节日文化

作者:北京民俗博物馆/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索书号:K892.1 /49

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流通部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张帆

审核:孙莹

文旅海淀

纵观创新之城,品味人文海淀!

欢迎关注“文旅海淀”!

想知道哪儿好玩?哪儿好吃?哪儿能打发无聊时光?想了解各类文化活动信息,图书馆攻略、美术馆实拍、新书推荐、最新的演出信息?关注“文旅海淀”,轻松智享诗和远方!

“文旅海淀”微博请点击:

https://weibo.com/haidianlvyou

微信号 : hdggwh

投稿邮箱:hdggwh2015@sina.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