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美国率先打响对俄舆论战

原标题:美国率先打响对俄舆论战

■丁戈隆东

近期,国际上最受关注的两件大事,当属北京冬奥会和乌克兰危机。北京冬奥会传递“团结、友谊、进步”,乌克兰危机则指向“冲突、阴谋、战争”,这“一喜一忧”反映了国际关系的复杂现状,增加了全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乌克兰危机是否会引发战争,舆论沸沸扬扬,真相却是扑朔迷离。

据美国政治新闻媒体Politico2月11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在与欧洲盟友的视频会议中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日期是2月16日。在差不多相同时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先是表示,俄罗斯可能在2月20日前“入侵”乌克兰;后在接受CNN采访时又表示,“我们无法完全预测哪一天,但我们正处于入侵随时开始的时刻,俄罗斯随时可能在乌克兰开始大规模军事行动”。

除了预测“入侵”日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动作不断——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科威特、荷兰、沙特、西班牙、瑞典、黎巴嫩、芬兰、塞尔维亚等国呼吁在乌克兰的本国民众立即撤离,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180吨弹药,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宣布停止飞往乌克兰基辅的航班,七国集团准备集体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和金融制裁……与此同时,美俄总统通电话“无突破”,法俄总统通电话“无进展”,解决乌克兰危机“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德国、法国、俄罗斯和乌克兰)“无果而终”,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举行“联盟决心-2022”联合军演,俄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举行军演……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仿佛已经箭在弦上,全世界都在等待扣动扳机的那一刻。

然而,“入侵”的证据呢?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柯比表示:“我无法证实这些报道,这些报道来自不同的信源,而不仅限于内部情报。现在的事实是,超过10万俄军正持续部署到俄乌两国边境处。”克里姆林宫发表声明称,美国关于“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的警告已经达到了“荒谬”的程度。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以“闻所未闻”来回应。而处于风暴眼的乌克兰,同样不明所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如果任何人掌握俄罗斯从2月16日开始入侵乌克兰的补充信息,请提供给我们”。在“入侵”问题上,即便是美国的欧洲盟友,也与其意见相左,它们对“2月16日”这一情报“有不同的解读”。目前来看,所谓的“入侵”更多是美方单方面说法。

不管最后战争与否,美国已经率先打响舆论战。正如扎哈罗娃所说,美国和英国现在所做的就是战争宣传活动,“在没有使乌克兰彻底崩溃之前,那些策划者不会罢休”。美国一边发动舆论战,一边又表示“不会派遣军队进入乌克兰对俄实施军事行动”。如此煽动乌克兰周边紧张局势,目的可能有二:一是站在国际道德制高点上,迫使俄罗斯让步,即便最后发生战争也要承担“入侵”责任;二是故意制造紧张局势,借此团结欧洲盟友,增加军事存在,甚至为北约继续东扩寻找借口。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日前就宣称,在乌克兰局势不断升级之际,将继续加强北约东翼安全。

乌克兰危机的症结,其实是北约东扩。但在有关北约扩张、北约在乌克兰领土部署突击部队及北约回到1997年前的状态等重点问题上,俄方没有收到美国和北约的任何实质性答复。俄罗斯方面认为,这是“对俄方诉求的不尊重”。在涉及俄罗斯核心利益问题上,美国和北约希望俄罗斯单方面作出让步,这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俄罗斯外交部抨击美国擅长“疑邻盗斧”,总以莫须有的罪名栽赃其他国家,从而合理化自己的非法霸权行径。在这方面,美国是有前科的——2003年2月,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讲话中污蔑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战争后的调查结论却是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时候,国际政治就是这样复杂,霸权主义就是这样蛮横。

这一次是不是故技重施,尚不可知,但2月16日“入侵”乌克兰之说很难成立:一是俄乌矛盾还没有到必然一战的地步,仍然存在政治解决的空间;二是战争讲究出其不意,如果按照“公开消息”作战,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决策极不明智;三是俄罗斯是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的支持者,不可能在冬奥期间主动发起战争。

眼下,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各方保持理性,不做刺激局势紧张、炒作渲染危机的事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