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会吴文艺】皇甫讷助伍子胥过昭关

原标题:【会吴文艺】皇甫讷助伍子胥过昭关

关注“古韵柘皋”,传递“正能量”

峏山脚下春耕忙 舒立 摄

在柘皋镇南峏山北侧的朱家山洼背后,有一个山洼叫皇家洼。旧日,群众在那里翻犁时,常发现地表深处有一些古砖瓦砾,为东周时期的遗址。

峏山五爪岗美丽乡村 柳迎春摄

相传春秋时,有位叫皇甫讷的隐士,就住在峏山北侧的这片山坳里,以种药为生。后曾因舍命救助春秋名将伍员(子胥)过昭关,而天下传名。因皇甫纳在此幽居,故名皇家洼。后来,有黄姓迁此居住,而讹为黄家洼。

皇甫讷隐居之地——峏山一隅 方华摄

中国明代著名文学家、曾写过古代名著《三言二拍》中“三言”的冯梦龙,在其讲史类话本《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中有这样一段:“东皋公曰:‘吾友复姓皇甫,名纳,从此(昭关)西南七十里龙洞山(今称峏山)居住。此人身长九尺,眉广八寸,仿佛与足下相似。教他假扮作足下,足下却扮作仆者。倘吾友被执,纷论间,足下便可抢过昭关’。”

柘皋河穿峏山村而过 柳迎春 摄

春秋末期,楚平王听信谗言,设计杀害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伍子胥匆匆逃离,被楚兵一路追杀。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今含山县北),欲出含山昭关到吴国。

从这里出了昭关,便是大河,径直通吴国的水路了。然而,此关被右司马远越领兵把守,将伍子胥画图悬赏,盘查严紧,很难过关。

伍子胥隐藏在昭关之西的东黄山山林中,正愁无计策,忽有一老父携杖而来,径入林中,见伍子胥,奇其貌,乃前揖之,问:“君是伍员大夫吗?”伍子胥大骇:“何以如此问?”老父说:“吾乃东皋公也,自少以医术游于列国,今年老,隐居在此山。数日前,这里一位将军有小恙,邀我诊看,见关上悬有伍子胥形貌,与君正相似,是以问之。你不必惊慌,若相信我,请挪步寒舍,且做打算。”伍子胥知其非常人,于是随东皋公而行。

行不远,至一山中茅庄,东皋公引伍子胥进入草堂,复引至堂后西偏,进一小小笆门,过一竹园,园后有土屋三间,其门如窦,低头而入,内设床几,左右开小窗透光。

东皋公对伍子胥说:“此处虽住一年半载,亦无人知觉,但昭关设守甚严,公子如何可过,必思一万全之策,方可无虞。”

伍子胥跪谢:“先生何计能脱我难,日后必当重报。”

东皋公说:“此处荒僻无人,公子且放心留住,容我寻思一策,送你过关。”

此后,东皋公每日以酒食款待,一住七日,并不言过关之事。

伍子胥实在熬不住了,急切地对东皋公说:“我有大仇要报,度日如年,这几天耽搁在此,就好象死去一样,先生可想出什么法子呢?”

东皋公答:“我已经为你们筹划了可行的计策,只是要等一个人来才行。”

伍子胥狐疑不决,至晚,寝不能寐。他想告别东皋公而去,又担心过不了关,反而惹祸;若是不走,不知还要等多久?如此翻来覆去,其身心如在芒刺之中,卧而复起,绕屋而转,不觉捱到天亮。

东皋公一见,大笑道“你的头发白了,我的计策更成了。”

伍子胥照镜一看,自己竟然在一夜间急白了头发,如此,东皋公怎不悲我愁急,反言计策成功了呢?

东皋公言道:“几日前,我已派人请我的朋友橐皋龙洞山的皇甫讷来,他跟你长得非常像,我想让他与你换位,以蒙混过关。你今天头发白了,不用化妆,别人也认不出你来,就更容易过关了”。

改编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的连环画《过昭关》

当日,皇甫讷如期到达。东皋公把皇甫讷扮成伍子胥模样,一同前往昭关。守关官兵看见神色慌张的皇甫讷,以为是伍子胥,一拥而上要将其缉拿。而伍子胥因须发皆白,模样大变,无人认出,趁着哄乱过了昭关。待官兵抓住皇甫讷,仔细一盘查辨认,才发现抓错人了。

后来,投奔到吴国的伍了胥得吴王阖闾重用,率兵伐楚,攻破楚都,报仇雪恨。得胜还吴之途,伍子胥备足金帛前往东皋公家,已是人去屋空。再遣人寻到橐皋皇家洼,但见荒烟蔓草,败瓦颓墙,皇甫讷也已渺然无踪矣。伍子胥长叹:施恩不望报,东皋公与皇甫讷亦人杰矣。

皇甫讷与乡友东皋公协助伍子胥过昭关,以多种文字和形式传颂至今,其中京剧传统剧目《文昭关》,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

京剧《文昭关》剧照(图片取自网络)

古韵柘皋

文:方 华 编 辑 毛倩玉

校 编:柳迎春 审 阅:王 斌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