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北京卫视大型新闻直播节目《北京向未来》强势收官 | 最是一年春好处 冰雪相依柳梢拂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SPRING FESTIVAL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于2月20日盛大举行,从2月2日到2月20日,18个比赛日跨越了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向世界讲述一段专属“双奥之城”的春天的故事。从开幕式上的“芳草萋萋”,到闭幕式上的“杨柳依依”,我们用一份独有的“中国式浪漫”,向各国友人传递我们的深情厚意。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昨晚,北京卫视大型新闻直播节目《北京向未来》最后一期特别节目“最是一年春好处”,立足独家视角,围绕“杨柳”这一富有诗意的浪漫意象,从“拼搏”、“自信”、“高洁”、“春天”、“深情”五个篇章盘点北京冬奥会的高光时刻,深情勾勒“双奥”之城的最美画卷。

老骥伏枥行千里 青春风暴掀狂潮

极致再现中国军团的拼搏之姿

“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除了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更因为柳树于冰雪未融之时生机勃发、坚韧不拔。这种蓬勃的生命力一如冬奥赛场上中国军团老骥伏枥行千里,青春风暴掀狂潮。节目中,“拼搏”篇从中国运动员打破纪录的高燃时刻讲起,无论是苏翊鸣的“童星转型”之路,还是隋文静韩聪跨越伤痛,成为彼此的“桥”,亦或是28岁的武大靖长着50岁的脚;无论是一人一国的孤勇者,还是无明之辈的新突破,他们都以拼搏之姿,绽放耀眼光芒。

自强不息 海纳百川

独家视角展现包容自信的中国形象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春风中的柳条,像舞者的腰肢一样,飘逸,热烈,正如北京冬奥会上那些自信、从容、阳光的身影。节目中“自信”篇,通过捕捉北京冬奥会上那些最美的笑与泪,那些社交媒体最暖心的评论,去感受一个真诚而自信的中国。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中国古代有插柳枝、驱病邪的习俗。北京冬奥会率先提出了“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办奥理念,这背后蕴含着我们对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全球化等人类共有命题的中国智慧。节目中,“高洁”篇,从建筑规划、交通运行、场馆建设、科技应用等方面,于细微处解码绿色办奥,从机器人水下火炬接力成功的那一刻开始,无数个世界首次在这里诞生。北京交大风洞实验室、氢能大巴公交、京张高铁......这些我国自主研发的科技创造了冬奥会历史上的多个“首次”,无不彰显着中国力量。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温情讲述“双奥之城”的春之交响曲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叶梧桐能知秋,一株柳芽能晓春。当我们想到北京冬奥会时,一定会想到这场盛会带动的中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节目中,“春天”篇,从京城十二时辰的烟火气息,到冰墩墩引发全民热潮,再到北京市民高涨的冰雪热情……全方位展现全民参与冰雪的火热图景,在巴赫主席看来,这一被国际体育界称作“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冰雪运动普及活动”,将为全球冰雪运动开启新时代。

图片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闭幕式上,当《送别》的乐曲响起,人们手持柳枝缓缓漫步,每个人心中都会油然生出对北京冬奥会的不舍之情,就像一位外国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写到的那样:“北京冬奥会还没结束,我就已经开始想念它了。”节目中,“深情”篇,从冬奥会的中国意象、到冬奥村的中国元素;从颁奖广场上的深厚友谊、到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深情拥抱,从一件衣服,到一个头盔,又或是一捧花束,无不体现着中国意象的独特魅力。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让世界了解并爱上了中国,当冬奥会遇上古都北京,当冬奥会遇上中国春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被融入了东方文明的古老韵味与一座火热城市的人情味。

北京冬奥会虽然已成过往,但“双奥之城”的故事精彩继续。昨晚,在《北京向未来》直播节目的最后,特别展示《永远热爱北京·北京卫视创作纪实》纪录片,生动诠释北京卫视团队在这次冬奥报道过程中的热血“征战”和坚守拼搏。从1月31日除夕之日到2月21日,近300人,22天,直播66小时,16路记者进驻三大赛区为观众带来一线报道,4支团队奔赴东北三省10个城市,行程超13000公里探访14位奥运健儿家乡;40路记者沉浸式记录北京城市风光。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卫视铁军为观众点燃与冬奥并行的速度与激情!24小时在线的北京卫视冬奥报道工作人员,用热爱与激情记录下这座“双奥之城”的无限魅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