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定了,国务院: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如何延迟?哪些群体受影响更大?

原标题:定了,国务院: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如何延迟?哪些群体受影响更大?

延迟退休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日,延迟退休政策有了最新消息。2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是关系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国家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什么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哪些人可能受影响最大?目前哪些省市公开了具体方案?上海有哪些探索?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的考虑,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其中与退休年龄直接相关的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与之相对照的是,我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龄1951年确定后,70年没有调整。

因此,有必要根据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对退休年龄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两者能够科学匹配

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如果退休年龄不作调整,意味着工作的人越来越少,退休的人越来越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从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看,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7年开始工作的年龄不断推后

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导致人力资源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降低,特别是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高学历人员集中的单位和行业,情况更为突出。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在300万人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如果延迟退休政策适时适度推进,开发利用好规模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力资源,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参与率,改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状况。

同时,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相对偏低,中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横向比较,延迟退休年龄也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提高了退休年龄。据不完全统计,全球30个主要国家中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

什么是渐进式延迟退休?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指每一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年延迟一岁。渐进式”延迟退休在国际上已有成熟经验,比较流行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每年延迟三个月,四年能延迟一岁;另一种是每年延迟四个月,需要三年时间延迟一岁。

同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曾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解读,所谓小步调整指的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幅度逐步实施到位,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

弹性实施意味着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分类推进则强调延迟退休不是“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因此,实施延迟退休改革也要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

最后由于退休年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兵突进”,尤其是与之相关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机遇、问题和挑战,需要有严密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比如,如何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措施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等。

延迟退休,哪些群体受影响更大?

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延迟退休正式进入政府工作报告。郑秉文曾表示延迟退休主要涉及三个年龄群体,即原定退休年龄的60岁男性,55岁女干部以及50岁女工人,女工群体涉及到的延迟幅度最大。

换句话说,假设延迟退休政策在今年(2022年)落地实施,那么以下三个群体将会明显受到退休新政的影响:

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职工

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干部

部分男性职工以及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职工

根据“渐进式”延迟退休的一般方案,延迟退休改革平缓,直到经过相当长时间才会达到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那么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70后、80后,60后部分人群也会收到影响,但延迟退休的时间不会太长,90后应该是按照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退休。

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公布了吗?

目前,人社部尚未公开确定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2021年人社部副部长游钧曾明确,对于渐进式延迟法政策,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关于国务院印发的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更多内容梳理如下

可滑动查看

主要目标: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家庭养老照护能力有效增强,兜底养老服务更加健全,普惠养老服务资源持续扩大。

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老年健康服务资源供给不断增加,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积极开展。

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老年人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身休闲、金融支持等服务不断丰富,老年用品产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更加健全。

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全面推进,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具体部署: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适度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

逐步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扩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将更多慢性病用药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

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职工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

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

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以下统称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服务。

鼓励地方探索解决无监护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难的问题。

支持1000个左右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

建设普惠养老服务网络

培育一批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支持物业企业发挥贴近住户的优势,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到2025年,乡镇(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互补,共同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引导地方对普通型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

探索将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或拓展为连锁服务机构。

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发展

各地要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开展城镇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治理,全面清查2014年以来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情况,定期进行全国通报,2025年前完成整改。

支持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辟空间用于养老服务

各地要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建设运营成本、政策支持情况、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因素,推动普惠养老服务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价格水平显著低于当地同等服务水平的市场化养老服务机构。

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综合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闲置房屋等资源,打造一批食材可溯、安全卫生、价格公道的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

因地制宜采取中央厨房、社区食堂、流动餐车等形式,降低运营成本,便利老年人就餐。

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助浴机构。

支持家政企业开发被褥清洗、收纳整理、消毒除尘等适合老年人需求的保洁服务产品。

组织和引导物业企业、零售服务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拓展为老服务功能,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餐饮外卖、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精神慰藉等服务。

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平台化展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为老服务,鼓励“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

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

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

支持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

公立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医疗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方式收费。

到2025年,养老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或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康复服务”,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家具、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等日用产品以及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等辅助产品。

发展辅助搬运、翻身、巡检等机器人。

发展老年人监护、防走失定位等产品。

在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发展嵌入式康复辅助器具销售和租赁网点,提供用品展示、预约使用、指导教学、售后维修、回收利用等服务。

规划布局一批银发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研究建立寿险赔付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机制,支持被保险人在失能时提前获得保险金给付,用于护理费用支出。

支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发展。

加强涉老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严禁金融机构误导老年人开展风险投资。

践行积极老龄观

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

改扩建或新建一批老年公共文体活动场所,鼓励编辑出版适合老年人的大字本图书,鼓励和支持电影院、剧场等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增加面向老年人的优惠时段。

在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中充分考虑老年人健身需求,加强配套运动场所和设施的规划建设。

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建设康养旅游基地。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修改完善相关规定。

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

建立常态化指导监督机制,防止欺老虐老弃老问题发生,将有能力赡养而拒不赡养老年人的违法行为纳入个人社会信用记录。

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

探索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

对医疗、社保、民政、金融、电信、邮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并向基层延伸。

加强身份证信息归集和数据互联互通,在更多领域推广“一证通行”

持续推进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

强化财政资金和金融保障

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

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倾斜力度,自2022年起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有序探索养老服务领域资产证券化。

新闻多看点

江苏、山东已出台相关规定

近期江苏和山东省都有相关规定出台。比如,今年1月30日,江苏人社厅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参保人员可推迟退休,推迟退休的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这一方面,避免一刀切,考虑到了个人和公司的意愿。

△ 江苏省的相关规定

同样是今年1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延迟退休政策。山东省的这份文件主要针对技术型工种,如果能够达到副高级职称以上,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延迟退休。在延迟退休的时间上,如果通过申请,也只能延迟1至3年,一般不会超过65岁。

上海的探索:约1419人办理延迟申领养老金

去年,上海市人大代表顾伟华提出了关于“拓宽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延迟退休范围”的代表建议。2021年5月20日,上海人社局曾公开答复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相关问题。

上海人社局回应称,国家对高级专家延长离退休年龄的规定由来已久,1983年,《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3〕141号)明确,高级专家可延长离退休年龄至65周岁或70周岁。上海市按国家规定执行至今。

对于企业高级专家以外的各类人才,国家并无明确的延长退休年龄的规定,但上海市根据实际作了一些探索。2008年,为缓解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上海市出台了《关于本市企业高级技师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实施意见》(沪人社养发〔2008〕4号),明确企业高级技师也可按规定延迟退休,原则上女性不超过60周岁,男性不超过65周岁。延迟期间,企业和本人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相应的社保待遇。

在上述文件的基础上,2010年,上海市进一步研究并出台了《关于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沪人社养发〔2010〕47号),全面拓宽了延迟申领养老金的范围,即:对于符合在上海市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企业各类人才,只要企业需要、本人愿意,均可延迟申领养老金,原则上女性不超过60周岁,男性不超过65周岁。延迟期间,企业和本人仅需缴纳养老、工伤保险费,不再缴纳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费,医保待遇和遗属待遇按照企业退休人员相关规定执行。

为方便企业办理,上海市规定,企业向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提供延迟申领养老金备案表,即可办理延迟申领养老金手续。截至2020年12月,上海市参保企业中累计办理延迟申领养老金的约1419人,仍在缴费的约270人。

综上情况,从政策上看,上海市对企业职工延迟申领养老金是全面放开的,具体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从成效上看,上海市相关政策虽实行多年,实际效果并不明显。除了政策本身系柔性实施、没有强制推动以外,最为关键的还是企业自身意愿不强,对职工实行差别化管理存有顾虑,更多的出于成本考虑,倾向通过退休返聘等方式用人,此外,党委组织和国资监管部门从干部管理权限上对国企高管的任用也有相应规则。

退休年龄的事权在国家,国家在“十四五”工作规划纲要中已提出逐步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人社部也表示将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相关方案。下一步,上海市人社局将在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同时,结合您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加强政策宣传、优化业务流程,指导企业更好发挥各类人才作用。

来源:东方网、新闻联播、中国政府网

部分文字作者:王旭

编辑:卫宜斐、俊俊、小能手

审稿:钱程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