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刘禅真的昏聩无能吗?招降夏侯霸说了两句话,暴露出他的老谋深算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在呵斥一些不成器的后辈时,长辈们时常会说他们是“扶不起的阿斗”,由此可见蜀汉后主刘禅的无能形象在世人心中已然根深蒂固。那么问题来了,抛开演义情节不谈,历史上的刘禅真有这么昏庸不堪吗?对现存史料进行抽丝剥茧,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蜀汉后主其实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值得玩味的是,从这些细节来看,刘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昏聩无能。比如在招降夏侯霸的过程中,就显示出这位君主的聪慧和老谋深算。

▲魏将夏侯霸剧照

在三国后期,素以勇武著称的夏侯霸是较为知名的一位将领。再加上夏侯家族与执政的曹氏家族关系密切,夏侯霸一直颇受重用,日子倒也比较滋润。奈何好景不长,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蛰伏多年的司马懿猝然发难,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之变”,执掌军政大权的大将军曹爽交出全部权力,后世将此事视为天下归晋的发端。

▲“高平陵之变”剧照

与此同时,波诡云谲的政局也使得前线形势也变得颇为诡异。彼时,夏侯霸正在伐蜀前线,依然因为这一政治倾轧而遭受重大打击——与他素来不睦的郭淮已经就任征西将军一职,全权负责伐蜀事宜,不日即将抵达前线。可以想象,在军中若是有这样一位时刻算计他的顶头上司,别说是军功和前途,恐怕他本人都有性命之忧。这时候,夏侯霸已经萌生了逃跑的打算,正处于魏国伐蜀前线的他,唯一的选择自然只有蜀国。

▲蜀汉老将黄忠剧照

不过有一件事却令他十分纠结。说起来,夏侯霸其实与蜀国有着杀父之仇,当年定军山一役中,其父夏侯渊就被蜀汉大将黄忠所杀。黄忠及其副将严颜都是年近古稀的老人,然而这两位老将却以迟暮之年拼杀在战场前线,不仅数次击溃夏侯渊的部队,并于交锋之中斩杀夏侯渊。说实话,要投奔自己的仇敌,心理上的那道坎实在过不去。然而没多久,曹爽及其族人被司马懿下令处决的消息坚定了夏侯霸的叛逃想法,恩怨情仇顾不上了,还是先保命要紧。

▲蜀汉后主刘禅剧照

就这样,政治倾轧最终逼得这位将军投奔了杀父仇人。当时他只身离营,沿阴平小路进入蜀境,却因迷路被困于山林之中,以至于不得以杀掉爱马为食。与此同时,刘禅却显示出为君者的大度,他不仅迅速派人在蜀汉境内搜寻这位魏国大将,更是在寻到之后亲自前往其下榻之处进行安抚。毕竟当时蜀汉缺少将领,像夏侯霸这样既有一定实力又知晓魏军内部情报的人才,实在是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蜀汉北地王刘谌剧照

刘禅见到夏侯霸后,便郑重地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紧接着,他又指着儿子刘谌说:“此夏侯氏之甥也。”乍一看这只是普通的两句话,然而却蕴含了刘禅的大智慧。第一句话,消弭了夏侯霸对于蜀汉政权的芥蒂,毕竟将军上阵难免会有伤亡,只要不是死于蜀汉将领之手,那么刘氏政权就不算是其杀父仇人,那么夏侯霸归降就有了台阶可下。第二,张飞之妻夏侯氏乃是夏侯渊侄女,算来是夏侯霸的从妹,其女嫁给刘禅为后,因此夏侯氏家族算是蜀汉皇亲,夏侯霸若是归顺蜀汉,待遇和地位自然不必担心。这一段话,若不是洞察人心且深谙世情,又如何能够说出?夏侯霸听后果然心悦诚服,从此对蜀汉忠心耿耿。由此可见,刘禅又岂会是一位无能君主呢?

参考文献: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欢迎加入古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培养思维、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