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移花接木”!22岁小伙大拇指因意外缺失,骨科医生用脚趾头为他成功再造

原标题:“移花接木”!22岁小伙大拇指因意外缺失,骨科医生用脚趾头为他成功再造

3月11日,是22岁的小杨接受手术后的第7天。在医生指导下,他新的“大拇指”已经可以做屈伸锻炼。

一周前,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将他右脚大拇趾,移植到右手大拇指位置,弥补了他15年前丢失的大拇指。

残指少年:

15年前大拇指意外缺失

长大后想找回它

小杨今年22岁,15年前,因意外缺失了右手大拇指。大拇指的缺失,不仅外观异于常人,更重要的是,无法使用右手写字,以及完成一系列精细动作,生活、学习受到影响。

15年后,长大了的小杨从网上得知,可以用脚趾移植到手上。于是他到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就诊,希望能把自己的脚趾移植到右手大拇指位置,替代大拇指的作用。

“大拇指,又叫做手指之王,拥有整个手掌50%的功能。”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肖成伟解释说,大拇指是各个手指中功能最复杂、最重要的一个手指头。从大拇指根部到掌跟,有一块大鱼际肌。通过这块肌肉支配大拇指,人就可以完成对掌、对指的功能,从而完成强力抓握、举重,以及手指尖的精细抓握,比如写字、画画。缺失大拇指,对生活影响非常大。

常规的大拇指再造,一般选择足的第二趾。小杨大拇指属于Ⅲ度以内缺损,也可以选择足拇趾移植再造。

▲影像资料显示右手大拇指缺失。

“移花接木”:

用右足大拇趾再造

手术缝合技术要求极高

医院为小杨制定了手术方案:用右足大拇趾“移花接木”。

▲截取脚趾方案。

大拇指再造,不是简单地把脚趾头“栽”到手上。大拇指再造技术,需要解决皮瓣覆盖、骨组织、肌腱、神经、动静脉血管连接等多项难题,是一项难度系数及风险很高的显微外科手术。

“一般来说,这类再造手术多数在受伤后3个月以内完成。间隔15年才手术,在临床上很少见。”肖成伟解释说,这是因为历时多年的陈旧伤,可能存在肌腱、神经、血管挛缩或者缺失,术中探查的未知风险更大,会增加手术难度。

更重要的是,尽管有着90%以上的成功率,但一旦失败,对于患者来说,就是既没恢复大拇指功能,又没了脚趾头,“夫人”没找回来,还折了“兵”。“患者的意愿很重要,手术的风险我们也要告知。”肖成伟说。

3月4日,经过骨科主任胡豇医生和肖成伟博士团队充分讨论规划手术方案后,小杨接受了大拇指再造手术。

▲术前的手照片显示右手大拇指缺失。

▲手术中。

历时10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后。

“手术探查中我们确实发现,患者大拇指屈伸肌腱缺失,又截取了环指(无名指)的肌腱功能重建。”肖成伟说,术中需在显微镜下采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吻合血管以及神经。而这些血管的直径,不过一毫米左右,对医生缝合技术要求极高。

康复训练:

手脚都需功能训练

能恢复6成“功力”

手术完成,只是成功了一半。肖成伟说,后期的康复也至关重要,极易发生血管危象,医护人员需要格外关注患者手术部位的血供情况。

未来两到3个月,小杨还需要接受康复训练。一方面是运动康复训练,手指活动、屈伸、拿取物品;另一方面是感觉康复,足趾移植到大拇指处,目前是暂时没有神经感知功能的,后期神经会以一天一毫米的速度重新生长,大脑也需要重新去识别,“变身”大拇指的脚趾所接触的物体,是冷的、热的,或者方的、圆的。

同时,小杨右脚大拇趾没有了,医务人员也要对他脚部功能进行干预调整,包括走路的步态训练。“前一两周需要用足跟着地,后面就可以恢复了。”肖成伟说,缺失脚趾,虽然对运动弹跳、脚趾抓握能力有影响,但日常生活变化不大,相对于能恢复60%左右手指功能的重要性,(缺失脚趾)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把脚趾头移植到手上,外观上有明显不同吗?肖成伟说,确实能直观地看出不同。但在移植中,医生对截取部位进行修剪调整,尽可能减少差异。

▲肖成伟医生查看患者恢复情况。

3月11日,术后第7天,小杨新的大拇指已经能够做一点屈伸活动。尽管目前还没有知觉,但小杨还是很开心。“以前走路都是把手揣包包里,怕别人看到。现在感觉很好,很舒服。”小杨说。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实习生 廖炳华 图据四川省人民医院

编辑 彭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