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坦桑尼亚翻脸无情后,我国重视与吉布提合作,建成首个海外基地

坦桑尼亚翻脸无情后,我国重视与吉布提合作,建成首个海外基地

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比较关注于和其他国家的关系。

不过,那个时候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阻挠中国的发展,作为同是第三世界的国家,非洲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中,坦桑尼亚是一个在非洲大陆上比较重要的国家,起初和中国的关系一直不错,中国也很早就开始了对坦桑尼亚的援助。

可是,国际之间的关系受到着多种挑战,中国和坦桑尼亚的交往过程也遇到了起伏,究竟谁才是真正对这些非洲国家好,时间已经给出了答案。

中国和坦桑尼亚的起起伏伏

早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殖民当局就有着修筑坦赞铁路的计划,可是这样的计划一直都没有个具体的结果。

到了1961年12月和1964年10月这两个关键的节点上,坦、赞两国先后获得了独立。

特别是后来的赞比亚独立以后,两个国家的总统就开始共同商讨铁路建设的问题,赞比亚总统提出:

这条铁路一定要建成,和过去的铁路不同,坦赞铁路是一条自由之路,它的目的不是为了任何帝国主义的势力服务。

想法是好的,可是这两个国家在铁路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是巨大的。

难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其一是项目的工程实在是太大了,两个国家缺少铁路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其二是两个国家的独立时间都比较短,受到外部的制约太多,历史遗留问题也实在太多;

其三就是国际间的分歧比较大,除了这两个国家以外,还有它们和乌干达、肯尼亚之间的分歧都没有解决。

可是,这段时期的坦赞两国并没有想通到底该找谁去修建这条铁路,也并没有把希望全部寄托到中国身上。

于是,从1965年1月之前,这两个国家去找了英国、美国和德国,甚至还去找过世界银行,令它们无奈的是,这些国家和组织全部拒绝了坦赞。

这个时候,在这两个国家的眼里,也希望能够借用中国来获取美、英这两个国家的援助,不要小看是非洲国家,他们的算盘打的也很精。

1965年2月,美国和坦桑尼亚之间的关系跌入了低谷期,尼雷尔率领代表团访问了中国。

在这次访问期间,中国和坦桑尼亚之间签署了多项经济技术协定,双方也签署了一些文件。

中国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也比较支持,对拟建铁路先要进行考察,尼雷尔在事后回忆的时候还这么说过:

“1965年的时候,我来到了中国,对西方依旧抱有一些希望,还在努力和西方国家沟通,希望能够要求西方的帮助。”

即使在尼雷尔已经得到了答复并且回国后,赞比亚还是采取了观望态度,这个时候英美找到了空挡,开始提出要帮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

在这种情况下,尼雷尔就显得有些动摇了,并尝试能够撤销和中方已经达成的《原则协定》。

当年5月,他找见了中国驻坦大使何英,这样描述:

“我请你转告中国领导人,如果西方真的愿意能够修建铁路,那么我们考虑让他们来修,中国可以把这笔钱给省下来,用在其他方面的帮助上。”

后来,周总理来到坦桑尼亚访问,尼雷尔依旧坚持道: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经济并不发达,经济也没有西方国家强,还是希望这件事让西方国家来做,我们也在努力寻求这种可能性。”

这是打“中国牌”的一种方式,坦桑尼亚希望通过中国提出的方案的方式来使得美国做出承诺,到时候再重新拒绝来自于北京的提议。

可是,英美两国虽然给了铁路考察资金,可行动却格外缓慢,西方的态度也在不断暧昧和拖沓,中坦两国却在此时接触和发展,尼雷尔也最终将建设铁路这件事寄托在中国身上。

到了1966年8月之前,赞比亚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动和中国驻赞使馆工作人员交往,还主动问及了坦赞铁路的建设事宜。

随着中赞两国的交往不断增多,尤其是卡曼加副总统和卡翁达总统先后访华,南非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赞比亚在接受中国经济援助方面渐渐没了什么顾虑,和西方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赞比亚选择了中国。

当得知中国极有可能出资援建坦赞铁路后,美国对于中国的敌意渐渐加深,为了阻挠中国援建铁路,美国密切注意这三个国家的交涉情况。

最后,坦赞两国于当年8月委派了政府代表团前往北京商讨铁路建设事宜,将坦赞铁路的长度增加了400公里。

在周总理和李先念的关怀下,中国政府一方面向坦赞两国政府代表说明了勘测和设计报告,另一方面也承诺,将派出最好的勘测设计队伍来到坦桑尼亚和赞比亚进行实地勘测。

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修建铁路的协定也顺利达成,两个国家成功得到了中国的援助,成为了最大赢家,拥有了 一跳长达1860公里的铁路和一条几乎长度相同的公路。

对于中国来说,这件事也同样有着很大的意义。

中国冲破了重重阻力,积极主动援建坦赞铁路,在外交上打破了美苏等国的包围,而且对于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意义重大。

按理说,从这以后,中国和坦桑尼亚的关系会一如既往的顺利,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坦桑尼亚却一直被西方大国挑拨。

有了铁路,随着中国的经济渐渐发展起来,港口很快就被提上日程。

2013年,根据美国战略之页的报道,中国正在投资坦桑尼亚的港口,并且投资的规模很大,贸易的内容和中国息息相关。

新港口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每年2000万箱,达累斯萨拉姆现有的集装箱吞吐里仅仅为80万箱。

如果这件事做成了,那么坦桑尼亚则会成为东非一个主要的运输目的地, 巴加莫约也将成为非洲最大的港口。

设想一切都是好的,可是坦桑尼亚的翻脸速度,却始终令人难以捉摸。

原本在十年前就已经提上日程的项目,在2019年的时候甚至还没有什么变化。

根据坦桑尼亚主流媒体《公民报》的报道,港务局局长Deusdedit Kakoko也就此事给出了一些说法:

巴加莫约港口项目之所以停滞不前,是因为投资者提出了诸多不平等和不合理的条件,使得坦桑尼亚无法从这个项目中的最大收益。

他还说:

“项目投资者要求,经过港口的货物需要缴纳额外的费用。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能造成坦政府破产,没有办法提前知道项目的未来究竟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虽然这个项目对坦桑尼亚的意义重大,但是政府希望看到各方从这个项目中获益。

国际关系就是这样,不难想象,坦桑尼亚翻脸的背后,自然有着其他的势力卷入其中。

就拿一点来说,修建铁路的事情摆在这里,说坦桑尼亚没有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这就显得有些滑稽了。

与吉布提的合作提上日程

在对外交往中,如果“在一棵树上吊死”,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也可想而知。

吉布提也位于非洲的东北部的亚丁湾西岸,海岸线全长仅仅只有372公里,国土面积为2.32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91万。

这个国家在国际上没有什么知名度也不难理解,它们是联合国宣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无论从哪个条件来看,这个国家都和落后挂钩,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农产品和工业品全部依靠进口,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建设资金也都依靠外援。

可是,这个国家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它们拥有东非地区难得的深水港,也同样扼守着全世界最为重要的曼德海峡。

吉布提的历史上,也曾深深打着法国的印记,因为极佳的战略位置,法国早都在列强时代就找到了突破口,后来在1862年,法国在和当地的阿尔法人合作下买下了 奥博克港

在这种烙印下,当地人似乎也习惯了法国人的存在。

在二战结束后的1958年,法属索马里就曾在“留在法国”和“加入新独立的索马里”进行公投,让人意外的是,“留在法国”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一直到1975年,法属阿法尔和伊萨领地就独立问题再次举行公投,在多数人的选择下,吉布提在1977年6月27日正式走向独立。

中国和吉布提是在1979年1月8日正式建交的,在之后的发展中,中国在非洲的人越来越多,涉及到的投资数额更是越来越大。

特别是步入21世纪以后,中国和吉布提两国的关系发展迅速。

在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吉布提执政党和中国的关系迅速升温;

2013年12月,吉布提国防部长访华,后来中国的代表也来到了吉布提访问,双方在很多问题上也达成了共识,这为以后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在有了充分的信任以后,吉布提公开支持中国海军舰队在这一地区实行护航任务。

特别是在2010年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地区巡逻以后,吉布提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中国提供了能够休整的地方。

在也门发生出现动荡的时候,吉布提在关键时期也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根据法新社的报道,吉布提的总统也表了态,提到了愿意让中国来这里建立基地。

他们也很清楚,想要发展,就要看清本国的优势,在其他的领域几乎是毫无优势可言。

因此,充分发挥自己的战略优势对于吉布提来说极为重要,丰厚的军事租金回报也能为吉布提的发展提供充足资金。

就这样,中国首个海外基地有了眉目。

2013年1月,中国和吉布提就签订了协议。

可以说,吉布提是中国的最好选择,也是中国突破重围、大胆向前的壮举,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正越来越自信地走向国际舞台,开始对西方施压中国的一系列事端做出反击。

吉布提保障基地的建立,也证明了中国在“见招拆招”,并且不断赢得主动权。

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让中国获得良好的国际形象,获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最大程度上减少一些敏感国家和地区的忧虑,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这背后,也是中国海洋战略的重要一环,中国距离海洋强国的目标,还有一段路需要去走,不过,现在已经在路上了。

201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部队进驻营区仪式举行,驻吉布提保障基地的成立,从而也能使得中国更好的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更好的维护和平与稳定。

一些西方国家的无礼声音,其实就没有断过。

比如在2013年的时候,中国和坦桑尼亚将要签署巴加莫约港口项目的时候,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就表示:

总有人喜欢说三道四,跟军事联系到一起去,事实上,无论是港口是谁经营和建造的,根据国际惯例,各国的海军舰艇在征得这些国家同意后,都可以进行停靠补给。

中国负责人的形象,也建立起来了。

就算是对于曾经翻脸的坦桑尼亚,中国也冰释前嫌,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也彰显出中非双方在新时代要共同谋求发展的决心。

2021年6月,中国和坦桑尼亚两国的领导人通了电话,就提到要落实会议成果,促进全面的发展。

而对于吉布提,中方也一直以来秉持着友好和发展的理念。

在2022年,奥博克供水项目终于到了尾声,吉布提总理携各部委部长出席了竣工典礼,这也足以见得,中方始终重视着吉布提的民生问题。

奥博克供水项目将为百姓提供生活用水,结束此地无水可用的现状。

这个国家的人均可再生水资源总量在整个东非国家中排名垫底,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缺水国家,有了中国的帮助,这一现状被极大改善。

从那边传回来的照片可以看出,水泵房出来水以后,当地百姓露出了微笑。

共同发展,这才是中方的一贯宗旨。

参考

坦桑尼亚港务局局长解释巴加莫约港项目停滞不前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防部:炒作巴加莫约港口军事用途毫无意义 中国日报网

吉布提[J].中国投资(中英文),202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