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近日骤然激化,24日开始,俄罗斯方面在乌克兰境内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特别是最近的军事行动升级,可以定义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重大的国际政治事件。
俄乌冲突对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尤其是俄罗斯与其近邻东欧国家的关系会产生很大影响,对欧亚大陆西部地区的局势有直接影响,对整个欧亚大陆的局面也会造成深远影响。客观上讲,由于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由于俄乌冲突升级,未来一段时间,欧亚大陆的局势重心和视线焦点将集中在西部。
美国视中俄为主要对手 “花式打压”致大国关系紧张
俄乌冲突全世界都非常关心,中国的老百姓也不例外。从中国的角度关心这个问题,我想是有特殊理由的。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大国关系日趋紧张,对抗博弈成为主题。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我们一度期待大国关系走向以合作为主的状态,现在看来,实际上事与愿违。导致大国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把中国当主要对手,把俄罗斯当主要对手,导致中美关系、俄美关系同时恶化。大国关系是决定国际关系的支柱,所以当大国之间关系不好,整个国际关系都在走向消极化,走向非建设性。
必须承认,自2017年12月18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表四年一度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就发生了改变。紧接着特朗普政府又在2018年3月发起对华贸易战,然后以贸易战为切入点,又发起了其它“对华战”,动用各种手段打压中国和平发展。一口气对我们打出了十几张牌:
科技战,切断中美之间科技来往。
司法战,代表性事件就是孟晚舟事件。
产业战,产业战是什么呢?美现在要搞产业政策。以前我们很多人说:“美国不搞产业政策,尊重市场。”现在不是,他搞产业政策,把美国及他的盟友团结起来,搞一个把中国排除在外的全球产业链,核心目的还是打压中国经济发展。
意识形态战,搞民主峰会,把世界分成两类国家,人为制造裂痕。
病毒溯源战,污蔑说中国引发了新冠疫情。对此我们的外交部也进行了反击,要求美方开放德特里克堡基地,并就美海外200多个生物实验室等问题公开更多事实,美方并没有正面回应。
此外,美国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散布中国威胁论,专门成立了一些新的机构来对付中国。比如说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之间的三方安全机制奥库斯,直接相关的事件就是2021年澳大利亚和英美签订协议购买核潜艇。还有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之间的四方安全机制QUAD,实质目的还是阻挠中国和平崛起进程。
凡此种种,美国打了十几张牌,直接导致中美关系恶化。美国是把中俄同时当作对手的,过去四年中,其实是把中国当作首要对手,中国战略压力很大。现在乌克兰局势骤然紧张,毫无疑问,美国的主要注意力会转移到欧亚大陆西部,对中国来讲战略压力会减轻很多。
因讨论乌克兰局势致舆论场撕裂 没有必要也毫无意义
俄乌冲突,特别是军事行动,全世界都在关心,中国舆论场在世界上也算比较热闹,咱们为什么特别关心我想主要有三点:
第一,跟中美关系和大国新格局有关。过去几年中美矛盾成了第一矛盾,我们受到的压力特别大,现在这个事件来了以后,是不是我们的外部环境会有变化,这是很多人在讨论的。
第二,西方决定动用Swift系统来制裁俄罗斯,后果怎么样,俄罗斯会有什么应对,很多人也在关心。
第三,对国际事务感兴趣的朋友还会关注具体细节,俄罗斯怎么打牌,西方怎么打牌,中国怎么表态,这一系列事件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值得感兴趣的朋友琢磨的东西。
舆论场特别关心俄乌冲突,事情本身太重要了,我们关心它是有道理的,但我想中国老百姓也不要太投入,把这个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了。我发现眼下舆论场撕裂特别厉害,有这么一个说法:“战争在俄乌之间,网上战争在中国”。我认为撕裂就没必要了。
中国政府对乌克兰局势所持立场平衡 值得称赞
中国政府目前的表态是值得称赞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了电话,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通了很多电话,包括跟俄罗斯外长,跟其他西方国家的高级官员等等。
中国的立场是比较清楚的:
一、对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不断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持批评态度,正是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俄罗斯反弹,俄罗斯这次反弹是有历史原因的,中国对此表示理解。
二、中国强调尊重国家主权,这其实是对乌克兰国家地位的认定。
我认为中国政府所持的立场是平衡的,也是很令人满意的。总体来讲,中国在乌克兰局势当中需要发挥的应当是一个劝谈促和的作用。
讨论乌克兰局势需抛开偏见与情绪化 保持客观公正
网民朋友讨论乌克兰局势,应该把自己的情绪先摆在一边,发言要充分考虑中国政府的立场,因为这个立场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利益、原则、信息等等因素的结果,这种立场是平衡的。我们自己的偏见、情绪需要尽量克制,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此外,不要调侃,有一部分比例非常小的网民,对正在进行的残酷战争进行调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关心乌克兰局势很正常,我们也有关心的理由。提醒大家注意两点,一是立场要平衡,二是要严肃,不要过于调侃。因为在国际上,包括我们的战略对手在内,有很多人在关注中国,大家应该保持冷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