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核酸Ct值是什么?张文宏解读新版新冠诊疗方案

(来源:湖北省计生协)

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对我国防疫政策首次作出重大调整。

《方案》修订内容主要包括:

1.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再收入定点医院,避免造成医疗机构床位紧张。

2.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修改,由核酸检测阴性改为核酸检测Ct值≥35。

3.出院后隔离14天改为7天居家健康检测。

4.核酸检测Ct值大于35时,不算作核酸阳性。

其中两条比较引人关注:1.核酸Ct值大于35不再算作阳性;2.轻型患者不用住院。

核酸Ct值是什么?

核酸检测“Ct值”:Ct值是阈值循环数(Thresholdcycle),也写作Cq值,荧光信号大于荧光阈值时PCR循环数。

简单地说,Ct值代表人体内病毒含量的多少。判断新冠核酸检测是阴性还是阳性的标准,看的是Ct值的大小。

Ct值的数值越大,代表病毒含量较少,传染力就越弱;Ct值的数值越小,代表病毒含量较大,传染力就越强。

也就是说,Ct值的数值与病毒含量、传染力成反比。CT值越高,就越安全。

那么,CT值多少算是阴性呢?

答案是:没有标准答案,各国和各地区各有各的标准,无法统一。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 CBC Sports 报道,“加拿大大多地方的标准为 CT 值 35。在德国,CT值30及以上的人被认为不具有传染性。”美国和日本的CT值是35。在中国,CT值为40.

总体来说,CT值越高就越安全。 我国一直采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标准:Ct值>40,核酸阴性;Ct值<40,核酸阳性。这次的《方案》中,将Ct值从40降低到35。也就是,Ct值>35,核酸检测就是阴性,不再是确诊病例了。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核酸检测阳性有一个重要标准:测出了冠状病毒的N蛋白【核衣壳蛋白(N蛋白Nucleocapsid)是冠状病毒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N蛋白是一种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磷蛋白,基因序列非常保守。冠状病毒的N蛋白通常被用作诊断检测标志物。

有些人没有感染新冠,但是也能够测出新冠病毒的N蛋白,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 这种情况通常是发生在灭活疫苗注射不久。原因就是灭活疫苗是死病毒,所谓注射灭活疫苗,就是把病毒的尸体注射到体内。

如果间隔的时间太短,肯定能在体内检测出病毒的N蛋白。所以,如果你打完灭活疫苗不久,最好不要去做核酸,以防结果出现阳性。

张文宏解读

据人民日报专访及央视新闻报道,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对《方案》的解读如下:

《方案》为什么调整为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再强调到定点医院集中隔离治疗?

张文宏:未来对轻型病例主要聚焦于要集中隔离,不再强调收到定点医院,是因为现在轻症患者向重症进展的比例非常低。 但对于一些可能会发生疾病进展的人群,如高龄、有基础疾病,在新冠集中隔离点仍会配备专业医疗资源提供医疗观察,进行风险评估和原有基础疾病的治疗。一旦有发生进展的风险,马上可以转到定点医院。

《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修改意味着什么?

《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张文宏:国际上有研究发现、也经过中国专家的仔细验证,在核酸低到一定水平后,已经检测不到具有传播性的病毒了,因此几乎没有传染性。因此,我们核酸阳性判断标准,从更严格的评判标准到目前开始与国际同步,标准住院时间因此也得以降低。

一位核酸检测领域的专业人士作如下解释: “之前,Ct值在0~40之间都算阳性,但研究数据显示,当Ct值大于35时,密接者也不会出现感染,所以这部分‘感染者’不具有传播能力,再把他们隔离,会涉及到更多人群以及隔离资源。

这位专业人士还说: 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

这位专业人士的意思是: Ct值大于35,样本中没有病毒,密接者也不会感染。

从40降低到35,意味着什么?最新版本的《方案》中,Ct值大于等于35,检测结果即为阴性,可以解除隔离 。

隔离期缩短,是否存在复阳、二次传播的风险?

张文宏:基于诊断标准的改变,缩短隔离期后复阳的概率就会非常低。按照我们的研究,就算复阳了,核酸水平都已经非常低了,基本没有因为复阳造成过二次传播。

《方案》为什么没有提到「无症状感染者」?

张文宏: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并不低,仍有可能出现疾病进展,需要在集中隔离中观察。诊疗方案是针对病例而言,而无症状感染者由于无症状,在管理上不放在《诊疗方案》中介绍,而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会给予明确。

更多热文

本公号长期征收稿件

微信号:jsxhb2017

邮箱:hbjsxgz2017@163.com

来源:央视网、人民日报 图/文

刊期:第 1140 期

觉得不错

就点 “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