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托泥的常见形态与5个作用:

原标题:托泥的常见形态与5个作用:

导 读

托泥,是在指随附于家具腿足下,承托家具腿足不落地的结构。在托泥下还常装有小足,一般称“龟足”。

托泥的造法在周朝既已现出雏形,和榫卯结构一样,托泥与传统建筑息息相关,其最早的形态与台几颇有渊源,台几即高出地面的建筑底座,是中国木架类建筑的特有方式。

托泥常见的形态的有两种:一是垫木型,常见于翘头案一类,即用一长条木装在家具足下,也称托子,托子两端凿榫眼拍合之后,两根托子分成四足,托子之间则没有构件相连,这种造法在战国时期均有所见;第二种是框型,主要有方形、圆形两种,方形常见用四根木材格角榫攒边法造成,圆形托泥则用嵌夹榫舌,或楔钉榫的造法将弧形的弯材攒接到一起。

托泥的5个主要作用:

1、平衡结构支撑,框型托泥常见于有束腰家具,此类家具则常用抱肩榫,牙板对腿足的控制力稍弱,托泥可管束至上下受力一致,提供更好的支撑;

2、平衡视觉,家具加了托泥在视觉上更加的四平八稳,这也符合传统家具方正、稳重的文化取向,而在宝座、皇宫圈椅这一类,皇权与威严慎重的家具中,托泥亦附于了充足的厚重感,正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

3、防潮,托泥使家具底部得以抬高,不直接触底,免受水分的渗透,可以更好的保护家具;

4、易更换,托泥使家具腿足在搬动磕碰时得到缓冲与保护,即使有损坏,也易于修复和打理,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

5、对使用者的关照,桌椅类带托泥可让人在落座后将腿足自然的搁在上面,既挺拔身姿又放松腿足,有很好的人体工学依据。

热门文章推荐

现场实拍,如何分辨红木烫蜡的真假?

5个不容错过的中国古典家具馆……

红木市场沉浮中,杀出三匹“黑马”!

编辑:红木中国市场观察

资料来源:互联网,侵权请告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