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川航3U8633事件,生死34分钟,机长抗住缺氧、低温救下119名乘客

原标题:川航3U8633事件,生死34分钟,机长抗住缺氧、低温救下119名乘客

3月21日14时38分许,东方航空MU5735航班在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民航4227天的安全飞行记录,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消息传出后,立刻引发了万千网友的关注。当地消防、武警等搜救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搜救工作,网友们也纷纷为机上的123名乘客与9名机组人员祈福,希望能看到奇迹发生。

说来这已经不是民航飞机第一次在空中发生险情了,早在2018年,川航3U8633航班就曾在万米高空遭遇过惊险一幕。不同的是,那一次,机组人员仅用了34分钟,就成功完成了迫降,保证了机上119名乘客的生命安全。

01空中惊魂

时间回到2018年5月14日,川航机长刘传健如往常一样和机组成员检查完飞机情况后,便开始执行重庆到拉萨的飞行任务。

起初,一切都十分顺利,就连天气也晴朗而少云,似乎老天爷都在照拂着这趟飞行。

早上7点06分,机长刘传健突然听到了一声轻微的响动,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飞机的风挡玻璃就发出了“嘭”的一声巨响,内风挡玻璃裂出了一道道明显的蛛网。

要知道,飞机的风挡玻璃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玻璃开裂后,虽然会影响飞机性能,但有经验的飞行员还能勉强控制飞机继续飞行。

万幸的是,机长刘传健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

据公开资料显示,刘传健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飞行学院,而后凭借“全优”的毕业成绩留校任教担任飞行教员。2006年,刘传健转业民航,截至事发时,他已安全飞行15000小时。

过硬的飞行技术,让刘传健与他身边的副驾驶,一开始都没有被内层玻璃开裂吓退。从黑匣子里还原的录音来看,当时副驾驶还淡定地说了句:“风挡裂了”。

谁料就在此时,飞机的右侧风挡玻璃突然又爆发出一声巨响,整块风挡玻璃应声而落。强大的气流瞬间涌入驾驶室,将副驾驶整个人卷出了舱外。

舱内的氧气迅速流出,驾驶室的温度骤降到零下40度,飞机仪表盘出现故障,组件控制面板被吹翻。在这样的低温下,30秒内飞行员就会意识模糊,而强大的气流又死死抵住了驾驶室的门,致使其他机组人员根本无法救援。

更为可怕的是,由于西藏的航线会遇到很多高大的山峰,飞行员为了安全,会飞得比平时更高,比如此次川航机组,就飞在了近万米的高空中,这也意味着飞机一旦出现故障,机组人员将面临更严峻的低温与失能挑战。

驾驶室里一片混乱之际,客舱里也因为电路故障陷入了黑暗中,舱内氧气不断流失,氧气面罩自动脱落,吓得许多乘客失声痛哭。

与此同时,飞机因失重急速下坠,一些靠窗的乘客甚至能清晰地看到下方不到一公里处的冰川。据某位乘客事后透露,他“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回望身旁的旅客,只见每个人眼中都写满了绝望”。

机舱里的行李与餐盒因飞机下坠散落满地,餐车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狠狠撞向了当时正在过道工作的一名乘务员的腰上。

但该名乘务员忍着腰伤,迅速与其他同事一起大声安慰乘客,再三说:“请乘客们相信我们,我们有能力、有实力安全落地。”

机长刘传健知道,此时的情况险峻异常,只要他稍有一丝一毫处理不当,立刻就是机毁人亡的惨祸。

所幸多年的执飞经历给了他处置突发事故的信心,只见他先是迎着飓风,将系着安全带,挂在机舱外的搭档拉回来,而后又果断地挂出了“7700”代码。

这串代码,意味着飞机出现了紧急情况。塔台收到代码后,马上与机长刘传健取得联系,而刘传健则立刻向塔台请求迫降成都。

02英雄机长

紧接着,川航与死神展开了一场“生死时速”。飞机变成“敞篷机”后,刘传健不得不身着夏装短袖,在自动驾驶完全失灵,仪表盘损坏,无法得知飞行数据的情况下,人工完成迫降。

这对于民航飞行员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用刘传健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仿佛“在零下四五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这时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

饶是如此,刘传健依然努力地控制着飞机飞往成都。

他在脑海里迅速复盘了整个事件,很快意识到如果保持飞机现在840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并下降高度,飞机可以快速飞行至有氧层,从而大幅减轻乘客们缺氧窒息的风险。

不过,川藏边缘连绵起伏的大山,又让注定了若飞机下降高度太多,可能有撞山的危险 。更何况此时飞机全靠人工操作,一着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怎么办?一边是刺耳的警报声,一边是巍峨的大山与有限的下降空间,刘传健瞬间陷入了两难。

刘传健微一犹豫,恰好此时一团强气流袭来,飞机机身剧烈晃动。刘传健明白,他没有时间犹豫了。

于是,他当即决定,飞机分两次下降高度,第一次先缓慢下降少许高度,等越过冰川到达四川盆地上空时再下降到适宜高度。

然而,想要平稳下降并不容易。吹进驾驶室的大风将整个FUC面板都掀起来了,所有的仪表瞬间无法显示,而缺少风挡玻璃又会带来巨大的噪音,导致飞行员之间无法交流,无法听清无线电,更无法协同工作。

刘传健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还必须忍受着快速下降时,压力变化对耳膜造成的伤害。

但为了避免整个机组进一步受到伤害,刘传健还是颤抖着身体,艰难地握住方向杆,完全凭手动和目视,成功飞抵成都,并在塔台的配合下,将飞机迫降在成都双流机场。

飞机落地的一瞬间,刘传健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他在座位上长舒一口气,忽然觉得手指隐隐有些疼痛。

刘传健低头一看,自己的手不知什么时候已冻得青紫,而一旁副驾驶的短袖工装,也被大风撕成了碎布条。

事后,地面负责维修的同事们很快对刘传健驾驶的飞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这次飞机事故的原因,可能是封严硅胶破损所引发的,因风挡内部有空隙,水汽可通过空隙渗透并留存起来,内部导线被水长期浸泡,会出现电弧放电现象,而电弧产生的局部高温又会导致内层玻璃出现裂纹,当飞机飞到高空时,风挡玻璃就会内外气压的作用下爆裂。

而刘传健能让这架“敞篷飞机”安全着陆,背后的意义更是重大。这说明我国的飞行员能够在万米高空,经受大风、噪音、失压、缺氧、超低温等诸多考验,创造中国民航史乃至世界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

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刘传健,被中国民用航空局、四川省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荣誉称号。

对此,刘传健本人倒是表现得十分淡定,正如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正常的飞行情况,任何一个飞行员都能处理。对于飞行员来说,真正考验的水平的就是应急处理的能力。这次的航线我飞了100次,应该说各方面都比较熟悉,也能够应对各种紧急突发的情况。在我看来,我认为没有英雄机长,有的只是不断的训练与经验积累。”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无法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梨院月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