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天眼聚焦】贵州农业现代化:稳粮仓 调结构 强龙头

原标题:【天眼聚焦】贵州农业现代化:稳粮仓 调结构 强龙头

2022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的主要预期目标。对此,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凤香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骆地刚满怀信心。

贵州茶产业欣欣向荣,是骆地刚信心的源泉。作为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贵州茶不仅出口量快速增长,种植面积更是连续七年蝉联全国第一。骆地刚说:“现在世界上喝到贵州茶的人越来越多,黔茶出海未来可期。”

凤冈县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里工人加工桑叶茶(图片来源:贵州图片库 田锦泓 摄)

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要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稳粮仓、调结构、强龙头。贵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加快推动山地农业现代化,全省粮食生产任务圆满完成,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贵州农业现代化蹄疾步稳。

稳粮仓:扛起粮食丰产丰收重任

“隆隆隆、隆隆隆……”1月1日,岑巩县注溪镇六部屯村机械轰鸣,10余位工人正抢抓工期,修建标准化机耕道、大型沟渠、喷淋管道。

岑巩县注溪镇六部屯村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图片来源:岑巩县委宣传部)

“这是高标准农田,我们村的致富金钥匙、粮食生产金宝贝。”六部屯村党支部书记伍婷说,过去,“肩挑背扛”是村民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如今,这片高标准农田将成为“大型农机开进来”的希望。

自项目启动以来,目前施工进度已达70%。2021年,岑巩县坚持“集中连片、集成配套、统一规划”的原则,大力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项目2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1个、沟渠5442米、机耕道10966米,逐步实现沟、渠、路、桥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望着这片即将焕发生机的土地,六部屯村村民杨文登说,乘着岑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进入全国第一梯队的“东风”,等路成网、田成块、地平整、渠畅通了,以前没有制种条件的田块,也能种上杂交水稻了。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坚决扛起粮食丰产丰收重任,稳住“贵州粮仓”。2021年,贵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组织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强化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措施,实现粮食面积4181.6万亩、产量1094.9万吨。截至“十三五”期末,贵州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77万亩。

2022年,贵州将坚决保障粮食安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260万亩,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目标任务,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全省粮食安全工作迎来新阶段。

“基本农田要种粮,高标准农田则必须种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集智表示,贵州基本农田多数集中在15度到25度以上的山地,平坦大多被用做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要保障粮食安全,既要继续强化粮食生产,也要持续加强耕地保护。

调结构:推动特色产业接二连三

近年来,贵州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茶叶、辣椒、刺梨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李子、蓝莓等重点单品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百香果、猕猴桃、火龙果种植面积进入全国前三……“种植面积”成为其中的高频词。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做大,如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腰包真正鼓起来?

——“接二连三”是关键。

2021年,贵州下大力气延伸农业产业链,把更多精力放在精深加工、强链补链上,不断提升农产品硬核竞争力。目前,全省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6917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5%。

在剑河县工业园区贵州剑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菜生产线上,从炒制、灌装、加油到封箱,都实现了智能化操作。近年来,剑河县按照“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思路,不断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已构建起“两园八基地十三区”食用菌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农民在剑河县柳川镇关口高效山地农业示范基地采摘木耳(来源:贵州图片库 杨家孟 摄)

剑河县政协副主席夏永忠说:“要在做大农业产业过程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相关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春节期间,开阳县宅吉乡官庄村的贵州官腊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越发忙碌。熏烤房里,色泽金黄、油脂欲滴的腊肉、香肠挂满烤架。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豪说:“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狠抓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产品‘七十二变’。”

2021年,贵阳贵安重点培育了一批省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其中,“老干妈”“贵州三宝”“贵茶绿宝石”“开阳富硒茶”“赖永初”等品牌已具备一定影响力。

下一步,贵州将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行动,推动以县域为重点分级分类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以产地初加工为基础、县级精深加工为支撑、市州级集散为统领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确保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9%以上。

强龙头:优化生产经营组织方式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合作社,是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的关键。

2021年,贵州持续加强主体培育,推进国有平台公司经营涉农项目市场化转型,大力支持首批16家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现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7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586家。

在贵州宏财集团盘州刺梨产研中心,一支支50毫升的刺梨原液,正通过1:1口服液生产线,装入精美的礼品盒中。2021年,集团旗下的“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入选贵州省首批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

六盘水市当地龙头企业刺梨原果输送清洗生产线(图片来源:贵州图片库 聂康 摄)

“过年走亲访友,刺梨产品已成为凉都人的必备佳品。”贵州宏财刺梨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杰介绍,目前公司2022年销售额已达1027万元,比预期高出20%左右。

近年来,贵州宏财集团通过建强生产载体、推动市场营销、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刺梨产品打开新市场。该公司培育注册“刺力王”品牌,产品进入全国14个省份和60余家电商平台销售。

近日,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公布,贵州新增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其中,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贵州中科易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首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榜上有名。

在贵州,各类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引领力量,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新动能。

2022年,贵州将遵循市场化导向,培育壮大新型主题,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推动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00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300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1500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

编辑 杨羽 刘诗雅

编审 王璐瑶 杨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