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周末踏青古村南窖

初春的房山,还有些阴冷,周末看天气还不错,疫情以来,很少出门了,和爱人商量一下,决定去房山的古村落去踏青,首先想到了南窖村,于是驱车前往。

过街楼全景

过街楼,旁边的火山石似金蟾,为南窖带来财运

过街楼 上有个小庙,据说两座神像背向而立,因为上不去没能一窥风采

仁义局,过去的娘娘庙,

关于为什么叫仁义局,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清朝基层税务部门,相当于镇里的税务所;也有人是村里公立的议事机构。这是拆除后新建的。

仁义局墙上还保留着过去的墙皮

据说是当年抗日战争时,日本侵略军进驻南窖村所书。

仁义局 后墙还保留了原来的墙皮,但是大部分字体已经模糊了,l落款可辨认书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

过街楼旁的村史馆,可惜铁将军把门。

仁义局对面是戏台,也是拆后重建的,戏台后是大寨岭,上有观景台,可一窥南窖全村。

观景台上有稞古树,当地人叫玻璃树

从观景台上看过街楼

南窖村地势东高西低,村落顺应河道向东西方向延伸,从村西水峪口向东,南北两侧山退谷开,豁然开阔,至村东龙王庙逐渐缩窄,形成一个核形小盆地。民居大多是南北朝向,聚落呈散列状,村中有两条主街,北街是柏油路,南街有古商街,店铺林立,古道两侧房屋大部分为明清建筑,少数为民国建筑。南窖村有银音会、灯笼会、狮子会等多个民间文艺组织。

南窖灯笼会介绍

穿过过街楼是一棵古槐。 据村里老人讲,南窖村有四颗古树,守护着村子

清代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及民国初期煤炭高线的修建使南窖村的发展达到鼎盛,成为当时河套沟最富庶的乡村之一。漫步古村,随处可见古建民居,但是大多已经失修了。

赵家豆腐坊

王家大院,祖上开杂货铺,铺名“益兴铺子”

王家大院 旁边是郑家大院,祖上开杂货铺,铺名“益民铺子”

拔贡院,老东家赵联魁是清朝贡生,位居七品

义兴楼

郑家大院,门楼在村里的道路演变中已经变的低矮了

嫁妆铺

南窖最大的店铺之一义和城

历史标语

李家秀才院 ,房屋老东家李林,祖上是秀才

李林医术高超,曾治好通州王爷家格格的病,王爷赐匾“儒医济世”

李家大院

大社姑道场

村口的影壁,上面书有四字,已不可辩

更楼子,打更人的住所

礼家钱庄

蔡家肉铺

失修的院落

南窖赌场大门

南窖赌场

醋酱房

木利增

真武庙,1966年拆毁,现为重修

古村小景,董家豆腐坊

韩家店,旅店,给驮马队提供住宿的场所

刘家果子铺

万记永 ,主要经营杂货

果家果子铺

付家大院,影壁连墙体总高八米

三义堂,知识分子的聚集地

马鞍铺

东永兴

果家大院影壁

果家大院,,南窖村最气派的豪宅,共三进

果家大院大门前的七级台阶

果家大院 的垂花门

龙神庙

德兴堂,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大队部

范家大院,南窖村豪宅之一

霍家店,给驼队提供住宿

霍家私塾 ,私人举办的学校

罗家大院,此院出过许多秀才 ,大门门楣上原有朝廷御赐匾额“节孝两全”,现已损毁了

罗家大院二进门,门楣上有朝廷御赐匾额“独步青云”

过街楼

南窖村

游历了南窖古村,觉得这里最珍贵、最难得的,是它的容貌,虽然有些沧桑、衰老、陈旧,但是它传承着历史,记录着社会的变迁,但是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讲,还是显得不足,希望南窖古村再续辉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