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在偃师落成

原标题: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在偃师落成

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在偃师落成

作者:古小彬(海南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客家人与儋州》主编、《海南客家通讯》主编)

原载:《客家》杂志2009年第5期

古小彬副会长(右2)出席会议

气势雄伟、记录客家人南迁历史的 “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 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区北部虎头山生态公园南麓,自7月7日奠基以来,经过60多天的紧张施工,于2009年9月10日正式落成,并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偃师市委副书记朱美荣主持典礼仪式,偃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立林致辞。

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总执行长黄石华,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 怀 廉,河南省客家联谊会会长林雪梅,河南省侨联主席董锦燕、副厅级巡视员耿诚聪,偃师市领导郭洪昌、王立林、石海钦、黄元元及来自中国河南、北京、广东、广西、福建、四川、陕西、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印尼、法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毛里求斯、澳大利亚等十几个个国家300多位客家代表出席典礼,海南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古小彬应邀出席。

纪念碑设计依据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起衣冠士族从西晋王朝都城洛阳大批南迁的史实,建在寓意1700年历程的17级台阶的两层方坛上,碑体总高13.6米,由粉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碑体正面刻有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亲笔题写的“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13个鎏金大字,背面镌刻着由黄石华撰文、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书写的碑铭,基座四周是表现客家先民南迁及客家人发展历史的浮雕。

该碑以代表着“万姓归宗”、“宗地”的中国古代礼器“琮”和以家的象征“门”为主要元素,结合晋代的龙纹、连理牡丹、祥云瑞兽等图案设计而成。顶部圆形碑体刻有“客”字的篆文和祥云纹样,其上是取自故宫华表“望君归”造型的瑞兽,瑞兽面朝客家先民当年离开故土的东南方向,喻意祖根地父老乡亲盼望离乡的游子回归故乡。

专家认为,客家先民首次大规模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由中原迁至鄂豫南部及皖赣沿长江南北岸。汉魏洛阳故城是这一南迁活动的考古坐标,其主要遗存在今河南偃师市。2007年8月20日,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历史考古学、客家学专家在河南偃师召开的“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确认,河南偃师市是客家先民历史上第一次南迁的始发地,客家人根在中原、根在偃师。中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授予偃师市“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地”纪念性称号。

“中原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圣地纪念碑”的落成,不仅使偃师在“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地”的确立上具有更强的标志性意义,而且为全球客家人寻根溯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地标。

(原载《客家》杂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