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怎样快速感染新冠?”上海单日感染1.6万、幼童被带走,无数个母亲正在苦苦求助

击上方 蓝字 ▲ 掌上生活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益美传媒(ID:YeeMedia)

本文转载已获授权,

其它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01

4月1日,上海浦西开始全面封控。

一个疑似上海被单独隔离的婴幼儿哭闹视频在网上疯狂传播。

画面里,几十个孩子挤在同一个病房里、病床上,有些孩子已经开始哭闹,但是身边并没有任何家长陪同的迹象。

后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发布说明称:

流传的这些视频是医院儿科病房内部调整腾挪的场景,并非单独隔离点。

目前已组织医护团队优化收治流程。

但家长们的紧张却并未因此而打消。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妈妈。

她的孩子只有一两岁,被确诊了新冠。

在孩子被带走隔离之前,她拼命地亲吻孩子、舔孩子用过的勺子、吃孩子啃过的苹果,想让自己也确诊,希望能和孩子一起被隔离。

但直到孩子被带走,她的核酸检测结果都正常。

孩子被带走之后她才确诊,最终她还是没能和孩子在一起。

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

有网友说,自己和孩子妈妈目前的应对策略是:

孩子每天早上刷牙后往盘子里吐两口唾沫,然后父母各舔一下。

“自己身上掉下的肉,不嫌。”

有网友求助,孩子阳了,如何让自己确诊。

“已经在家里三天不戴口罩了,怎样能实现陪孩子隔离的愿望?”

还有家长回忆,在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三个月的女儿感冒咳嗽转成了肺炎。

住进儿童ICU,11天来大人都不能进病房陪护。

每每想到这样的经历,她还是觉得很害怕。

一位妈妈分享了她对和孩子分隔的想象:

凌晨2点后,他大多已睡不安稳。

早晨5点,他必然试图从小床向大床翻滚,而后未果。是否会因此误伤同床的孩子?

早上7点,睡眠浅又起床早的他,多半已经很饿很急。那只嗷嗷待哺的小鸟,喝上奶了吗?

……

小残,公众号:残言她问,怎样快速感染新冠

仅仅是这些想象,就足以压垮一个母亲的精神。

02

4月4日上午,上海发布了最新通知:

如果家长同是阳性感染者,则可以同住在儿童区域陪护照顾。

父母感染了才能陪同感染的孩子一同隔离。

这显然是无法消解家长们的担忧。

这个政策一出,不知道又会有多少父母为了照顾孩子想尽办法让自己感染。

我们理解专家所回答的——

家长陪护问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防控工作要求等,感染者应当与非感染者隔离。

但是当感染者和非感染者的关系变成了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儿童和ta的父母,这样的规定是否也能考虑灵活改变呢?

亲生父母的陪同,不仅能照顾好孩子,还能大大减轻医护工作者的负担。

有儿童医生呼吁,能够考虑在孩子阳性,家长(暂时)阴性的情况下允许陪同隔离

今年年初,天津成了内地最早迎战奥密克戎的城市。

当时就有相关研究发现:奥密克戎的儿童感染者比例更多。

本轮上海疫情也是如此。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一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根据今天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6岁以下儿童占确诊病例的6.4%,如果按人口比例算并不高,但跟过去两年新冠感染的情况相比,儿童感染的这个比例高了很多。”

那么,在奥密克戎感染率增高的情况下,作为较晚一批接受到新冠疫苗的人群——

儿童的疫情防控似乎需要更合适、更符合现状的措施。

心理咨询师艺家,对儿童单独隔离提出了看法。

她说:

成年人可以调节自己去应对环境的变化,但是大脑没有完全发育的婴幼儿是不行的。

他们没有能力去自主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去适应周遭的一切变化。

而这些应激反应,很可能会对他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在她的视频下面,一位爸爸的评论获得了5700多位网友的点赞。

“我也是做爸爸的人,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时刻和我的孩子待在一起,谁拦我,我就和谁拼命!”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照料一个低龄宝宝,工作量有多大呢?

儿科大夫欧茜医生分享了她的经验:

在我工作过的医院(国家5个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之一),新生儿病房的一般配置是每一班由一名护士+一名住院医生负责照护7到10个孩子,配奶、衣服换洗等工作则由专职护工完成。

对于满月之后的患儿,照护需求大幅提升,也逐步形成了对家长的依赖,再大一些已经能够辨认家长与陌生人,此时医护人员是很难再一对多照护患儿的,所以都会让家长到病区陪护。

欧茜,公众号:欧茜医生上海明确:儿童被隔离收治后,家长阳性才可以陪护

从目前的病例来看,受感染的婴幼儿基本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死亡的风险较低。

而家长作为孩子们密切接触、也很可能是唯一接触到的人,很可能只是暂时未检测出阳性。

所以,无论从宝宝的心理还是生理健康考虑,都请让孩子的亲生父母参与陪护。

03

每轮疫情,都会有小朋友独自前往隔离点的视频传出来。

孩子们穿着并不合身的防护服,背着小书包,独自走在通往隔离点的路上。

等待着ta们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事,ta们会经历怎样的孤单和恐惧,我们无从得知。

我们夸孩子们懂事、独立、勇敢,但是也很难真的体会到他们小小的身体可能正在承受的分离焦虑。

ta们本不该独自承受这些。

还有那些更小的孩子们,他们的身边离不开大人,几乎是需要24小时的照料。

对针对0-6岁阳性婴幼儿隔离政策,中国儿童友好社区昨天也发布了建议。

一、家长无论阴性或阳性,在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培训、做好防护后,可准许在公卫中心陪护照护7岁以下患儿

二、特需儿童应享受最有利于其生命保障的陪护和隔离措施

三、按照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提高医护/陪护人员比例

四、创设儿童友好隔离环境

周惟彦,公众号:爱德传一基金周惟彦:关于0-6岁阳性婴幼儿隔离政策的紧急建议

4月5日,世博方舱的“亲子病区”已经收治了患儿家庭共计177人。

在早前的新闻中,我们看到了“阴性家长可陪护”的字样。

但是也在一些报道中读到一些独住儿童依然是由“临时家长”照看。

昨晚,界面新闻采访到了上海世博方舱的相关负责人。

其表示:

“针对很小一部分核酸阴性的家长,他又不愿意和孩子分离,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在家长充分知晓风险的前提下我们也会有相应安排。”

界面新闻报道

我们相信,事情已经开始改变。

之前那样混乱的、让人揪心的收治过程,只是基于之前的防疫惯性而产生的短暂过渡。

通过大家的多方呼唤,官方已经注意到了幼童患儿在救治过程中的特殊性,已经在修补调整收治政策。

网络中流传着一句话:“人生才几年,疫情就三年。”

对于孩子们更是如此。

童年才几年,疫情就占了三年。

有些孩子,从出生起就戴着口罩。对他们来讲,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还不及熟悉,就要面对分别。

习惯了线上上课,习惯了随时测温戴口罩,习惯了张嘴做核酸。

比起我们这代人的童年,他们多了很多束缚与规则。

疫情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灾难,而在这种特殊时期,如何保证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安全,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责任。

所以,请看到疫情下的孩子们,看到孩子父母们的需求、体谅他们的心情,不要再让幼小的孩子们独自接受隔离。

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角色,是除却亲生父母之外,别人无法替代的!

关注吃喝玩乐尽在珠澳情报局

/ 掌上生活

河南又上热搜:这群人,打了无数明星的脸

/ 掌上生活

从丑闻女主到视后,当年有多屈辱,现在就有多得意

/ 掌上生活

大幂幂输了,这次85花的格局怕是要彻底变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