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谭胖:上海抗疫,情绪背后也要防范集体失智

原标题:谭胖:上海抗疫,情绪背后也要防范集体失智

此刻,我的脑子在一片混乱中始终坚持一个意念:

成熟,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思想成熟的人才可以成为“担当”,比如“意见担当”、“家庭担当”、“工作担当”或……“防疫担当”。

之所以引发思考,是因为这场疫情,如果抛开情绪用成熟的思想去面对问题的话,可能线上线下的状态不至于太过离奇。

本来今天想说“疫情期间造谣发假视频该是个什么罪?”起因是某地某人拍了一条视频,谎称是“志愿者把擅自外出不配合防疫的人剃了个阴阳头”。这个事性质很恶劣,既抹黑又赚流量,属于妥妥的“损人利己”的事。

但真有人信,因为此前在某地的防疫人员的确罚外出人员“站街”示众,也的确有人把擅自外出的老人绑在树上抽。

于是大家都信了,后来有人出面辟谣,大家谴责、抱怨,不了了之。可心里多少总有点想法:

“这能怪我吗?谁让这事真的有过呢?沧州还有人把农民家的羊拉去‘做核酸’呢,比这离谱的多了去了!”

情绪,就是在“前车之鉴”和“其无后乎?”中逐渐酝酿,时刻等着“下一次”集中爆发。

1

同 罪

昨晚很煎熬,我在某乎上刷到一条帖子,讲的是微博里有人说“上海某区某女请外卖员给自己父亲送菜,给了对方200元,然后被网暴,骂她的人说她给得太少,太抠门。她解释过,说自己经济不好,人家不听,接着骂。结果这女人跳楼自杀了。”

我如今也在经历一个“印象、调查、取证、结论、意见”的过程,所以先说“印象”,第一时间我觉得暴力很可怕,“易位思考”的能力也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所以我先对女人的结局难过,可难过之后,我想调查,目前我没看到任何当地公安机关对这事的公告,仅有一篇长微博。不像别的“新闻”有图有真相,还有刊发时间。

首先假设,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辱骂她嫌她给得“少”的网民立场是什么?是因为她生活在上海,所以不该“只给200”?还是因为“谁让你在上海”?

如果这件事是假的,那么对此发表一切指责的人,又该如何自处呢?其实无论真假,骂的人和同情的人,可能都只是在宣泄情绪,她如果“活”着,同情她的人可能会骂她,她如果“死”了,还没来得及骂她的人可能会同情她,因此这个女人存不存在并不重要,讲究的还是个氛围。

几乎与此同时,一对母女在杭州被逮到,感染者,不戴口罩,在商超游玩被防疫人员堵住,整个商场的人马上做核酸检测。另一边一个女孩在上海“鸳鸯封”之后居然跑到了合肥,从上午十点逛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同样也是往人多的地方去,同样也是感染者。有人在网上摆出一些内容,认为这是“敌对势力”在蓄意“投毒”,又是一阵义愤填膺。再结合北方邻居的朋友圈,似乎有些“妙不可言”的感受。

同上,我也是在一阵胆寒后迅速恢复冷静:

有没有“外敌”,公安机关和国安机关会去调查。如果真的有,那是国家层面要处理的事情,如果没有,那对于“自己人”的“疏忽”则是另外一个故事。那时我再“补刀”也不迟,但现在,我还是保持静默。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有些人只是摆设。对于成熟的人是“素质”。

2

同 苦

有个视频说上海某小区里菜堆在那都烂掉了,大家开始骂。居民忍不住澄清说这是发菜的人阳性了,只停了一天。之前每天都在分菜,可就这一天被人发到网上,再度成全了狂欢。

今天的热搜更有意思了:

上海辟谣“网传多个小区解封”的谣言。同时有官方数据显示——

上海现有本土感染者超10万例。

互联网时代,“网传”的东西真真假假,发布评论前一定要过脑子,不然会打脸,不实信息一定要惩处。

那么“实”信息呢?

有的人在被封小区里想要出门遛狗被劝阻,别人告诉对方“不要出门”,给出的理由是“人多了就防不住了”,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同样一座城市里,嘉定某小区晚上一群人游行,一边在空荡的街上走,一边喊着“上海加油”……这种“迷惑”操作我也看不明白意义在哪里。“人多防不住”在并行的空间里似乎有两种解释。

也许我能理解那位哭泣的居委干部的心情,哭的可能不是某一件事,而是积压在心里的情绪:

难,太难了!早知道回家卖红薯了。

因为做成什么样都不落好,劝人回屋是“指示”,上街游行可能还是“指示”,但明明矛盾的事情你就不能说它违和,前者是情绪,后者也是情绪。两者都算“爱国”……吧?

执行者往往是最苦的,他们也是有情绪的人。但舆论不管,舆论有舆论的情绪,上下之间,少有理智和成熟,只把情绪给到执行者。

3

同 扯

任何一场灾难在当事人眼里是不幸,在更多的人眼里则是狂欢。

如我刻薄地举例:

如今谁还记得坠落在大山里的民航和遇难者们?

他们除了留给亲人不幸外,就是留给网络一阵“狂欢”。

所以当我回翻文章时,我可以难得地欣慰一下:

我很成熟了,没有吃“人血馒头”搞流量。真“感情”是装不出来的,客观去看待一件事,然后在事情中加入意见才叫“成熟”。区别只是有时看着义愤填膺,有时看着哭笑不得。

上周讲了“丁丁”的事情,有人在文章里留言骂我博流量,装“民族英雄”,我没回怼,因为我讲的是事实,这件事无关于疫情,只关于“腔调”,人家的确没有耽误防疫,只是我不满人家的“腔调”,虽然人家的新闻当天就被撤下了,但“情绪”也给很多人留下了。

什么情绪呢?

你到底是不是“爱丁堡”?

正是各种交错复杂的“情绪”才让上海和在疫情中总是出现的各种事情让人感到如精神分裂一样,时而振奋、时而难过、时而唾弃、时而紧张吧。

对这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我尽量说得幽默一些,虽然我也会有情绪,但保持公允的态度和底线还是可以的。起码到现在,我也没说“旅沪华人”这种有些过分的名词,这显然是对所有人的不公平。

4

不同心

今天这篇文章我也想不出究竟该说谁,只觉得眼前一切在脑海里呈现出一个“乱”。

乱于真假不明的时候妄加评断,乱于总是因为一个人攻击一群人,乱于割裂和对立竟这么明显,乱于今天骂的和明天夸的可能都是同一拨人。

乱的根源都是情绪,把其它心思和不满集中在另一件毫无干系的人和事上,看似大义,但实际上跟 同情、慈悲、科学、理智、爱国 等必须的美德没半毛钱关系。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