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致信心 | 赫洛克效应: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

赫洛克效应

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能量体伸展爬出的每一份能量,如被看到,就变成了光明,变成了生的能量,如热情和创造力。如不被看到,就变成了黑暗,变成了黑的,死的能量,如抱怨和破坏力。

# 赫洛克效应定义 #

赫洛克效应,又称反馈效应。是指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的好。

01

赫洛克效应定义的来源

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做了一个实验,将106名小学四、五年级孩子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能力相当的四组,在四种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完成难度相等的学习任务。实验结果发现,即使是相同的任务,四组的表现也完全不同。

第一组简单叫做“受表扬组”,在每次完成任务后,会受到鼓励和表扬。

第二组称为“受训斥组”,与第1组完全相反在完成任务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

第三组称为“受忽视组”,和1、2组不同,他们是被忽视的一群人,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

第四组称为“控制组”,在整个过程中,全程与前3组隔离而且事后完全不给予评价。

实验结果如上图,可见

✦ 表现最差的一组是第4组,表现最好的一组是第1组。

✦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组(受表扬组)的表现越来越好,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 第2组(受批评组)即使没有第1组表现好,但是和第3组(受忽视组)相比,数据要更好。

这就是著名的赫洛克效应,他告诉我们:对于工作结果即时给予评价,能够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显然比批评要好,而批评的效果优于不给予批评。

02

赫洛克效应案例分享

鹿道森“走了”

2021年11月28日,独立摄影师鹿道森在25岁当天,他在微博留下最后一句话和一封长长的遗书,选择跳海自杀与这个 世界告别。

他的遗书中描写了他生前的痛苦:

被原生家庭长期的忽视

留守儿童

校园霸凌

独居青年

微笑抑郁

实现自我与经济困难

我们不难想象出当时他成长的背景和氛围:父母早年出去打工,他只能辗转寄居在不同的亲戚家,从小就感受到寄人篱下和被父母忽略的痛苦。

因为没有电话,过年才能见到父母几天。

平时,把对父母的思念都写到纸片上,攒在一起拿给他们,可大人只是接过就丢掉。他说: “那时候好失落,感觉自己就像过期食品,任人随意丢弃。

因为情感的缺失,被忽略,被漠视,被霸凌,被焦虑的情绪弥漫,鹿道森在遗书中大篇幅的描述了爱的失落,也留下来那一句

繁星之城,却没有一盏灯为我照亮。

在鹿道森的世界里我们看不到任何正面反馈,都是负面的情绪与负面的反馈充斥着他的生活,甚至更多的时候是没有反馈。鹿道森的离开让我们看到了赫洛克效应的负面, 受忽视不给予反馈是最差的结果。

03

赫洛克效应的不同理解

- 用罗西和亨利的实验看及时反馈的重要性 -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诉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

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在生活中,有反馈(知道学习后的测验成绩)比没有反馈(不知道测验成绩),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及时反馈( 每天知道测验成绩)比远时反馈(测验成绩要一周后才知道)所产生的效应(激励作用)更大。

这也进一步反应了赫洛克效应的实质: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

- 用需要层次理论理解赫洛克效应 -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的观点。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以下五种

★生理需要:指人对事物、空气、水分、睡眠、性的需要。

★安全需要:指个体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的需要;表现为寻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

★归属与爱的需求:个体渴望与人建立一种良好关系,并在其群体和家庭中拥有地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即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重自爱和期望受到他人、群体社会认可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即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需要。

赫洛克效应中适当表扬的效果之所以优于其他两项,是因为它同时满足了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的好,是因为它是负面的但是在批评时给予了被批评者关注,让被批评者感受到他与他人建立着关系以及联系,能让其感受到归属与爱的需要。

不予评价是效果最差的原因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是被忽略的,被忽略者往往会陷入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也没有爱和尊重,当然更提不上自我实现。 所以及时反馈是很重要的虽然负面的反馈不及正面反馈但也优于不予任何评价。

- 用斯金纳的相关理论来解释赫洛克效应 -

斯金纳曾经提出著名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

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结果(奖励或者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所以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同样也证实了赫洛克的观点:适当表扬的效果显然比批评要好,而批评的效果优于不给予批评。

实际上,用好赫洛克效应,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以及家庭关系都有很大的帮助。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生命力。在生命成长的路上,我们不是孤单的一个人,也不是一座孤岛,生命是彼此相呼应的,相互温暖、支持和赞美的,看见与被看见的双方彼此是幸福的。

- 愿大家都能“被看见” -

原创来自:赫洛克效应: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 | 心理词条-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xinli001.com)

供稿丨武婧赫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排版 | 武婧赫

出品 | 信息与电子学院研究生会

审核丨侯明佳 潘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