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青苗滋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碧滢:脚踏实地,奋楫笃行

〈 聚焦青年 / 共展风采 〉

青春国奖 逐梦前行

2020-2021学年研究生国奖青年

编者按

2021年,186名研究生荣获我校最高荣誉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为充分展现农大学子的风采,发挥优秀青年的榜样引领作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特别推出“青春国奖,逐梦前行”专题推送,激发莘莘学子科研报国热情、砥砺广大青年奋发有为担当。

希望全校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守初心、担使命,强化知农爱农意识、牢记强农兴农责任,在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再创佳绩。

李碧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科学与工程系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2020级硕士。 师从李洁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 酸化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效果与作用机制。2021年以第一作者在Water Research上 发表sci一篇, 参与sci撰写一篇,参与专利研发撰写一项

走进背后的故事

不惧失败,百炼求知

科研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每一项结果的背后都是持续不断的摸索。硕士刚入学时,李碧滢的研究内容是抑藻剂开发等相关课题。由于以往科研经历有限,她对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对实验技能生疏,同门又少有涉及抑藻剂开发方向,她只能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总结实验方法,自行着手实际配制。仅是在构建抑藻剂的过程中就充满了各种坎坷与挫折,比例错误、性状存疑等等不胜枚举,她一度陷入沮丧的情绪。

但终于在历经千辛后第一次成功构建,这份喜悦令她始终无法忘怀。“那是个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做好的微球上,突然意识到自己突破了实验的瓶颈”。

正是一次次的失败不断锻炼着她的心态,使她越挫越勇,让她越行越深。尽管在之后的效果测试中也如预料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那段经历让她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再次成功。并已将相关成果 发表在SCI期刊,申请的专利也正在受理

在那段时间里,

她不断地从文献中寻求解决方案、

总结失败原因、在实验室里不断探索,

终有所获

丰富技能 投身实践

作为苏州专硕,硕士开题之后李碧滢就去了苏州。由于实验条件有变,同时也怀抱着丰富专业素养和拓宽知识领域的想法,她选择了与当地的发展更加契合、更方便实验开展的课题: 酸化土壤调理剂。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切从零开始,新的困难接踵而来。相关知识缺乏、实验技能与经验不足,但在她看来,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文献阅读、请教前辈经验等解决。但涉及到的大田实验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与当地农民的交流因语言不通受阻、在枇杷园工作强度大可体力不支等诸多突发事件,令她十分困扰。

在反复挣扎后,她下定决心,既然决定做这个课题就不能退缩, 以往经历过的挫折都已经成为她的宝贵财富,不论多大的困难总能想出解决办法。怀着这样的心态,大田实验顺利布置完毕,一切正往好的方向发展。

虽然硕士期间更换了课题,李碧滢也没有因此将之前的课题置于脑后,联系到二者都是目前环太湖地区的热点问题,她常去太湖对两项课题进行采样并进一步地进行测试。

尽职履责,关心同学

除了科研工作外,李碧滢的校园生活也同样精彩。作为党员,她平时认真充实自己的思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她还爱好排球、乒乓球、摄影等等,这些爱好丰富了她的校园生活,也使她倍感充实。“科研中会遇到很多挫折,这时候就不能一味地闷头深究,出去走走、打打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她认为健康的身体、乐观的心态和个人的科研学习工作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拼搏的动力

李碧滢认为,她从硕士入学至今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教导、同学的热情帮助和家人的理解支持。她将始终怀揣着这份感恩之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脚踏实地,奋楫笃行。

END

排版:张子豪

欢迎投稿:zsb@cau.edu.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