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朝阳光熙门北里,因八百年老城门而得名。

点击标题下方“凌洲业话”蓝色字体、

北京地铁十三号线上有一站叫光熙门,此地位于朝阳区西北部。东起七圣路、西坝河南路,西至东土城沟,南始和平里北街与柳芳北街的连接线,北抵北三环东路;这片区域称之为光熙门北里,属朝阳区香河园街道。香河园街道办事处辖域在1952年至1956年属于太阳宫乡管辖,1957年除西坝河外均属左家庄街道,1959年改属五路居街道,1968年改属和平街街道,1977年重回左家庄街道,1987年才从左家庄街道划出,成了香河园街道。

此街道辖域的西南部,在元朝时是光熙门关厢地区,所谓关厢,就是城门以外二三里内形成的居住与商业区域。光熙门是元大都东城墙上靠北侧的城门,据《旧都文物略》记载:“元世祖至元四年,定鼎中都植被三里筑新城,九年废中都改名为大都改建新城,城周六十里又二百四十步,分十一门,正东曰崇仁、东之右曰齐化、东之左曰光熙”。元世祖就是忽必烈,至元四年是1267年,这年大都城开始动工,至元八年(1271)下诏迁都北京,至元九年(1272)改名为大都。大都城历时二十余年才完成宫城、宫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城池整体呈长方形,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苇帘。城内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城市轮廓方整,街道砥直规则,建筑布局合理,城市格局格外壮观。

大都城奠定了明清北京城的基础,甚至到现在为止,市内的街巷布局依旧能看到当年的影子。与明清北京城不同的是,大都城有十一座城门,东墙北侧的光熙门与西部北侧的肃清门遥相对应。光熙门遗址在今和平里北街、柳芳北街的连接处,原来是和平里火车站南边的铁路桥洞,也就是现在的城铁柳芳站附近。城铁的路基就是当年大都土城遗址,其东的土城沟原是大都的护城河。2003年地铁13号线东段开通的时候,在此设置的车站原本规划叫“和平里站”,但经过考证后发现接近元大都光熙门原址,加上光熙门北里居住区就在附近,因此才改名叫“光熙门站”。

明初,大将徐达攻破大都城后,将城北向南缩进五里(因为地势空旷、不利于防守,怕北元势力反攻);而后朱元璋改大都为北平。永乐迁都时,又将南侧城墙向南推进三里左右,东西城墙向南延伸、改建城垣及城门。明朝的北京城由十一门改为九门,东西两侧的光熙门与肃清门被废(崇仁门改称东直门,但齐化门延称、正统年间改称朝阳门)。元代时,古漕运河道——阜通河纵贯今香河园街道辖域西部(阜通河后来改称坝河,朝阳东坝河与西坝河就是这么来的),漕粮经此储入光熙门内的千斯仓。前两天咱们刚说完东城禄米仓,在朝阳门内,其实除了禄米仓、此地还有很多粮仓,因为这里是漕粮进出城之要道。所以说朝阳门取代的是元朝的光熙门而不是齐化门。

1982年,在元朝土城根儿地带兴建住宅区,内浇外挂式结构的高层楼房沿北三环东路南侧、七圣路和西坝河南路西侧分布;砖混平顶式结构的楼房多为南北向,呈条状布列,高低错落。住宅区内托儿所、幼儿园、粮店、副食店、蔬菜站等配套设施齐备。朝阳区公用局教育中心、重庆饭店、远方饭店、太阳宫医院等单位也驻地在这里。1988年,根据其位置为原光熙门外北侧而定名光熙门北里。这个地名儿虽然出现过断档,但毕竟恢复的是元代城门名称,因此有着近八百年的历史;北城的安贞门、健德门(地铁十号线有这两站)与之同理。

北京带门的地名特别多,大家最为熟悉的自然是明清城门留下的,比如崇文门、宣武门、东便门、永定门等等。光熙门比它们的历史要早,不过也不是最老的。时间最久的、与城门有关的地名是今右安门附近的开阳里与迎春里,因为北京在作为辽代的南京城(析津府)时,东墙南侧叫迎春门、南墙东城为开阳门。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