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李雪:“溺爱”是“不爱”的伪装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曌星朗读音频

音乐:Jeff Beal-Joe's Theme+Out of Business+Slapped Around

尧十三-瞎子(贵州话)

如果你看到孩子的真实需要,愿意满足,彼此开心,那就是幸福的流动,多多益善呀。

我身边的朋友和个案,他们的童年极度凄惨,差点自杀死掉。无一例外的是,他们从小到听到大父母最常说的的话是: 我们最大的错,就是太溺爱孩子了!

而那些给了孩子很多爱和满足,把孩子养得很好的父母,最常说的是:养育孩子,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继续觉察成长。

动不动害怕“溺爱”孩子的父母,就好比一口枯井整天担心自己把村子淹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时候闹断奶闹得最凶的是婆婆。同样的,把自己孩子养得越糟糕、越不快乐的父母,越热衷于批评别人父母“溺爱”孩子,并且警告对方“你这样下去一定会把孩子教育坏”。

真爱与“溺爱”的区别

1

“溺爱”的家长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需要,而把自己内在缺爱的小孩投射给孩子,“溺爱”行为其实是在满足自己。

最极端的案例:有个孩子,他一吃茄子就呕吐,而这个妈妈呢,每逢孩子“滚”回家,就特意要做营养美味的茄子给孩子,而且指责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领情啊,我特意为你做的,我做的茄子花了好长时间呢。”

这种“溺爱”其实是父母自编自演自我感动的一场戏,孩子只是在其中扮演一个接受“爱”的道具。而真实的孩子他需要什么,可能一直都是不被看见和不被满足的。所以,这样的孩子他感受不到被爱,在他心中也很难生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

还有一种“溺爱”的家长,是因为怕麻烦怕失控,干脆控制包办一切,孩子无法通过独立探索和完成事情获得成长与成就感。

两个人格较完整的人之间会自然形成界限。如果妈妈的自我价值感特别低,就容易把孩子当成“自我”,很难拒绝孩子,常常过度地“牺牲”自己,甚至要包办孩子的所有决定。

然而,孩子有自我的需求,自然不会总是领情,妈妈就会有怨气积累起来,忍不住抱怨孩子没良心不会体谅妈妈。这样会使得孩子将来也很难感受到他人的界限,得罪人而不自知。

3

“溺爱”是父母自己没得到过的爱。没得到过爱就容易有两种心理:

一是,我都没得到过,凭什么给你?比如,自己在童年时渴求妈妈的怀抱而常被拒绝,现在就合理化成“经常抱孩子会惯坏的”。

二是,我没得到过,所以要加倍给孩子。可是,在冷漠中长大的人,往往会误以为控制就是爱,加倍补偿的经常是无界限的控制。

总的来说,“溺爱”和爱其实没有半毛关系!它跟对方的需要毫无相干,只是内心痛苦的自编自导自演。 “溺爱”是家长自己的需求而非孩子的需要。

李雪老师亲自讲授的女性成长课

父母气定神闲,

孩子歇斯底里,

怎么回事?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怎样炼成的:如果父母的假自我极度脆弱,无法承受冲击,会把各种内心冲突投射给孩子,把它说成是孩子的。

比如,觉得自己受了某人冷落,转而对孩子说:“某某某其实讨厌你,但是碍于我的面子,他不说出来。”这样会使孩子的自我意识变得混乱。更严重的,妈妈在孩子精神崩溃甚至自残的时候嘴角无法抑制地露出微笑。

这样的家庭中,父母看上去情绪稳定宽容隐忍,孩子则经常无故暴怒崩溃,大家都说“都怪父母对孩子太宽容太‘溺爱’了!才惯成这样的。”所有人联合起来攻击指责孩子。孩子的自我不断破碎无法聚合成形,终成边缘或者精神分裂。

真正的爱,

给再多都没问题呀

如果你看到孩子的真实需要,愿意满足,彼此开心,那就是幸福的流动,多多益善呀。这种彼此滋养的事儿,只会让孩子成长,也让父母成长。

如果不愿意满足孩子,清楚觉知:是我不愿意满足孩子。而不去评判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 内在诚实,也就是首先对自己诚实,爱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养孩子的幸福在哪里?在孩子开心的玩着食物,手舞足蹈时,你看见了他,你被他的喜悦和临在感染,你们相视一笑,就是幸福链接的时刻。妈妈的生命,被这样扩展和滋养了。

孩子的幸福在哪里呀?孩子的幸福在于自己手舞足蹈享受食物时,他被妈妈看见了!妈妈感受到他的开心,孩子的存在因此被确认。

养孩子的辛苦在哪里?在于孩子专注玩食物时,妈妈对孩子当下的感受视而不见。妈妈睁着眼,却是全盲的,焦虑地活在头脑想象的世界里,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他怎么没把勺子挖出食物放进嘴里,他今天才吃了一个蛋怎么就不吃了,他总是这么玩,不成规矩,会营养不良的,我该怎么训练纠正他的不良习惯…这样养孩子,真是一场酷刑。对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是。

当一个孩子的感受经常被父母看见,被父母重视,这个孩子天然的就会懂得体贴他人的感受,同时尊重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孩子,尊重规则同时温暖流动不僵硬,情商特别高。

而总是被说教管控的孩子,到公共场合会控制不住的“人来疯”,侵扰别人。

当孩子确认爸妈愿意回应他、保护他,愿意呵护他的感受,孩子遭受侵害才会勇敢告诉爸妈。否则很容易就被施害者吓住。

我们究竟该如何爱孩子,究其根本还是应该先学会爱自己!

这个课程,把女性一生中最容易陷入的剧情,一个个赤裸裸的剖开, 从看上去很美的梦幻牢笼中醒来,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当下就要幸福。一场悲剧,所有人都有责任,但是通往幸福的责任人,只有自己,而且自己就足够了。

让我们跟随李雪老师,收获一个 心理上真正成年的自己,只有成为自己才能区别爱与不爱,只有成为自己才能卸下伪装!

这个课程里没有 "你应该如何",没有"怎样做你会变得更好",只是直接的揭开幕布,给你看,真相就在那里。

8节正课+1节直播答疑

每节正课10-15分钟左右

限时特惠 89元

作者介绍

李雪,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十余年,创办“初心心理”;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亚马逊与当当网有售。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ID:lixuexinlixue),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主播介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