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名家名篇.散文||魏巍: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魏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嘴角右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朋友的家里。在她的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地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 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著名军旅作家:魏巍

插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

魏巍(1920~2008),现代散文家、作家。多次赴朝鲜战场采访,同志愿军战士生活在一起,写出了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1951年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1953年起从事专职创作,曾任总政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文艺处副处长。作品主要有:报告文学集《人民战争花最红》,散文集《春天漫笔》,文艺论文《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歌剧《打击侵略者》(与宋之的、丁毅合作),中篇小说《长空怒风》(与白艾合作),电影剧本《红色风暴》(与钱小惠合作)。1976年以后,著有散文《在欢乐的鼓声中前进》,长诗《新的长征》。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东方》荣获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他的散文被称为“壮丽的诗”,炽热的感情、奔放的气势是其最突出的特色。

儒林文院声明

1.儒林文院是一家公益性的文学平台,文院的每一位老师既是崇尚“诗和远方”的文学爱好者,也是讲奉献、敢担当、有作为的文明社会践行者;

2.文院关闭打赏功能,谢绝一切无谓的打赏,还文字以干净纯洁;

3.文院不追求阅读量,创作人员不得恶意刷票、炒作,若发现涉嫌损害文院名誉者,即予取消创作人员资格;

4.文院本着“快乐文学、轻松文学”的创作理念,不设置与文字无关的任何要求;

5.文院以“慈善、公益、道德、良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原则上不提供稿酬,但鼓励优质创作,对一些优秀作品(与阅读量无关)文院将给予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奖励。

儒林文院

名誉顾问:朱寿江 张秀梅

文学顾问:周子远 润玲 温馨古塬 刘顺平

总 编:儒林翰士

副 总: 朱新文 王莉

运营总监: 何声静

编 审:王仁高 冯依柳 曙磐

主 编: 悦逸 杨莹莹 桂人庆 卢慧敏

作者工作部主任:王仁高(兼)

特别助理:邹念 贾琳琳

投稿邮箱:keivin@sina.cn

微信号:keivin2016

谢谢您的关注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们是中国文学的良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