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医抗疫|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十问

01

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疗效怎么样?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降低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缩短病毒清除时间,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

本轮疫情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居多,多具有湿热夹风的特点,采用扶正祛邪、表里双解等中医方剂,结合疏风解毒胶囊、六神丸、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对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症状、加快核酸转阴具有积极作用。

02

中医药是否可以预防新冠肺炎?

中医药历来重视“治未病”,中医早期介入对于患者不仅可改善症状,而且还有阻断毒邪深入的作用, 对于重点人群及普通居民同样具有预防功效。

面对传播力超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们应当及早使用中医药。

居民可选用中药代茶饮预防方( 黄芪9克,干芦根9克,金银花5克,紫苏叶3克,广藿香3克,每日水煎服,当茶饮),亦可根据自身体质选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藿香正气(水、片、胶囊)、疏风解毒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痰热清胶囊,以及玉屏风散、银翘片等具有益气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化瘀等功效的中成药。

03

目前上海的中医药预防方案,是否与气候等特点结合?

上海目前执行的中医预防方案《2022年春季易感人群外感疫病中药内服预防方案》,正是上海中医专家组根据上海的 地理、气候、时令等因素专门制定的,考虑到了上海地处江南,气候多潮湿,目前正处于春季,乍暖还寒,为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等因素,以提高临床疗效。

04

中成药预防新冠肺炎的注意点有哪些?

中医讲求辨证论治,市民最好能够 根据自身的症状与体质进行选择用药,可以提高预防疗效,减少副作用。

中成药用于预防,建议减少用量并缩短疗程,一般以说明书1/2剂量、3天一疗程为宜,如仍有不适,可续服一个疗程。

服药后如出现腹胀、腹痛、腹泻、胃口减退等情况,应立即停用,一般停药后以上症状会自行缓解,如未缓解请咨询医师。

05

怎样辨别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中成药?

对于个人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主要需辨别寒、热、虚、湿四种特殊体质。

(1)寒性体质:平素多见畏风,怕冷,四肢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2)热性体质:平素多见口干,喜饮,怕热,小便黄,大便干;

(3)虚性体质:平素多见易疲劳,易乏力,易困倦,易感冒;

(4)湿性体质:平素多见头重如裹,口粘,腹胀,胃口差,大便粘。

06

有哪些中医非药物疗法可用于防治新冠肺炎?

八段锦、易筋经等中医导引功法,以及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等非药物治疗在调节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纠正不良情绪、促进肺功能康复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可以建立自我防疫的“玉屏风”,用以防治新冠肺炎。

07

有什么中医导引功法可以推荐?

推荐给大家一套由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上海)会同上海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联袂推出的“ 抗疫强身功”。

全套功法由起势热身、六字呼吸宣肺气、开合扩胸和气血、贯劲推拉增气力、太极斜飞调阴阳、提踵顿足消百病、引气归元理筋骨等七个动作组成。通过畅通呼吸,推动气血运行,增强体质,起到预防春季疫病的作用。详情请扫描二维码。

08

有什么穴位按摩法可以推荐?

自我穴位按摩,可以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的作用,还能够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起到预防与康复作用。如风池穴、迎香穴、合谷穴、太阳穴、风府穴等。

操作以拇指螺纹面按住穴位,持续下按、缓缓用力,以有酸胀感为度,按压10秒左右后,缓缓上抬,再往下按,反复操作,按8-10次;每天早晚各做1次。

09

有哪些中药香薰疗法可以推荐?

中医经典著作中历来都有用熏香来防治瘟疫的记载。所用药物大都具有芳香化湿、避秽祛浊、理气和中的功效。推荐组合如下:

(1)熏蒸法

组成:藿香30克、艾叶30克、白芷15克、石菖蒲15克、薄荷15克。

用法:上述药物加水煎煮成1000毫升药液,置于超声雾化器内,关闭门窗熏30分钟,1-2次/天。一般20-30平方米放置一个超声雾化器,熏蒸完毕后可开窗通风。

(2)香囊法

组成:藿香、艾叶、石菖蒲、苍术、白芷、八角。

用法:上味等份,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每袋10-30克,挂于室内或人群密集地方,或随身佩戴,具有芳香辟秽之功效。

10

居家隔离的情绪管理,中医有何推荐吗?

新冠疫情期间普通人群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疲劳等负面情绪。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劳则气耗”,气血是人体运行的根本,“ 养心调气”是应对缓解负面情绪的方法之一。

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六字诀等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可通过调畅呼吸,推动气血运行,转移焦虑情绪。此外还可通过五音疗法,时常聆听一些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音乐,也可以帮助我们舒缓情绪,缓解焦虑,避免应激,增强体质,抵御病毒。

注意事项

1.老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和脾胃虚寒者,及有特殊疾病者用药,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保持平和心态,作息规律,勿过分紧张

3.清淡饮食.少食或忌食油炸、熏烤或辛辣、油腻之品;

4.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5.孕产妇慎用;

6.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及时咨 询医师;

7.推荐药方为预防用药.服用期间出现发热等变化时要及时报告,以判断后续处理。

©哲眼看中医

谈医讲道 传承岐黄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微信|xiayu99

打赏一个鸡腿

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