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全球首例!无人驾驶车畏罪潜逃,警方当场懵了!

原标题:全球首例!无人驾驶车畏罪潜逃,警方当场懵了!

大家好,我是你们关注时事的社长。

众所周知,美丽国这几年的迷惑行为可谓是层出不穷。

特朗普还在任的时候,就曾发表过“注射消毒液治疗新冠”的奇葩观点。

先不说有没有人信,这可着实给消毒液厂家吓得不轻。连夜发声明警告大家不要尝试,否则后果自负,大概是以前也有类似的案例,赔钱赔怕了。

然而从去年年底开始,全美又流行起了“零元购”这种新玩法。

一经推出,“零元购”就靠着成本低廉、收获颇丰、被抓风险还低的优势迅速席卷了全美几乎所有的步行街,甚至比新冠的传播力还强!

人数也从一开始的两三个人,“变异”成了二三十人的团伙作案。踩点、砸窗、“采购”、撤退一气呵成,警察根本来不及反应。

以至于后来店家都学聪明了,事先去大洋彼岸定制一批高仿货,被抢了就按原价找保险公司索赔。

警方这边既然监狱蹲满了,也是象征性抓几个人罚款了事,乐得清闲。

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行为,居然能变成劫匪、店家、警方三方赢麻了的局面……

资本主义的财富密码,属实是让他们玩明白了。

但魔幻的事儿还在后面。继“零元购”之后,肇事逃逸又成了全美新的犯罪潮流。

单是洛杉矶一个地区,今年前三个月的肇事逃逸重罪就发生了661起,这还没算上“剐蹭了就跑”的轻罪。去年一整年,致人伤亡的肇事逃逸事故居然增加了12%!

就在这个月,仅仅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就连续发生了两起肇事逃逸事故,相隔也不过两三个路口。

其中一位62岁的死者,还是在参加车祸葬礼途中遇难,令人非常气愤。

在犯罪量激增的大背景之下,美国警方被逼无奈,开始严打交通违法。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搞笑的事情来了:

一辆游荡在旧金山街头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竟然敢当着交警的面不开大灯。而且面对交警的盘查,它竟然还逃逸了!逃逸了!

好家伙,幸亏车里没坐着一位“面露凶相”的黑人,不然一场街头激战势在必行。

但仔细思考一下,这难道是AI(人工智能)即将觉醒的前兆、要奋起反抗人类的统治了?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会不会因AI的加入而发生巨变?

01. 发生了什么?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警察A和警察B在旧金山街头的巡逻过程中,发现了一台没开大灯的出租车。

警察A邪魅一笑:“看见前面那台车没有?按交规得罚500。你过去给司机开个罚单,咱俩今天的夜宵就有着落了”。

过去开单的警察B一脸懵逼:“车里居然没人!我也看了,没藏在座椅底下啊……”

笑喷的路人大喊:“嘿!这可是Cruise的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它是个AI,车里没有司机!哥们你找啥呢?”

警察B再次懵逼:“emmm……到嘴的鸭子可不能飞了,先拉开车门看看,这罚单贴里面也一个样。诶车门为啥拉不开?算了,先回车里跟A商量商量再说。”

然后,这台无人驾驶出租车大概是想要逃跑脱责,瞅准绿灯的机会,一脚电门就窜了出去。

警察A:“你回来干嘛!那台车逃逸了!搞定他咱俩一个礼拜的夜宵都有了!打开警笛,追!”

于是,在2022年的美国,居然上演了首次“警察拦截逃逸AI”的桥段。就连围观的路人都觉得不可思议:“What the hell?”

然而在“逃逸”仅一个红绿灯之后,无人驾驶出租车似乎意识到了逃跑也无济于事,无奈地靠边停了车打了双闪。

紧追不舍的警察也下意识地掏出警棍,围了上去。

然而害怕极了的AI,依然不给警察开门。警察能做的,也只有过去抄个牌照、联系Cruise这样子。

对此次事件,网友们的观点也分成了好几派。

有说AI不开灯就敢上路、再也不敢坐的,也有认为警察没有给AI下达正确指令、不怪AI的。当然更多的还是第三种,借着这个机会讽刺社会现实的。

然而根据Cruise事后的说法,AI其实并不是为了逃避警察而开走,它是在试图找到一个更安全的位置停车,等待“审判”。

这说法乍一听挺有道理,但细品起来又会发现有些前后矛盾:

一方面当时的位置已经是靠边停车了,既然警察能出现在后边,那当然是相对安全的停车区域。

如果真的感应到了警察,应该立刻停车,让安全员和警察对话才对啊!

整件事情曝光之后,Cruise也很快做出了回应:“我们真这么做了,但我们也真改”,虚心接受一切批评。

毕竟发生这种事情,对Cruise来说可是非常不应该。无人驾驶出租车只能在每天晚上10点到转天早晨6点运营,而晚上打开前大灯是身为司机的常识。

如果用传感器未能检测到环境光线来当做借口,也未免有些牵强。毕竟法规对无人驾驶出租车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在后台配备安全员,提供双重安全冗余。

幸亏这次Cruise在酿成大祸之前,就被警察抓了个现形。要知道,在没有路灯的路段,晚上不开灯就等于一台近两吨的杀人机器在路上游荡,还是AI开的!

到那时,Cruise保不齐会变成另一个Uber——之前Uber的安全员就曾因疏于观察、导致无人车撞死行人,而被指控过失杀人。

02. AI不受法律约束?

闹剧的最后,美国警方还是选择了网开一面。以车里没人、也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为由,放过了这台无人驾驶出租车。

讲道理,这台车的行为完全值得一张未按要求使用灯光+逃逸拒捕的大额罚单。

要是车里坐的是位黑人司机,按照美国警方的调性,是真的有可能会掏枪射击的。

等等。AI违法,居然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那要是万一我被AI撞了怎么办?会有人来负责吗?

我们今天先抛开“能不能撞得上”这个技术话题不谈,先假设会有撞上的意外发生。

如果对技术话题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回顾一下社长之前的内容:

马斯克放话年内实现L5自动驾驶?大佬总说的L0-L5都是什么意思?

即使是AI在开车,最开始的定责也一定和现在的交通法规完全一样。

就比如使用AI的车辆闯红灯逆行、撞上了你或者你的车,那一定是AI车辆全责。

只不过在定责的第二步,需要再确认一次“AI车辆中到底是AI担责还是车主担责”。

如果AI车辆配备、并且开启了L4自动驾驶功能,那由车企(或自动驾驶公司)担责;

如果车辆没有开启、或者仅仅配备L2自动驾驶功能(就好比这几天传得沸沸扬扬的小鹏辅助驾驶“失灵”),会由车主担责。

唯一一个有些例外的,是L3。

由于L3处于“人机共驾”阶段,因此责任认定有可能归给车企,也有可能归给车主。而判断的标准,则是车企规定的接管时间。

就比如全球范围内首个获得官方认证的L3级自动驾驶车企——奔驰,给出的接管时间是10秒。

只要是在L3的使用过程中、以及提示接管的前10秒内出了事故,车企担责;超过10秒,车主担责。

退一万步讲,如果真的发生交通事故,车企只要没倒闭,就得承担赔偿责任。

所以为了避免赔钱,车企们对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都格外注重安全,生怕自己一不小

心赔到倾家荡产。

AI疯狂撞人的事件,短时间来看是不会发生的。

03. AI会不会觉醒?

那肯定有小伙伴会问了,那要是像电影《速度与激情8》那样,有一个技术特别高超的黑客解锁车辆后台,远程控制车辆干坏事怎么办?

其实大家基本不用担心,因为进入智能化时代之后,车企最怕的就是车机被破解。

被破解之后,短期内会导致偷车案件频繁增加(比如本田和Jeep简直成了大冤种),长期来看也不利于自己卖订阅模式的付费软件。

车企们为了给自己的车机加密,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方法也都各不相同。最重视信息安全的,还要花大价钱请顶级黑客来破解。

目的就是为了找出漏洞,赶紧打上补丁,避免黑客入侵。

与其操心汽车被黑客大批量控制,还不如担心AI觉醒反攻人类来得靠谱一些。

然而业界对于AI到底会不会觉醒,也有着极大的争议。

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所有AI,像AlphaGo、各种P图软件和语音助手,其实都是不存在意识的弱人工智能,非常人畜无害。

尽管适当引导一下小爱同学,它真的能喊你一声“爸爸”,你要是愿意的话也能喊它一声“爸爸”。

但它的本质,还是一个依赖数据的大号“计算器”。

就好比辅助驾驶功能,就是先拿到摄像头、雷达这些感知硬件传回的数据,再由中央芯片作出运算和判断一样,它除了这个啥都不会干。

因此弱人工智能唯一的用处,就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严格执行人类植入进去的算法,并且通过大数据不断精进判断的准确度。

Cruise小车的逃逸行为还真不是AI觉醒,而是停在路边的时候没注意到自己被警察pull over了,开出去一个红绿灯才被安全员发现,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但话说回来,这可不是社长危言耸听:AI觉醒,是真的存在可能性的!

通俗点来说,我们的意识其实是一种大脑活动。在脑科学家眼里,我们的思考、感知、表达等行为,都来源于大脑皮层产生的电信号。

“用计算机发出的电信号来模拟人类大脑电信号,从而让AI产生意识”,也就具备了理论上的可能性,也就是所谓的强人工智能。

由此,也衍生出了“觉醒派”的两个分支:

一种是马斯克倡导的“总有一天,人的意识会被下载或存放到机器人上,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另一种,则是很多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里描绘的,“人类发明出的AI程序具有了自我意识。”

(正因如此,马斯克才会猛烈抨击研发强AI的行为,称其无异于召唤魔鬼,甚至会让人类面临迄今为止最大的生存灾难)

但AI觉醒,谈何容易。

虽然如今最顶级的一块芯片已经能包含600亿个晶体管,而我们的大脑中只有约200亿个神经元,还不足晶体管数量的三分之一。

但同为电信号的传递者,它俩的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600亿个晶体管也就能有3000亿根连接线路,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却能达到20万亿个!

这就好比两个国家里的城市,一边城市多,但公路少;另一边城市少,但路网的密集程度达到了前者的好几十倍,交通效率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不仅如此,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还有“用进废退”的特点。我们频繁使用的区域会开始大批修建新的高速公路,从而进一步提高电信号的传递效率。

这也是人类一直做同一件事,一定会熟能生巧的原因。但芯片在设计之初连接线路就已经固定好了,后期无法继续扩容。

所以从硬件条件来看,芯片的能力还远不如人类的大脑。

像终结者这种觉醒后的AI,也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里。

04. 写在最后

其实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一直未曾停止。

早在80年之前,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学三定律,即“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和“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作为一位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可能无法理解:人类判断这三定律很简单,但这对世界中只有0和1的机器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仅能作为文学作品出现。

但不得不说,这种最朴素的情感,便是人类对于“机器人”最为美好的期望。

或许不久的将来,《赛博朋克2077》里的义体就会以医疗用品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帮助失明的人们重获光明,也帮助脑死亡的人们重获新生。

而几十年之后,机器人又会如何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带来多大的好处,还是会成为人类毁灭自己的手段?

恐怕没有人能想象得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