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江西日报“老区新貌”专栏报道九江修水上衫村:用红色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来源:江西省扶贫办公室)

原标题:江西日报“老区新貌”专栏报道九江修水上衫村:用红色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谷雨刚过,幕阜山与九岭山间的土地上,草木蔓发,满目皆绿。驱车从九江修水县城前往上衫乡上衫村,蜿蜒的山道平整宽敞,路旁的上衫河清澈见底。涓涓细流,向来往游客诉说着边远乡村的精彩蝶变。

上衫村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1931年10月4日,湘鄂赣省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在上衫村宫选屋选举成立。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革命、参与战斗。

90多年过去,红色基因在一代代上衫人血脉中流淌,引领着他们持续探索,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建设家园。

▲上衫乡金龙山景区。 摄影 | 江西日报记者 梁振堂

如何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一直是上衫村发展路上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当地深入挖掘整合红色资源,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对红色旧址进行修缮保护,最大程度还原历史原貌,展示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目前,现存的11处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及其机关旧址得到有效保护,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上衫村组建了一支由年轻干部、乡村教师等组成的讲解队伍,为游客讲解上衫红色历史的同时,走村入户进校园,宣讲红色故事。

村干部朱美兰就是讲解队伍中的一员,工作之余,她的一颗心几乎扑在了讲解上。“最忙的时候,来学习的党员干部和游客一拨接一拨,讲解员轮流上阵,从早到晚,嗓子都哑了!”朱美兰介绍,讲解稿都是当地党员干部认真调研后撰写的,反复讨论、修改过很多次,务求将最真实的史料、最生动的故事呈现在游客面前。“虽然辛苦,但这种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上衫、喜爱上衫,我感到很自豪。”

▲游客在修水县上衫乡金龙山景区玻璃观景台上游玩。摄影丨江西日报记者梁振堂

昔日藏在深山无人识的乡村,因为活用红色资源,变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不少在外工作的村民选择回乡创业。吴维民嗅到了红色旅游的“商机”,2016年,他回到上衫村,成立了江西金龙山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村里的废弃矿山进行修复和旅游开发,规划红色旅游线路,开发红色研学产品。经过几年摸索,金龙山旅游度假区渐成规模,去年10月开始试运营,为周边3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现在的游客注重旅游体验,深度游、文化游更受年轻人的青睐。上衫村拥有青山绿水环绕的优美环境,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的有机结合,放大了红色资源的综合效益,让这里的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吴维民说,当地正在改造旅游公路,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成后度假区预计年游客量可达30万人次。

▲上衫村红色旅游

旅游“红”了,日子火了。越来越大的客流量,带动了油茶、茶叶等农副产品销售,也让当地群众打开了“财富密码”。村民吴小青夫妇经营起了红军食堂,红米饭和南瓜汤是主打饭菜,年收入有10多万元。

目前,上衫村正在对部分革命旧址进行展陈功能提升,预计今年5月可对外开放。此外,进一步推进红色拓展基地、红军供销商街等项目建设,将产业发展、乡村生活、红色文化传播等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增强上衫红色资源的核心吸引力,打造集景区、产区和社区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如今的上衫村,红色旧址游人如织,绿色景区山明水秀,弘扬红色文化,迎接八方游客,村民捧起了“金饭碗”,走上了“致富路”。

短 评

发展红色旅游,先得讲好红色故事。

近年来,上衫在对红色旧址进行保护开发的基础上,尝试从人文视角,对当地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彭德怀的饮马槽”“三斗小麦做军粮”“将军桥上丢马鞭”等一系列故事,不仅体现了红军的爱民情怀,也体现了百姓对红军的热诚,让参观者通过游览红色旧址、聆听红色故事,深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作为九江市市直机关党员教育基地和江西省红色金融教育基地,当地积极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和红色革命传统教研搭建平台,不仅有感人的红色故事,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吃 军饭等红色教育体验项目也深受欢迎。同时,通过“党建+红色+旅游+产业”模式,盘活了红色资源,通过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编辑:李丹

校审:甘俊茜、刘霞

审核:龚亮保

来源:江西日报

【要闻】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要闻】省人大农委到省乡村振兴局调研

【振兴】“红配绿”,神山村“神”了

【振兴】广昌县人才驻村注入振兴“活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