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走进阿普笃慕文化园感受古远的彝族文化

原标题:走进阿普笃慕文化园感受古远的彝族文化

阿普笃慕文化园的主体便是由铜像、基座和两层基础台面组成的阿普笃慕上半身铜像。两层基础台面左右两侧及前端皆有石阶上下,每层台面高2.8米左右,方形,四周环绕着大理石屏风栏杆,雕有飞禽走兽、花鸟草虫,古色古香。阿普笃慕铜像基座高3米左右,前后镶嵌着《彝族祖先阿普笃慕的传说》6幅石雕,浮雕上是从远古阿普笃慕降生起,到后来娶妻生六子、繁衍传后世的故事。阿普笃慕铜像高8.1米,披兽皮,身着麻衣,佩葫芦,带弓箭,高额、深目、浓眉、大鼻、大耳、宽脸,肌肉发达,高大、威武,且慈祥、善良,深邃的目光正俯瞰着嶍峨大地。

历经多少沧海桑田,彝族祖先燃起的曾用于取暖、照明、驱赶野兽的篝火,现在已变换成现代的电能及照明电灯;祖先居住过的山洞、草房,也变成现代的高楼和大厦;祖先曾奔跑狩猎的远古森林,现在可能也变成宽敞的街道、阡陌的农田……

走进阿普笃慕文化园,触摸到的是历史,感受到的是彝族祖先自洪荒时代传承而来的那份厚重而灿烂的文化,以及生生不息、与自然抗争的传奇。

无论古今,彝族在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皆以火图腾、狩猎和农耕生息。各地彝族大多依山而居,大山养育了彝族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火一般的热情,山一样的胸怀,同时他们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阿普笃慕文化园是我们纪念彝族祖先的一个去处,也是一个峨山人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我不止一次走进它,感受那份悠久的历史,领悟那份厚重的彝文化底蕴。每年火把节,我都会邀约一些文友在祖先铜像面前叩首,祈祷阿普笃慕保佑我们一生平安。彝文化的传承也应该是一代接一代,连续不间断的。因此我每去阿普笃慕文化园,都会动员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一同前往,让他感知一下彝族的灿烂文化,一起去触摸那厚重的历史。

阿普笃慕每天用他那深邃的目光,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他的后代子孙和一方百姓

阿普笃慕是彝族共同尊奉的人文祖先。阿普笃慕及“六祖分支”的故事,在中国大西南滇、川、黔、桂、渝等彝区流传甚广,可谓是家喻户晓。峨山的阿普笃慕文化园自然成了各地彝人拜谒祖先的一个去处。

来自峨山各地瞻仰、拜谒的彝族兄弟姐妹,要么在祖先铜像前引吭高歌,要么跳跳大娱乐。这里也是峨山县城常住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每天早晚都可见吹拉弹唱、健身娱乐的人群,还有拖儿带女、走走看看的夫妻,各得其乐。即便是行色匆匆的路人,经过此地时也会被阿普笃慕那威严而又慈祥的面容所吸引,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阿普笃慕文化园于2008年初开工建设,同年11月26日竣工,占地面积19亩。规划中,阿普笃慕文化园有两部分:阿普笃慕铜像园和阿普笃慕纪念馆,现在阿普笃慕铜像园已竣工,阿普笃慕纪念馆目前尚未兴建。

阿普笃慕文化园坐落在县城东侧,猊江、练江的交汇处。走进园内,只见猊江、练江在两侧蜿蜒流淌,波光粼粼。公园无门,由条形花坛围隔,留出入口。入口处便是两株枝繁叶茂的高山榕,叶阔如掌;再往后便是阿普笃慕文化园主体建筑:黑底金字书有阿普笃慕传说的屏风墙、阿普笃慕及其六子铜像、圆形祭坛和观河台。园内的主体建筑两侧是繁茂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高的是乔木,有香樟、桂花、侧柏、牛筋木、马缨花、山茶花、松树、清香树、黄连木……有的高大挺拔,直入云霄;有的浓密婆娑,遮天蔽日。间或有鸟群在林间觅食,叽叽喳喳。矮的是灌木,一丛丛,一块块,有红花继木、迎春花、铁树、鹅掌楸、红叶石楠、金叶女贞、毛叶杜鹃、红叶小檗、八角金盘、牡丹……把阿普笃慕文化园装点得鸟语花香,一派葱茏。走在曲折的碎石小径上,仿佛步入森林,空气清新,静谧,清凉,让人流连忘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