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课本上的“丑”插图火了,9年过去,给多少孩子造成了糟糕的影响

原标题:课本上的“丑”插图火了,9年过去,给多少孩子造成了糟糕的影响

课本上的“丑”插图火了,9年过去,给多少孩子造成了糟糕的影响

近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内的插图引起了不少争议。

课本上的一些插图画风怪异,人物的外相肿大,额头宽大,两眼间的距离像是隔了一条银河。

看起来就像是“唐氏综合征”儿童,有些甚至还裸露着身体隐私部位。

就像围城里写的:“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的中国人的脸。”

就是这些“丑”插图,迅速在全网引起了疯狂吐槽,更要命的是,这套教材自2012年出版以来,已经被使用了长达9年之久。

在这9年里,不知道给多少孩子造成了糟糕的影响。

1.

课本里小小的插图并不起眼,但对于年龄尚小,思想意识还处于认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比起枯燥干巴巴的文字,课本上有形有色的图片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关注。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沉淀为底层审美能力。

教育部门出现如此致命的错误,却要由孩子买单,绘画和出版的相关人员到底居心何在?

而关于这几年在教育上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大家都有目共睹。

先是引导孩子在成绩上钻牛角尖,再是执着报班“琴棋书画”全面发展。

如今又被爆出出现在教科书上如此不堪的事件,教育事故的连连频发,不得不令人高喊:对整个教育环境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整改。

对于整改措施呼声最高的是:撇弃应试教育的毒瘤,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回想十年前的小学课堂,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文时,总会要求学生背诵优秀作文选上别人的满分作文,一字不漏得背下。

然后在考试时一成不变得写上,最后再给批个高分,在全班同学面前高声朗读。

十年后的今天,这种抄袭思想的行为仍受到追捧,孩子们依旧背着作文,依旧被鼓励“借鉴”。

有人问“十四亿中国人里为什么出不了一个马斯克?”

点赞最多的一个回答是“中国的马斯克正在教室里背作文。”

要培育学生思维逻辑的能力,单单引导孩子从课本上“背”,模仿走他人的路,这要从何谈创新?

脑子被“洗”了,想法也就被冲走了,社会的希望也就垮台了。

在巴西,每条街都会有一个足球场;

在美国,每条街都会有一个篮球场;

在中国,每条街都会有一补习班。

如今的孩子不仅在学习上被思想所束缚,在自由上也难逃魔爪。

孩子们见面也不问彼此去哪里玩了,而是互相攀比一天上过多少节课外辅导班来引以为傲。

可有没有人想过,这种疯狂报班学技能的行为,其实是不健康的。

如果孩子感兴趣,报班学习便物有所值,但如果只是老师家长的一厢情愿,自己认为“对孩子好”,这其实是对学生孩子童年的一种扼杀。

说难听点,这是一个自私的大人对孩子权利和自由的剥夺。

2.

前不久和亲戚去小学门口接孩子,顺口和亲戚聊到了孩子身上鼓涨沉重得跟装了石头一样的书包。

“也不知道学校怎么想的,孩子那么多书也不让放一点在教室里,非要求全都带回家。”

“可能是怕学生全都放教室,回家不学习吧。”

“可不呢,说得全都带回家就有学习一样,拿来拿去不都还是那几本作业本。”

现在在某宝上查小学生书包,一个个热销的爆款主打的都是内部容量大、底部不易塌、实用多功能。

有的还能和行李箱一样有伸缩拉杆,直接拉着书包走,可以免去书本对脊椎的重压。

原是喜欢新鲜有趣事物的年纪,如今却提前完美复刻了成年人追求实用价值的路,本该活泼蹦跳的年龄,如今却活在课本的“五指山”下。

来来往往的小身躯上压着装满“知识”的“行李箱”,可实质上却并没有起到帮助孩子学习的作用,反而压伤了孩子稚小的背骨。

教育如果靠表面上的积书成山来营造孩子爱读书的假象,就未免太过于形式化了。

非但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反而让孩子更加厌倦学习,反感读书。

一种喜爱的食物,在连吃了几顿后,再次见到就会想作呕,孩子童年“超标”的教育经历也是一样的道理。

从小学到吐的痛苦,到底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可能就是长大后,读了大学彻底的放纵和堕落。

小学生的书包装“石头”,大学生的脑袋装“空气”。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多少熬过高考后的学生彻底放飞了自我,十几年的苦读在一瞬间释放,脑袋里所有的知识全都瓦解,甚至不再拼凑回来。

仿佛所有用在读书学习上的青春和精力,全都永远停留在了少时应付考试的时期。

物极必反,儿时本该开心放肆玩的时间,却拿来啃书考试。

大学本该刻苦钻研的时光,却拿来消遣放空,这是现如今很普遍的问题。

3.

教育要“酸碱中和”,在孩子学习和生活二者的平衡中,讲究的是“劳逸结合”,而不是“一路孤行”。

这几年国家出台指导教育的方针也不少,从见效甚微但仍有改变的“双减”政策就能看出,国家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加人性化,更加深度化。

虽然在一些“阳光照不进”的地方仍会出现偷偷辅导补课的机构,仍会出现兴趣班报名络绎不绝的情况。

但父母和教师也因此开始逐渐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压力问题,不再仅仅只是看重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身心自由。

学做饭、学炒菜、学种菜,这也是国家新推行的教育模式。

“书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此培养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教会孩子独立生存的求生技巧,这比板刻地学习书本乏味的文字更实用,更值得推崇。

教育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打配合战的问题,学校和家庭都是主战场,两者相辅相承,共同守护和帮助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教育“技术”需要不断提升,与时俱进,同时也要锁好阻挡邪恶文化的大门,防止祖国的花朵受到黑烟的熏染。

教育,从孩童时期开始,只有把好开端的力量,才能把握好操控未来的力度,关于教育,我们永远在路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