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行走丨越中怀想:日铸岭古道

这一年的梅雨,好似恩爱一双、天各一方的离愁,剪不断的缠缠绵绵,湿漉漉地,总也不肯消停。

在这样的雨季日子里,于细雨霏霏中,躲在他结实的木柄伞下,走一遭日铸岭古道,循一回先人的足迹,正所谓,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位于会稽山腹地的平水日铸岭,海拔不过五、六百米,然,岭不在高,“有仙则名”。

相传越王勾践时,越大夫范蠡搜罗组建、并督造的铸剑团队,在此,以铸剑师欧冶子为首,设灶铸剑。

宋代吴处厚的《青箱杂记》中,写道,“昔欧冶铸剑,它处不成,至此一日铸成,故名日铸岭。”

虽则日铸岭名字的由来,存世多说,但,范蠡曾于此地,督造出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剑,春秋故事世代相传,亘古至今。

全长五公里的日铸岭,陡峭自险,逶迤自要。而日铸岭古道,则蜿蜒其间。上至平水王化村,下至梅园锁泗桥的古道,历史上一直为本地山民通往外界的必经之地,也是古越绍兴的陆路要道之一。

由此可见,当年范大夫为完成督造铸剑重任,苦心选址于此地,最后终大功告成,绝非一时之劳。与他多年的明察暗访、谋划布局、足智多谋密不可分。

此刻的日铸岭古道,于烟雨朦胧中,更添几分神秘的色彩。

古道口指示牌上记述着,撰刻于明代万历二年的《日铸亭庵碑记》载:“夫(日铸)岭东连台、温,西接杭、绍、阳明洞、若耶溪。咫尺名山,环卫耸参,往来络绎,商贷奔驰,乃今指之道也。”

踏上古道,立马被两边开垦过的田园,及满眼的野草所包围。放眼望去,远山云雾缭绕,宛若仙境;近处篱笆悄然,瓜藤攀架。狗尾草在耳鬓厮磨的苎麻、苍耳间探头探脑;粉黄的小蝶扑闪着翅,在细雨中的草丛里游离翩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活脱脱的世外桃源啊!”女人欢叫着溜出伞外。仰面,任雨丝湿润脸庞。

“你啊!”宽大的木柄伞遮了过来。

古道旁,成片的芒草,张扬着生命力。长长的棕红色花穗,在雨帘中摇曳生姿。芒似剑,穗如画。一刹那,恍若在诗行中行走。

千年古道,在这远山僻壤间,与天地为伍,原是从未沉寂过呀。

拾阶而上。脚下约两米见宽的古道,由条石与鹅卵石相间铺就,据说有两千余级条石。苔藓因了雨水的滋润,镶嵌满地,鲜绿其间。

一路有溪,名唤“香茗”,与古道并行。溪,汩汩着。

传说旧时,日铸岭古道上客栈的茶叶,皆采自古道边的日铸茶,而煮茶的水便是古道上的溪水。用溪水煮出来的日铸茶,醇厚回甘、栗香持久,因而誉名天下。村人便称这溪水为“香茗溪”。

遥想当年,范蠡的铸剑团队,把铸剑所需的木炭,肩负、担挑地从深山老林,运往岭外的三灶冶炼地,或是把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运到此地铸剑,都要途径此地。这冬温夏凉、清冽甘甜的溪水,定是彼时汗流浃背、气喘如牛的运输队伍歇脚时,必不可少的天然饮品。

溪水从古老的拱形小石桥下流过,桥身上覆满了青苔与绿芜。

问溪,可曾记得那时那日,西风瘦马古道旁,有玉树临风,器宇轩昂的古越军师,披一身火红的夕阳,从石桥上匆匆而过。

他要把利器铸成的佳音,早一刻传报于自己的王;他要把刻上“越王鸠浅,自乍用剑”的宝剑,亲手奉给自己的王。

溪水汩汩……

千年古溪,你可曾用欢流声,深深敬佩当年的铸剑监造师范蠡,识人、用人的眼光?

千年古溪,你可曾于岁月沧桑间,见识了范蠡把中原人才和先进技术,引进东南沿海的历史贡献?

溪水汩汩……

“快看!前面就是下马桥和议事坪。”一声欢呼,身旁人指着路标说。木柄伞下,两个意犹未尽之人,朝着古道又一处“前朝后事”进发。

“会稽千仞常耸绿,清溪万斛自流淌。悠悠古村民风淳,世外桃源此中藏。”

我把诗句抛在了细雨迷蒙中,抛在了这岭,这溪,这天地间的古道上……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关联阅读

行走丨如果

行走丨越中怀想:栖兵山越女阁

行走丨源远流长的旅游文学

复盘丨旅游文学阅读排行榜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有喜欢的文字,请分享到朋友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