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学习资料 | 企业管理模型 ——内部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

纵向价值链分析

横向价值链分析

内部价值链分析

内部价值链分析指的是企业的内部价值运动。内部价值链分析始于原材料、外购件的采购,而终于产品的销售——顾客价值的实现。

其目的是找出最基本的价值链、企业生产作业的成本动因及与竞争对手的成本差异,区分增值与非增值的作业,探索提高增值作业效率的途径。

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决策、预算、分析和控制所有方面,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企业的职能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是纵向价值链分析和横向价值链分析的交叉点。

纵向价值链分析的结果确定企业应该生产什么。

横向价值链分析可以确定企业生产该种产品的竞争优势所在,同时明确与外部竞争者有关的因素有哪些,从而确定企业进行生产的限制条件,即确定企业应如何进行生产。

这两种分析的落脚点都在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结果之上。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强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组织,完成成本最低、差异最佳,从而价值增值最大的目标。

什么是企业内部价值链

企业内部价值链是由三类价值活动所组成,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内容就是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企业基本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

内部价值链分析包括三个主要内容:

1、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

2、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3、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又可分解为供应、生产、储运三个环节)。

在波特思想基础上

企业内部价值链概念的发展

企业被看作是服务于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些作业形成一个有机关联的“作业链”。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这些价值量依次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企业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集合同时也是全部作业价值的体现,企业作业的推移也表现为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所以作业链的形成也表现为企业的价值链的形成。

基于管理会计重新思考的价值链观点

1、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

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是指企业履行基本管理职能的各种活动,包括企业的总体管理、计划、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法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活动。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是通过整个企业内部价值链而不是某一单个价值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辅助作用,如财务管理就是通过对整个企业的资金管理来履行其职能的。

2、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各类人员的招聘、雇佣、培训、开发、报酬和激励等问题。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活动:

(1)人的行为问题研究

现代行为科学认为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或“理性人”,而且还是“社会人”,其行为是由其动机所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诸如管理者的逆向选择、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人的不同层次需求的分析提高企业用人管理的水平。

(2)人力资源的成本、价值确定及有关人力投资的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和关键在于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量化问题,现在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对人力资源进行计价的方法,例如工薪报酬折现法、历史成本法、商誉评价法、附加价值折现法等等,但这一问题迄今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仅支持着企业各个具体的价值活动,而且支撑着整个企业内部价值链。

3、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1)供应

是指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接收、存储和分配等各种价值活动。如原材料的装卸、仓储、库存控制、运输和向供应商退货等价值活动。

(2)生产

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一系列价值活动。如:加工、组配、包装、设备维修和检测、各种设备的管理等价值活动。

(3)储运

是指将最终产品存储、发送给买方的各种价值活动。例如产成品库存管理、运输、定单处理、送货等价值活动。

内部价值链分析如何实际应用?

内部价值链分析是价值链分析的基点。一家企业被看作一个系统,企业的各个部门是组成该系统的子系统。一项产品或服务在各个子系统流转并最终被提供给客户的过程即形成一条价值链。

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如企业的总体管理、计划、法律管理等,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虽然不直接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但对企业的运营起辅助作用,支撑着企业内直接创造价值的业务活动。它们的运行轨迹也形成相应的价值链。各条价值链在部门内交叉。任何一个部门都成为一个小的“利润中心”,消耗人、财、物等资源,完成一项或几项作业,使产品或服务在企业内部传递,创造出使用价值,并实现价值的逐步积累与转移。

运用作业成本法,沿着资源——作业(由资源动因引起并耗费资源)——产品(由作业动因引起并耗费作业)这一线索,把财务会计中划入期间费用的间接费用也分配进产品成本,使产品成本成为完全成本,以成本为基础的产品定价和利润核算才能更加准确。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客户盈利能力分析,能帮助企业对客户分组,以便对不同的客户群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服务手段。

运用作业成本法细分成本计算对象,从原来的产品或服务层次划分到作业层次,甚至细分到资源,能够产生大量有助于业绩计量和考核的数据与信息。高质量的业绩计量及评价能有效调动员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有助于企业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理,并把价值管理落实到使用价值管理上去,实现全员管理。

同时,通过细分成本计算对象,能够发现成本产生的根源,为成本压缩指明方向,有助于企业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成本收益比率较高的环节中去。

价值链理论发展到今天,实现了新的突破,即价值链可以进行分解与整合

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困难,一些企业另辟蹊径,从对整个价值链的分析中,放弃某些增值环节,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若干环节培养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利用市场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全过程。

但是这样的价值链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且各自都有核心竞争力的增值环节组成的。这些原本属于某个价值链的环节一旦独立出来,就未必只对应于某个特定的价值链,它也有可能加入到其他相关的价值链中去,于是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价值链的整合。

即:可以设计一个新的价值链,通过市场选择最优的环节,把它们联结起来,创造出新的价值。

实现虚拟经营的企业能够充分意识到: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功效卓著,它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成功实现虚拟运作的步骤应该是这样的:价值链的分解+找到核心竞争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价值链的整合=成功实现虚拟经营。

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迈克尔·波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