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关于通化市申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名单的公示

原标题:关于通化市申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名单的公示

为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将非遗保护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非遗保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相关要求,结合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实际,向省文旅厅拟申报3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通化县2处(通化县快大茂镇、通化县大安镇)、辉南县1处(辉南县抚民镇南关村)【详情见附件】,如有异议,请反馈市文旅局文化遗产科。

联 系 人:邢晋 孙莹

附件:非遗特色村镇概况

通化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2年6月24日

附件:

非遗特色村镇概况

1、 通化县快大茂镇

(通化市通化县)

1.村镇名称:通化县快大茂镇

2.传承非遗项目名称:长白山满族高跷大秧歌

3.特色村镇基本情况:快大茂镇位于通化县中部,是通化县政府所在地,“快大茂”为满语,意为花曲柳树。全镇总面积257.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522公顷,林地20120公顷。全镇下辖16个行政村,95个居民组,59个自然屯,总户数5162户,农村总人口15937人。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78.1%,有药用植物400多种、野生动物上百种;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镍、金、硅等20余种。201国道、303省道纵横穿越全境,是通沈高速、通丹高速的起点,通丹铁路贯穿全镇,是吉林省南部与辽宁之间的交通必经之地、两省经济往来的窗口和物流中转站,素有“长白门户,辽吉咽喉”之称。2019年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4.特色村镇非遗资源概况:据县志记载,通化县快大茂镇“长白山满族高跷大秧歌”,是从清朝时期政府准许百姓进入禁地生活居住以后,慢慢地就有了秧歌表演。最初的通化县快大茂镇“长白山满族高跷大秧歌”,分为高跷秧歌和平步秧歌。踩高跷难度大,但好看吸引人。数年来,在艺人的不断努力下,它的表演阵势多达数十种。比如:二龙戏珠、剪子股、别杖子、卷菜心等。秧歌队中的头跷也就是领队,头戴缨帽,身穿箭衣、彩裤,外披黄马夹、红战裙、扎腰箍,穿黑色快靴,手挥彩鞭,斜挎腰刀;舞队中女性角色,人数不限,头戴“花冠”,上衣装扮自由,用鲜艳的被面做裙子,手持扇子、手绢;舞队中的男性角色,人数不限,身披各色包袱皮,裤子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被面制成,腰系彩带等。

“长白山满族高跷大秧歌”是通化县快大茂镇龙湾线一带村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以高跷为主的表演形式,经过百年的发展传承,创造了“四合阵”“六合阵”“八合阵”阵法,阵式中又包含十个不同的队形。通过继承秧歌阵法,建立区别于山东秧歌、满族秧歌的“长白山满族高跷大秧歌”。快大茂镇下龙头村村民张树杰是“长白山满族高跷大秧歌”的代表性传承人,家族五代扭“长白山满族高跷大秧歌”。他本人在2018年被省文旅厅评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白山满族高跷大秧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在像张树杰家庭式扭高跷大秧歌的,在快大茂镇龙湾线一带共有20余户。经过几十年来的整合和传承,龙湾线一带的下龙头村、繁荣村、江沿村、龙泉村、龙岗村、龙胜村的秧歌表演人员多达300多人。

2、 通化县大安镇

(通化县大安镇水洞村)

1.村镇名称:通化县大安镇

2.传承非遗项目名称:通化松花石砚制作技艺

3.特色村镇基本情况:通化县大安镇,地处长白山南麓,鸭绿江最大支流浑江北岸,201国道穿镇而过,“大安”安宁吉祥之意,这里有着“国家级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吉林省改革与综合发展十强镇”、“通化市十佳魅力乡镇”、“省级示范森林小镇”等多项殊荣。2018年被评为松花石主题小镇。全镇面积175.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54个居民组,2个居委会,分布于55个自然屯。现有常住人口6298人,共2511户。

大安洞穴遗址,是距今10万至20万年前旧石器人类早期活动遗迹,南长白山第一缕炊烟在这里升起,是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安蕴含着铁、石灰石、磷土、石膏等10余种矿藏资源,尤以松花石为世人所瞩目。北京故宫,至今收藏有清雍正年间大安晋献的松花石砚。松花石老坑1978年在大安被挖掘发现,张爱萍将军、赵朴初、启功等人为重放异彩的松花石砚题字。1997年,吉林省人民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特制巨型松花石砚就出自大安镇。松花石老坑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安有东北三省唯一的乡村地质博物馆和长白山区最大的民俗博物馆。大安经济发展,乡风纯朴,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得天独厚的非遗资源,现有非遗项目3个,其中省级1个,县级2个。

4.特色村镇非遗资源概况:大安镇现有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通化松花石砚制作技艺、大豆油压榨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安老式造纸术制作工艺、郭氏固态酿造烧酒技艺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影响力最大,传承面最广,文化产业特色最鲜明的当属通化松花砚雕刻技艺。

松花石是大安镇一张地理标志性名片,它是一种埋藏于地下历经3.5亿年沉积而成的石灰岩,用其石料加工制成的砚台称为松花砚,曾是清庭皇家御用石砚,因其石质细腻,温润刚柔,色泽存正,倍受历代清帝所推崇,被康熙帝亲封为御砚。由于清朝后期国势衰败,战事频繁,导致这一文化瑰宝失传200多年。后人只知道其石矿原产长白山一带,但具体位置没有文献记载,1979年在通化市工艺美术厂及省地矿局有关专家的努力下,终于在大安镇湖上村一队一个叫别古东的小山沟内发现了松花石矿床及老采石坑,经专家审定,其石质与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松花砚完全相吻合,由此证明大安松花石就是御用石砚的原产地,虽然在江源、安图及本县光华、葫芦套等地也出产松花石,但石质与大安松花石无法媲美。1997年7月1日,为庆祝香港回归,吉林省人民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型松花石作品的石料就采至大安别古东。大安松花石老坑于2004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安镇利用独特的松花石资源,大力发展松花石特色产业,2015年大安镇投资2600万元建设了8000平方米松花石产业园,2019年引进通化市工艺美术厂落户园区,带动20户个体石馆入住园区,成功打造了大安松花石主题小镇,新建了松花石镇标,松花石宣传长廊,在水洞绿园的基础上,改建了个占地面积30亩的松花石主题公园,从而使松花石砚生产由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转化为工厂化、规模化生产,进一步增强了技术力量和研发效率,筑牢了松花砚品牌,形成了老坑、石馆、工厂、展销一条龙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松花石主题小镇。

3、 抚民镇南关村

(通化市辉南县)

1.村镇名称:抚民镇南关村

2.传承非遗项目名称:辉发满族剪纸

3.特色村镇基本情况:抚民镇地处长白山支脉龙冈山北麓,隶属吉林省辉南县,位于辉南县城朝阳镇东南40公里处,毗邻长白、抚松、靖宇等市县,是长白、靖宇、抚松出入梅河、长春、沈阳等地的必经之地。省级营抚公路、营松高速公路、宇辉铁路横贯境内,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全镇幅员350.68平方公里,共辖7个行政村,截至2015年末,总户数为7 241户,总人口为20 015人,有耕地5 598公顷,境内林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抚民镇物产丰饶,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境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67.2%,有珍稀树种黄菠萝、水曲柳等50多种。林下生长着野山参、天麻、平贝母等500多种中草药材,刺嫩芽、蕨菜、猴腿、大叶芹、猫爪子等100余种纯天然绿色山野菜,以及猴头蘑、羊肚蘑等山珍。境内硅石、铁矿、泥炭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富含多种矿物质的天然矿泉水达二十多处。两座远近闻名的火山口湖“东龙湾”和“南龙湾”,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旅游度假、修身养性的极佳场所。

4.特色村镇非遗资源概况:辉发满族剪纸起源于辉发部落,是长白山满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再现。2011年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现有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1人。辉发满族剪纸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剪纸技艺得到专家的好评。辉发满族剪纸大多是以长白山林海雪原的满族传说故事为题材,“人参故事”、“锁龙杆的传说”、“乌鸦救主”、“射猎” “江上放排” “苏木妈妈”等等,也多以人物、花鸟、动物和满族的生活习俗为主,具有造型简捷、粗犷独特的艺术风格。辉发满族剪纸多采用谐音和象征寓意的手法将所剪制的图案或形象与意义有机结合在一起。用兽皮、鱼皮、包米窝、绿树叶、桦树皮等片状物品做材料。用剪、刻、镂等手法创作剪纸作品。辉发满族剪纸区别于其他剪纸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不用勾稿即兴创作。喜庆、吉祥和祝福是民间剪纸的基本情调与内容。1992年抚民镇被吉林省文化厅命名“剪纸之乡”。经过五代人的传承和发展,2007年以后辉南县抚民镇加大保护力度,挖掘培养出以徐贵库、徐景新为代表的优秀传承人。于2011辉发满族剪纸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品先后获得多次国家级剪纸大赛奖项。

2012年在抚民镇成功举办“辉发杯”全国剪纸大赛。辉发满族剪纸作为吉林省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此次大赛中脱颖而出,作品《白山童趣》获得特等奖;《辉发古韵》获得金奖;《三角龙湾》获得铜奖,受到了全国广大剪纸爱好者的赞扬。

编审:安国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